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模式切换过程中引起的混杂系统的动态变化难以控制的问题,利用混杂系统理论,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过程中的离散事件和连续状态变量对再生制动模式切换的影响.基于给定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建立了再生制动混杂系统的微分Petri网模型,在以往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离散事件的单独刻画,实现了对再生制动过程中的离散事件和连续状态变量的综合建模.通过Matlab/Simulink/Stateflow建立再生制动数学模型,实现了对再生制动过程中离散事件和连续状态变量的综合仿真,完成了再生制动模式判断和模式切换过程,结果表明微分Petri网用于再生制动混杂系统建模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考虑到进、排气管内的压力波与涡轮增压器对发动机进、排气过程的影响,应用GT-POWER软件建立一种二冲程制动工况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模型,并通过对发动机制动过程仿真计算,分析发动机转速、排气门开启时刻与发动机制动性能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排气门工作参数一定时,发动机制动转矩、制动功率随转速增加而增大;在排气门升程曲线、第二次开启发生时刻均一定时,对应每个发动机转速,均存在唯一的第一次开启发生时刻使得制动功率最大,而且该时刻随发动机转速而变化;在排气门升程曲线、第一次开启发生时刻均一定时,第二次开启发生时刻延迟,将使得压气机运行点趋近甚至超出喘振线.  相似文献   
33.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温度场计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推导了由于电涡流集肤效应的影响导致转子盘上集中分布的内热源强度公式.对转子盘热传导对流散热模型进行了必要的简化,确定了适当的边界条件.利用传热学原理和虚拟边界法得出了电涡流缓速器温度分布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并与缓速器台架试验温度时域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表达式能够作为缓速器初始设计温度分布预估式,为电涡流缓速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建立描述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制动稳定性的7个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进行汽车制动稳定性仿真分析,车辆模型很好地体现了车辆制动时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客车的辅助制动系统与整车性能匹配合理,联合制动对原车的制动稳定性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轿车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所研制的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试验台,进行了不同空气间隙、不同最大通电电流、不同电磁制动器线圈匝数以及不同制动盘材料时的集成系统联合制动力矩对比试验,研究了联合制动力矩、电磁制动力矩与摩擦制动力矩三者关系以及各参数对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隙、电磁线圈通电电流、电磁线圈匝数以及制动盘材料等均对集成系统总制动力矩大小造成影响;综合考虑性能、安装2方面因素,可以选择的参数为气隙2 mm,电磁制动器线圈的最大通电电流为15 A,电磁线圈匝数为820×4,制动盘材料采用铜材质;对于整车总质量超过1 200 kg的车辆,线圈最大通电电流可以增大至25 A.  相似文献   
36.
用双参数法(车速和驱动轮转矩)对汽车行驶工况进行统计分析,能全面反映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实际负荷状况,有利于进行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优化和传动系疲劳寿命设计.  相似文献   
37.
节能和环保是新世纪人类急待解决的两大主要难题。由于轿车在全球汽车保有量中占有80%左右的比例,开发新型节能传动系统和清洁燃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被认为是目前解决节能和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介绍总结传统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新小化形式轿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介绍了其结构原理和控制策略,建立了最小化形式轿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排放特笥的数学模型,利用编制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对最小化形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轿车的排放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最小化形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38.
汽车电动转向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综述了汽车电动转向技术的发展,包括电子控制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下一代线控电动转向系统;叙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线控电动转向系统的发展动因、结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关键技术,探讨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40.
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介绍了汽车制动能量再生原理,分析了飞轮储能、液压储能和电化学储能三种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方法.在充分比较三种储能方式的优点和技术制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技术方案.该新型制动能量再生系统既可以实现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和在车发电,也能实现发动机起动,汽车加速辅助功率等功能、在城市工况下可节油1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