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通过对码头建设区域的特点分析,阐述了码头环境监理监测的必要性,以及在码头建设中环境监理监测内容对环境监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铀矿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薄片测试与分析、有机质成熟度测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砂岩铀矿中常见的红、褐色“氧化带”砂岩及“过渡带”白色砂岩属于烧变岩,提出表生热液的概念,由此将煤层自燃与砂岩铀矿的形成联系起来,提出中国北方含煤盆地煤层自燃促进铀的富集成矿的设想。即煤层在新生代干旱气候条件下自燃,在相对湿润气候条件下大气降雨影响煤的自燃,形成表生热液,携带从自燃煤层及附近高温烧烤岩层中释放的 U6+沿渗透性岩层流动,在流动遇阻及温度降低条件下铀元素从(已经降温的)表生热流体中析出,并富集成矿。该成矿模式对中国北方陆相盆地“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提出新的成因解释。其证据主要体现在:(1)烧变岩与铀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2)“氧化-还原带”砂岩微观特征;(3)铀石激光原位同位素年龄测定数据;(4)伊犁盆地煤等有机质成熟度;(5)伊犁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方解石胶结物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6)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同位素测试数据等。该模式合理解释了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原因,预示着煤层自燃形成的烧变岩及(近地表)表生热液疏导体系是陆相含煤盆地表生热液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南天山褶皱带上发育多个中小型沉积盆地 ,现以发现油气田的A盆地为例 ,指出影响侏罗系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并指出控制成岩作用类型进而影响储集空间发育的因素有 :构造演化背景、古沉积环境、油气侵入、煤岩分布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天然石墨的XRD结晶参数计算了5种天然石、圣样品的菱形石墨含量,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天然石墨HT10在1mol/L LiPF6/EC EMC(1:1,体积比)和1mol/L LiPF6/EC EMC PC(3:3:4,体积比)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HT10在2种电解液中均保持了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且放电容量均在330mAh/g以上,首次库仑效率均大于87%.采用循环伏安和SEM分析了充放电过程中形成SEI膜的情况,良好的SEI膜保证了锂离子的通过而阻止溶剂的共嵌入;同时在1mol/L LiPF6/EC EMC PC(3:3:4,体积比)中石墨片层经多次充放电后剥离形成了疏松的多孔性物质.  相似文献   
15.
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提出含油气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系统,系统中的过程是受地质因素控制,原有相对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而形成新的系统平衡的动态过程。并以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为例阐述了这一观点,指出构造运动在含油气系统中的作用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优化教学内容,建设网络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和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在由印支运动主幕所造成的三叠纪顶部不整合接触面上,早侏罗世沉积特点主要受控于沉积前古地形地貌,因此开展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油气藏关系对于寻找侏罗系油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主要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形地貌的恢复研究,进一步对古地貌恢复从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沉积前古地貌对后期油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汉旺地区卡尼期鲕粒灰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川西北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马鞍塘组下部的鲕粒灰岩的沉积相及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盐度。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绵竹县汉旺观音崖剖面开展野外调查和室内薄片鉴定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共发育3套鲕粒灰岩,主要沉积于碳酸盐缓坡,由下到上鲕粒以复鲕、同心鲕、放射同心鲕、脑状鲕呈现,展示鲕粒沉积时海水能量降低、水体逐渐加深的趋势;上部灰岩中脑状鲕与同心鲕共存且同心鲕具双峰态粒度分布,显示鲕粒沉积时受到风暴作用影响。碳、氧同位素测试显示,鲕粒灰岩沉积时的古温度大体在24~35℃,Z 值在127~131,表明在卡尼期早期,川西北地区以蒸发量较高的低纬度地区干热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19.
表面含氧官能团对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硝酸对椰壳活性炭和各壳活性炭进行液相氧化改性后,制成了以KOH为电解液的超级电容器的炭电极,研究表面含氧官能团在碱性电解液中对电容器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运用低温N2吸附、XPS和FTIR表征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降低,表面含氧量增大.且经硝酸氧化后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含量发生了变化,即在内酯基的含量减少的同时,羟基、羰基和菝基的含量增加,其中羟基含量的增幅最大.在50mA/g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充放电循环,氧化后的椰壳活性炭和杏壳活性炭质量比电容分别达到193 F/g和150F/g,均比氧化前提高了30%以上.由XPS的分析结果判断,羟基对电极比电容提高的贡献最大.同时,在大电流充放电时,氧化后炭电极的比电容的衰减率明显低于氧化前.  相似文献   
20.
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CO2物理活化法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由氮气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考察其在3000/KOH水溶液中的电容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所得活性炭收率下降,比表面积、总孔孔容和质量比电容则不断增加;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宽孔径分布的试样APF957质量比电容值最高,电流密度由50 mA/g提高到1000 mA/g时,其放电比电容由211.6 F/g降低到196.5 F/g,容量保持率达到9300/,显示出良好的功率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