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印模法恢复的王洼子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主要由古河道、斜坡脊和沟组成.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早侏罗世的沉积,延10期为辫状河亚相河道砂坝、泛滥平原,延9期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漫滩沼泽.研究区总体受西北物源的控制,发育北西--南东向的河道砂体.分析了侏罗系沉积前古地貌与延10、延9的成藏关系,认为油藏主要分布于紧邻高地的斜坡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河道砂体的发育控制着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勘探区大面积位于古地貌的斜坡位置,北部的古河道下切河谷为延长组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研究区侏罗系油藏发育,下一步勘探重点为前侏罗纪斜坡脊与延9、延10河道砂体的叠合区.  相似文献   

2.
陆相含油气盆地古地貌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地貌是控制含油气盆地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精确的古地貌恢复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选取陆相含油气盆地为分析对象,结合研究实例对古地貌恢复的沉积学、层拉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分断陷湖盆和坳陷湖盆分别论述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强调了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古地貌模型的重要性.今后应加强定量研究,且要注意进行古水深校正,完善埋藏史恢复,以此来进行绝对古地貌恢复,提高研究的精度,也应加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的古地貌恢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为侏罗系油田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野外露头及岩心的详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大量测井曲线和测试分析资料,采用印模法对古地貌进行刻画。结果古河谷和河谷平原为研究区前侏罗纪主要的地貌单元,其中河谷平原可进一步分为谷坡及河漫台地;在古河谷和古坡之间形成了许多坡咀。结论古地貌控制着侏罗纪早期沉积相及砂体的发育和分布;古河谷的北缘及次级古河谷的谷坡是侏罗系油藏分布的主要位置;今后在勘探中应该重视次级古河谷谷坡的研究,开展老井复查,以期发现新的油气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为深化对鄂尔多斯盆地曾岔地区侏罗系油藏成藏规律认识,运用钻井、测井、试油及实际生产数据等各种资料,采用印模法精细刻画了前侏罗纪古地貌的地质,综合分析了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油藏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曾岔地区前侏罗纪发育古河道、古阶地、斜坡、低残丘及河间丘5种古地貌单元,已探明延9、延10油藏主要分布在古地貌中地形低的古河道部位而非普遍认为的较高斜坡、河间丘上;研究区存在3种油藏成藏模式:古河道-辫状河道-三角洲平原模式、古河道-分流河道-三角洲平原模式和斜坡-辫状河道-三角洲平原模式,前两种是主要成藏模式.古地貌控制下的"油源足、渗砂优、通道畅"的成藏组合,是油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古河道部位物性相对较好的(分流)河道砂体带与低幅鼻状隆起构造的重叠区是勘探部署优选区域.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印模法、残厚法及沉积法等将志丹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划分为侵蚀高地、侵蚀斜坡、侵蚀沟谷以及侵蚀残丘四个基本单元.研究结果表明: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印支侵蚀不整合面上下之地层、构造、沉积、储层以及油气成藏特征等都具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侵蚀面之下的长2油层组顶面剥蚀构造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印支古地貌的基本格局;侵蚀面之上的延安组早期的沉积是前古地貌发育的镜像反映;而延10顶面构造则具有围绕古高地背景集中发育的特点.古高地与斜坡发育区是侵蚀面上下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指向和主要场所,而深切的沟谷则为沟通下部油源以及油气运移提供了主要通道.油藏类型主要为地层-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以及小而局限的构造、岩性油藏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中南部中下侏罗统储层成因类型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野外露头、钻井剖面、地层对比室内编图,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中下侏罗统沉积特征,探讨了沉积微相与油藏聚集关系,认为侏罗系油藏受到了沉积前古地貌和沉积相及其组合条件控制,是古地貌、岩性控制的油藏类型.探讨了储集体成因类型,认为今后油气勘探应主要选择侵蚀河河谷古地貌边缘,以古河道边缘、边滩和分流河道发育的地带为重点,同时必须考虑盖层发育条件好的地区为首要勘探区块,另外还应该重视不整合面上的冲积河谷充填形成的厚层粗碎屑沉积储层.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沉积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高分辨层序地层是学从基准面旋回变化和可容性纳空间变化原理为基础,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对比能使地层对比等时性更强,精度更高,进而能更好地反映原始古地貌特征,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古地貌是建立在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其技术关键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文章详细讨论了单一沉积体系和多种沉积体系组合沉积前古地貌恢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岩心观察、地震解释资料和地层厚度印模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前侏罗纪古河的沉积特征主要为河道充填沉积,在沉积过程中伴有对河谷的侵蚀下切作用。宁陕古河自研究区西北向东南穿流而过,河谷发育,展布长达120 km,主河道宽20~30 km。蒙陕古河流向自北向南,主河道宽10~20 km。姬塬高地东斜坡平均坡降9~11 m/km,其上沉积了厚度约80 m的中粗砂岩、细砂岩地层。姬塬高地南斜坡平均坡降5~7 m/km,斜坡前缘发育阶地。研究认为,研究区古地貌形态可划分为高地、斜坡带、古阶地、河谷区、河间丘等5种古地貌单元,包含姬塬高地、定边高地及安边高地等3个高地,蒙陕古河、宁陕古河等2个古河;姬塬高地南部、定边高地南部及安边高地西部发育古阶地,蒙陕古河、宁陕古河河谷两侧发育斜坡带,蒙陕古河河道内部发育河间丘。  相似文献   

9.
重庆云阳晚三叠世—侏罗纪古流向反转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在川东地区的复合或联合构造作用的时序,进而分析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强烈沉降时期.方法 以详细的野外剖面测制为基础,通过对重庆云阳南溪上三叠统-侏罗系剖面沉积序列及古流向的详细研究,确定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体系及物源方向的演化规律,进而探讨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在川东地区的影响时序的差异性.结果 重庆云阳南溪上三叠统发育辫状河沉积体系,古流向向南,而中下侏罗统主要发育湖泊及三角洲沉积体系,古流向向北或西北,两时期古流向发生了反转.结论 川东地区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早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中侏罗世中晚期为大巴山前陆盆地强烈沉降期.  相似文献   

10.
精细恢复陡坡带下降盘的微古地貌,探讨沉积期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基于平衡剖面原理,提出构造-沉积恢复法:选取合适机制,对Q构造三维构造模型进行构造恢复和地层压实恢复,减小晚期构造运动对边界断层下降盘同沉积期古地貌的影响。实例对比表明,构造-沉积恢复法较传统的残余厚度法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盆地同沉积期的微古地貌特征。实际钻探结果证实,运用该方法恢复古地貌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良好,为渤海湾盆地Q构造区大型油田的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下部组合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超低渗储层分类与评价是制约该组合层系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选取可动流体百分数、主流孔喉半径均值、启动压力梯度、黏土矿物含量以及原油黏度作为低渗储层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长9储层进行定量评价,进而建立储层评价体系。研究表明,富黄地区长9储层主要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不含Ⅳ类储层。通过对富黄地区长9储层和沉积相平面图对比分析,储层分级结果与有利沉积相储层展布有较高的契合度,以期为延长组超低渗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侏罗系低阻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依据。通过对延9油藏地层水矿化度分析、油水层束缚水饱和度计算、重点井矿片导电矿物研究等,分析了演武油田低阻油藏的成因。结果表明该区侏罗系低阻油藏主要受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束缚水饱和度、储层岩石较强的亲水性等多重因素控制。结合开发实践,总结了适应本地区低阻油藏识别的电阻率曲线特征、侵入因子与声波时差关系图、视电阻率与自然电位关系图等多种低阻油藏识别方法,应用多种识别方法筛选出潜力建产目标区。在开发过程中,地质规律分析与多种油水层识别方法综合应用,相互验证,才能提高油藏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岩性油藏,其在东部富县地区和西部庆阳地区勘探成果和成藏过程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对长8油层组的沉积规模、储层特征、成藏年代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富县和庆阳两个地区在不同时期运聚成藏模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富县地区和庆阳地区分别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相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庆阳地区沉积规模小于富县地区;(2)由于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总体上庆阳地区储层物性比富县地区差;(3)富县地区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第1期油气充注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第2期油气充注为早白垩世中期,庆阳地区主要经历了1期油气充注,成藏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4)东、西部运聚成藏存在差异:在晚侏罗世,富县地区长9作为主要的供烃来源,长9油气沿砂体向长8油层组进行运移,同时也可在其内部进行长距离的侧向运移,而庆阳地区此时长9源岩生烃强度不大,只有少量油气沿砂体进入长8储层,成藏组合为下生上储;在早白垩世,庆阳地区构造活动强烈,长7和长9作为主要的供烃来源,油气沿断裂带进行大量充注,成藏组合为下生上储和上生下储,而富县地区此时长7源岩有油气生成,但由于断裂带不发育,油气充注相对庆阳较弱。明确了盆地南部延长组长8油层组东、西部成藏差异,归纳了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其研究成果对指导盆地石油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构造运动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和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的研究,结合研究区的裂缝发育特征,综合分析了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油气成藏期.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早白垩世末期的构造运动.长7段泥质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初期开始大量生烃,对侏罗系延9段裂缝储层和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以及对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显示,陕北斜坡带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形成于早白垩世的早中期,而侏罗系延安组的油藏则形成于早白垩世末的构造抬升期,对应时间为晚白垩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安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钻井资料、岩心资料、测井曲线、薄片鉴定等分析手段,认为鄂尔多斯西南缘延安组经历了下切河谷充填-三角洲平原-河流沉积的演化,为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旋回.低位体系域主要由下切河谷充填砂岩构成,砂岩的分布受前侏罗纪古地貌的控制;水进体系域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最大湖泛面位于湖侵的黑色泥岩与煤线的互层中;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平原及河流组成.低位体系域的下切河谷充填砂岩具有砂体厚、储集物性好、离烃源岩近、圈闭类型丰富等成藏条件,利于油气的捕集,其斜坡古地貌是今后勘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6.
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结合岩心观察描述、钻井、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侏罗纪早中期富县组到延安组延10、9、8期的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早侏罗世富县组和中侏罗世延安组延10期为深切河谷充填的辫状河沉积,延9和延8期则发育曲流河沉积.这2种河流沉积经历了有规律的继承性演化:富县组河谷充填作用最强,辫状河道砂体沉积厚度最大.延10期河谷进一步填平补齐,河谷斜坡上次级河道溯源增长、侧向侵蚀使河道变宽,漫滩分布面积减小.延9和延8期,古地形差异进一步减弱,河流转型为曲流河,河道和漫滩沉积均发育.吴起地区侏罗纪早中期河流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河流沉积模式.沉积相对富县组-延安组延8油层组油藏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油气聚集主要受河道砂体展布控制,储层发育的河道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长8储层为例, 利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和岩芯流体驱替实验等手段, 对储层的敏感性开展定量评价, 并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的敏感性主要表现为中等偏强水敏、弱?中等偏弱酸敏、弱?中等偏弱碱敏和弱盐敏特征。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受黏土矿物成分、岩石矿物学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影响, 其中黏土矿物的含量和组成是主要影响因素, 实际开发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研究结论可为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长—蟠龙地区长1油层组对本区油藏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钻屑、测井、露头观察及化验资料等综合分析本区长1油层组的沉积特征和生烃能力。结果子长—蟠龙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段上部(T3y55)广泛发育深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及浊积岩,其下伏为长1中下部交织河沉积,二者之间发生了一次突然水进,形成了10~15 m的深湖相泥岩、油页岩,其下沉积的为60~100 m的半深湖粉砂泥与浊积岩沉积。湖相沉积顶部被侏罗系延安组砂岩侵蚀切割,二者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从暗色泥岩厚度图可以看出,子长—蟠龙地区湖相东西宽度60 km,南北长120 km,且该区仅为原始湖泊的东半部中间部分,原始湖泊的面积应向南、西、北3个方向延伸至少两倍以上的面积。长1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大于4%,多为II1型干酪根,达到成熟阶段,因而具较好的生烃能力。结论该区广泛发育的长1湖相烃源岩对于盆地广大地区长2和侏罗系油藏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第8段是天然气主力产层。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盆地边缘露头剖面、全盆地近900口钻井数据为基础,采用古流向分析、重矿物统计分析、岩性分析、剖面结构分析等方法,对盒8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重新确立了盒8段的沉积特征和河流相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盒8段沉积时受南北2个古陆所发育的冲积水系控制,发育河流相沉积,河流南北沟通,并向东流入湖泊。该汇水湖泊位于山西多宁-河津-韩城以东的地区,并非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境内。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大、小煤沟组和上侏罗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两套地层。中、下侏罗统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暗色泥页岩发育;上侏罗统以氧化环境下沉积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备生烃能力。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揭示中、下侏罗统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残留厚度大, 在清水沟和月牙山北分别发育了288m和256m厚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达1.62%;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部分为Ⅲ型;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生储盖匹配良好,圈闭发育,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