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以高岭石为主,具细粒结构,分选好,磨圆度中等.储集性能具有中孔、低渗的物性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是长石溶孔.孔隙结构为中小孔、中细喉型.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为长2油层组的三角洲沉积背景以及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2.
强底水砂岩油藏生产中后期,进入中高含水期,底水锥进现象突出,产量递减严重,需采取排水控锥等调流场措施维持正常的生产,明确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影响因素及含水上升模式能有效地指导调流场工艺措施的实施。基于塔河油田九区生产现状,对井区水平井产水情况进行了统计,总结了现阶段井区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图版;根据井区地质及工程特征,结合不同生产阶段条件下的含水上升规律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定性分析了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结合灰色关联法及机器学习方法计算不同区域不同生产阶段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在时间与空间上定量分析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塔河油田九区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图版为:爬坡型、阶梯型、快速水淹型和开井水淹型四种。结合定性定量分析,生产初期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位置、避水高度水平井井段与古河道方向夹角;开采中期含水上升变化规律由层内夹层展布为主,储层非均质性为辅;后期流场调节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夹层展布影响。为不同生产阶段条件下的提液控液及流场调节等工艺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为侏罗系油田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野外露头及岩心的详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大量测井曲线和测试分析资料,采用印模法对古地貌进行刻画。结果古河谷和河谷平原为研究区前侏罗纪主要的地貌单元,其中河谷平原可进一步分为谷坡及河漫台地;在古河谷和古坡之间形成了许多坡咀。结论古地貌控制着侏罗纪早期沉积相及砂体的发育和分布;古河谷的北缘及次级古河谷的谷坡是侏罗系油藏分布的主要位置;今后在勘探中应该重视次级古河谷谷坡的研究,开展老井复查,以期发现新的油气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表征低幅大底水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特征,为油藏下一步调整指明方向。以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为例开展精细数值模拟剩余油综合研究,目标油藏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及井间。剩余油主要受构造、夹层、储层非均质、断层、井网、井型、沉积韵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针对低幅度大底水油藏剩余油的主要特点,氮气泡沫驱挖潜剩余油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未来可能成为此类油藏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测试资料以及砂岩厚度统计,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砂体发育及其岩石学特征。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砂3种储集砂体,受控于南、北两大物源体系。储集岩主要是岩屑砂岩类,岩屑含量高,陆源杂基多,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南、北物源砂体储集岩特征有明显差异。北物源主要是扇三角洲砂体,岩屑砂岩,储集性能差,属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型储集层;南物源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砂体,长石岩屑砂岩,储集性能较好,以低孔、低渗型储集层为主,部分中孔、中渗型储层。碎屑岩储层岩石学特征与储集性能关系密切,结合砂体发育对其研究,对寻找有利储集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表征低幅大底水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特征,为油藏下一步调整指明方向。以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为例开展精细数值模拟剩余油综合研究,目标油藏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及井间。剩余油主要受构造、夹层、储层非均质、断层、井网、井型、沉积韵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针对低幅度大底水油藏剩余油的主要特点,氮气泡沫驱挖潜剩余油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未来可能成为此类油藏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压力下黄金管封闭体系生烃模拟试验和以CramerⅢ模型为核心的碳同位素动力学软件,获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泥岩和煤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结合地质背景进一步探讨徐家围子深层天然气的气源、生气期、运聚成藏模式等.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煤系地层(泥岩及煤)主要生烃(甲烷)期在100~73 Ma年前,相当于泉头组沉积末期至四方台组沉积期;徐深1井营城组地层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与泥岩成甲烷、煤成甲烷的累积碳同位素值很接近,反映出该气藏与沙河子组煤系地层具有亲缘性,且气藏属于长期聚集而成.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强底水砂岩油藏开发后期,受强非均质性和底水锥进影响,大部分水平井出现了点状水淹,导致低产低效井增多,油藏含水率不断上升,井间剩余油动用难,且该油藏具有高温、高盐特点,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难以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通过高温高压三维物理模型进行油藏的模拟,采用注CO2/N2(体积比为7:3)混合气提高强底水砂岩油藏采收率。一方面,CO2与原油易混相,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驱油效率;另一方面,N2具有较好的压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强底水快速锥进,提高油藏的波及系数。这样使“驱油”与“压锥”进行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油藏采收率。同时,对比不同注气方式、不同注气速度和不同注采部位等驱油条件,优选注气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注入CO2/N2后地层原油体积膨胀了21%,粘度降低了24.9%;CO2/N2混合气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9.62 MPa;优选出了最佳的注入参数:注气速度为1 mL/min(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4.25%)、注气方式为水气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5.8%)、注采部位为高注低采(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4.5%)。研究结果为塔河油田强底水砂岩油藏CO2/N2混合气驱先导试验提供可靠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