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系统科学   93篇
丛书文集   139篇
教育与普及   9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6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2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2篇
  1946年   1篇
  19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3-氯吲哚啉酮与邻亚甲基醌中间体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Michael加成/环化串联反应,高收率、高非对映选择性地构建双杂环螺环化合物。其中,邻亚甲基醌中间体通过磺酰基取代苯酚在无机碱作用下原位生成获得,在温和、简易操作条件下与3-氯吲哚啉酮作用一步制备含有苯并呋喃和吲哚啉酮这2种重要杂环骨架结构的螺环化合物。通过条件筛选,在最优条件下获得目标产物。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实用性,进行克级规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目标产物收率高达92%,非对映选择性dr大于20:1;扩大底物用量,收率和非对映选择性仍很高;此方法普适性广,对于多种类型的磺酰基取代苯酚以及吲哚啉酮底物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点云目标识别算法的识别率、增强算法鲁棒性,研究了一种将颜色纹理的方向特征直方图(CSHOT)算法与视点特征直方图(VFH)算法相结合的点云目标识别算法(CSHOT-VFH)。利用VFH特征对点云目标进行识别,实现目标快速估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CSHOT特征进行精确识别。搭建了实验系统,分别对单物体场景、多物体场景及目标存在部分遮挡等情况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识别率达到了90%以上,在目标遮挡的两组实验中,本文算法比VFH算法的识别率提高了10%以上,能够满足室内场景目标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3.
基于Auto CAD2007开发平台,利用C++语言与Object ARX技术对自由曲面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对自由曲面边界线的提取、曲线按弦长等分、由曲面生成曲线、曲线投影至曲面和三维点阵生成自由曲面等功能。结合应用可以发现:通过将曲面分解成一系列等分曲线,再按等弦长划分曲线,可形成较均匀的网格;以风洞试验测点的数据为基础形成三维点阵,生成风压拟合曲面,可以得到结构所有节点的基本风压值。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对自由曲面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研究鹰嘴豆发芽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核黄素、异黄酮、膳食纤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鹰嘴豆在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含量不断下降,由未发芽时的18.42%降低至第9天的13.50%。鹰嘴豆氨基酸的组成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在发芽过程中,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有所下降,谷氨酸含量由未发芽时的3.50%下降为第9天的3.10%;精氨酸含量由未发芽时的2.25%下降为第9天的1.72%;天冬氨酸含量则不断上升,由最初的2.51%上升至第9天的4.73%。异黄酮在鹰嘴豆中含量丰富,在发芽过程,其含量由最初的106.44mg/100g,上升到第9天的806.00mg/100g;核黄素含量也由发芽前的1.44mg/100g上升至第7天的1.85mg/100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提高,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通过对鹰嘴豆发芽前后营养成分变化对比的研究,希望为鹰嘴豆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云南鲁甸地震自2014年8月3日发生以来,已有几年。鲁甸地震引发不少学者、专家的关注。文章注意到一些与之不被人注意的、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提出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新观点,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1)云南鲁甸地震是被著名地震学家强祖基教授准确预报了的。强祖基教授根据气象卫星红外图像的异常分布预测地震震级、地震时间及地点。这一情况证明了地震与地球排气作用是有关的。(2)云南鲁甸曾在2002年被朱炳泉教授成功发现了自然铜矿床。自然铜是呈零价的铜元素集合体。铜通常是+1、+2价,要把这种呈+1、+2价的铜离子还原成呈零价的自然铜,需要极还原性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这种环境只有富含氢气的天然气才具有,而这也只有地球深部的天然气才具有上述特点,这是古代二叠纪玄武岩喷发才有的地球化学环境,这是一个奇妙的天然"冶炼"过程,值得地质矿床学家、冶炼学家认真反思!(3)云南丽江—贵州清镇纵剖面的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图揭示,在鲁甸地区10~15 km的中地壳具有低速特征,这种低速(也常常是高导的)特征表明中地壳是个塑性层,有巨量的天然气,正是这种天然气的爆炸才导致了鲁甸地震的发生。鲁甸地震与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机制是一致的,也与陕西华县8级地震(渭河盆地)、宁夏海源8.5级地震(六盘山盆地)、宁夏银川地震、河北唐山地震、辽宁海城地震等的形成机理是一致的。云南鲁甸地震与地球深部气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对地震机理的认识有一定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为满足新一代箱式远程制导火箭弹系统及其新型战斗部的需求,对单型炸高可选择近炸引信进行研究.该型引信的炸高覆盖范围大且炸高可选择,既能满足大威力整体战斗部和电磁脉冲战斗部的炸高需求,又能满足子母战斗部的精确定高开舱需求,对提高陆军精确打击能力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相控阵探测器的炸高解算方法,通过相控阵探测器测高数据与惯性导航数据的融合处理,实时计算火箭弹飞行高程,从而实现炸高控制.并且将融合结果作为惯导的初值来计算下一时刻的惯导测高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时间积累造成的惯导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高精度.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炸高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7.
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即FRP)、混凝土和钢这3种材料的优点提出了一种FRP-混凝土-钢组合长柱.为了研究FRP-混凝土-钢组合长柱的承载性能,对其进行了轴心受压的静力实验研究.完成了4组FRP-混凝土-钢组合长柱的足尺模型静力实验,同时为了进行对比分析,还进行了1组钢管的轴心受压静载实验,以及1组FRP管的轴心受压静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RP-混凝土-钢组合长柱可以较好地发挥3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在具有较高承载力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延性.  相似文献   
108.
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将乙二胺接枝到氧化石墨烯表面,以Ag NO3溶液为银源,通过原位还原方法制备了石墨烯载银复合抗菌剂,并采用正交试验对乙二胺载银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根据其实验结果,对石墨烯载银纳米复合材料中改性时间、乙二胺含量、络合时间对纳米复合材料中银含量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制得插层型或剥离型的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对微晶白云母分别进行热活化处理、酸浸处理和硝酸锂处理,再利用溶液搅拌法,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插层剂,对其进行有机化改性,并对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进行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成功插入到微晶白云母中,使微晶白云母的层间距从原始的1. 02 nm最大扩大到2. 99 nm.  相似文献   
110.
在5℃低温胁迫下,用不同浓度水杨酸(0,0.5,1.0,1.5,2.0,2.5,3.0,3.5 mmol/L)处理菌草幼苗,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研究水杨酸对菌草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水杨酸处理能显著影响菌草的POD活性、MDA和相对电导率,其中,用2 mmol/L水杨酸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最显著,与对照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用1.0 mmol/L水杨酸处理后,能显著降低菌草的丙二醛含量,用1.5 mmol/L水杨酸处理后,能显著降低菌草的相对电导率。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用1.0 mmol/L至2 mmol/L水杨酸处理能提高菌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能提高菌草的抗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