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2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电纺丝制备高聚物纳米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制的电纺丝装置获得高聚物纳米纤维,发现不同高聚物纳米纤维具有不同的直径范围。对影响所得纳米纤维直径的静电压、高聚物溶液浓度等过程参数作分析,认为静电压与高聚物溶液浓度是影响试验进行的关键因素,并制约着其他工艺参数的调整。同时,结合静电喷雾及高速纺丝的理论对纺丝电子流体动力学过程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疏松结构的优势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以提高酶电极的性能.通过聚乙烯醇(PVA)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静电纺丝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获得了固定化酶膜,用于构筑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膜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均表明酶成功固定在静电纺丝形成的纳米纤维膜中.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固定化酶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中保持了活性,采用PVA静电纺丝法固定COD比利用浇铸膜法所得到的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更好的电流响应特性,通过在静电纺丝溶液中加入纳米金进一步提高了酶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PVP为纺丝助剂、纳米MgO颗粒为模板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酚醛树脂基纳米炭纤维,经过炭化、KOH活化、酸洗后得到分级多孔纳米炭纤维,利用SEM、XRD、XPS、拉曼光谱仪及氮气吸脱附实验,对所制多孔纳米炭纤维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模拟电容器的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方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KOH活化引入了数量可观的微孔,所得纳米炭纤维表现出明显的"微孔-中孔-大孔"分级孔分布的特点,其比表面积达到1058.4m~2/g,总孔容为1.64cm~3/g。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分级多孔纳米炭纤维在6mol/L KOH电解液中显示出优异的电容性能,在0.2A/g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容量达到198F/g,在20A/g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达到65%。  相似文献   
4.
Electrospinning is a straight forward method to produce polymer fibers from polymer solutions,with fiber diameters in the range of 500 nm.In this paper the polymer nanofiber was successful made by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M,we got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PMMA,PAN and PVP nanofiber were successfully got from the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原料, 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采用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电纺产物.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产物形态表征. 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溶液浓度对纺丝产物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相同溶剂及实验条件下, 溶液浓度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一个定值才能获得单一的微纳米球.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乙烯醇、硝酸铝、水为原料配制出了硝酸铝/聚乙烯醇溶胶-凝胶纺丝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纺制了Al(NO3)3/PVA有机-无机杂化纤维,经高温锻烧后得到了平均直径约为50~250nm无机纳米氧化铝纤维。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乙烯醇、硝酸铝、水为原料配制出了硝酸铝/聚乙烯醇溶胶-凝胶纺丝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纺制了Al(NO3)3/PVA有机-无机杂化纤维,经高温锻烧后得到了平均直径约为50-250nm无机纳米氧化铝纤维。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乙烯醇(PVA)和硝酸镍(Ni(NO3)2)为前驱物,制得PVA/Ni(NO3)2纤维;再以尿素(CO(NH)2)为碱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PVA/NiO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PVA/NiO复合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iO纳米粒子均匀地负载于PVA纳米纤维上,形成了具有良好光催化活性的PVA/NiO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9.
GAMBIT,POLYFLOW and FLUENT POST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morphology and the velocity of electrospun stable jet.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jet diamete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d draw force acted on the stable jet.But too great draw force would lead to thick knots appearing along the jet or stable jet disappearing during electrospinning.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locity and the moving distance.But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does not exist under great draw force.  相似文献   
10.
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TiO。及TiO2-Ag2O纳米纤维,脱除模拟烟气中的汞元素.对纳米纤维进行了XRD,SEM,EDX,uV—Vis及BET检测.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Ag。O的掺杂比和循环次数对脱汞的影响,分析了TiO2-Ag2O的脱汞机理.结果表明:TiO2-Ag2O纳米纤维为锐钛矿相,纤维直径在200nm左右.与纯TiO2相比,TiO2-Ag2O的吸光范围增大,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提高,并且随着AgzO掺杂量的增加纤维对光的吸收也逐渐增强.TiO2-Ag2O纳米纤维在无光、可见光及紫外光下的脱汞率均达到95%以上.合成的复合纳米纤维脱汞性能稳定,到第8次循环时脱汞率仍保持在95%以上.TiO2—Ag2O脱汞的机理可为银与汞通过汞齐化作用形成银汞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