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微弹轰击法将GUS基因导入香蕉茎尖组织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在弹轰击法将外源DNA导入香蕉(Musa,spp)茎尖细胞,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X-Gluc浴液对GUS基因表达产物进行组织化学鉴定。样品材料细胞中发现有明显的蓝色斑点,而对照则没有。实验说明用微弹轰击法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香蕉茎尖组织并在其中成功表达,这为香蕉的外源基因导入工作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香蕉生产周期短、收益高,其产业已成为广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不可多得的成熟产业。广西香蕉产业具有自然条件适宜、区位优势明显、规模化程度高、科技支撑力强等发展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寒害频发、收获期集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近年来广西香蕉产业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阶段,即将迎来平稳发展期,可通过加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香蕉产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浓度、6—苄氨基嘌吟浓度、卡拉胶浓度对不同香蕉品种的芽分化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筛选出香蕉试管苗长势良好、分芽率高、芽粗壮的培养基配方:MS+35g·L~(-1)蔗糖+3g·L~(-1)卡拉胶+1mg·L~(-1)6—BA.香蕉不同品种的分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分芽率与芽生长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香蕉提取物对霍山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不同香蕉品种的提取物及其添加方式和质量分数对霍山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并对香蕉上清液的可溶性糖质量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1/2MS附加质量分数为20%菲律宾香蕉上清液时,对霍山石斛试管苗壮苗的促进作用最佳,而且试管苗可溶性糖质量浓度也最高,附加海南香蕉时促进作用次之,广东芝麻香蕉作用效果最差,这与三种香蕉品种可溶性糖质量浓度高低的检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轮伐期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从经济视角科学确定人工林的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短(7a)、中(13a)、长(21a)轮伐期的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Stand volume,SV)、营林成本、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和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进行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持续增长,7a、13a、21a轮伐期的蓄积量分别为144.95m~3/hm~2、346.97m~3/hm~2、553.69m~3/hm~2。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净现值不断增加,在12a时达到最高值(30 297.61元/hm~2),之后逐渐降低,7a、21a轮伐期的净现值分别为17 239.86元/hm~2、22 008.59元/hm~2。内部收益率在13a开始趋近峰值(53.32%),明显高于7a时的39.29%。【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既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可大幅提升蓄积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不同培肥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规律,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两种不同林地清理(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和3种不同培肥措施(加炭C、加氮N和套种绿肥)处理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林地清理和培肥措施的独立和交互作用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4年后,火烧清理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人工清理林地(P0.001);两种清理方式下加C、加N和套种绿肥均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但优势种保持不变,均为蔓生莠竹、弓果黍、小花露籽草和五节芒(套种绿肥中的小花露籽草除外),显著降低植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两种清理方式各处理林下植物功能群谱完全相同,均表现为禾草植物木本植物蕨类植物藤本植物杂草植物入侵植物;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条件下,加C、加N、套种绿肥处理均极显著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林地清理方式与不同处理的交互作用也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产生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火烧和人工清理林地及加C、加N、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视角出发,在桉树人工林的经营中应尽量减少加C、加N和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探讨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为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确定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伐期为短(7a)、中(13a)和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轮伐期桉树林分生物量、碳固存、年平均固碳量的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桉树林分碳固存的影响。【结果】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随着轮伐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由7a轮伐期的(75.81±5.12)t·C/hm~2增至13a轮伐期的(180.11±19.97)t·C/hm~2以及21a轮伐期的(192.08±16.50)t·C/hm~2,方差分析表明,13a和21a轮伐期的总生物量碳显著高于7a轮伐期,而13a和21a轮伐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轮伐期延长而显著降低,由7a轮伐期的(89.99±0.35)t·C/hm~2、13a轮伐期的(85.42±0.76)t·C/hm~2下降到21a轮伐期的(74.64±0.24)t·C/hm~2。7~13a仍是巨尾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迅速增长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由7a时的10.78t·C/(hm~2·a)迅速提高到13a的19.54t·C/(hm~2·a),增长81%;21a时巨尾桉人工林进入固碳能力下降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降至3.78t·C/(hm~2·a),固碳能力只是13a的19.34%。【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这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为对象,设置93个900 m2样地并测量每株胸径等数据,根据经验式计算样地生物量,并分析了生物量与样地调查时间接近的2010年Landsat TM影像的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建立生物量估算模型,计算了该地区橡胶林生物量.结果表明:①生物量与可见光波段(TM1,TM2,TM3)(P<0.01)和中红外波段(TM5,TM7)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DVI,RVI和GI植被指数则呈显著正相关(P<0.01);②GI植被指数是生物量的最佳估算因子;③橡胶林生物量变化在1~291 t.hm-2之间,平均值为(75.90±58.75)t.hm-2,总生物量为1.97×107 t;④生物量在景洪市和勐腊县南部地区较高,且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00~700 m.  相似文献   
9.
蕉皮酚酶催化反应的抑制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防止果蔬褐变需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本文用新方法从香蕉皮中提取出多酚氧化酶,用氧电极测出酶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7,温度为25℃;测定反应活化能等于23.6kJ·mol-1,米氏常数为1.58×10-2molL-1。研究了九种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肉桂酸抑制剂的抑制动力学及机理,得出肉桂酸为竞争性抑制。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出蕉皮酚酶中含有铜离子,并探讨了铜离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庆林业发展战略和按树引种生产现状,提出了重庆西部发展速生按树人工林的有利自然资源、引种培育与规划设计、分类经营与定向培育等可持续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