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岩心观察和系统的微观岩石学和结构学特征研究,探究了英西地区渐新统的储集层特征、油气富集模式及稳产、高产主控因素:(1)目的层岩性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可分为盐间和盐下两套地层,盐间广泛发育厚盐层,以石盐为主,盐下零星发育薄盐层,以硬石膏为主;(2)咸化条件下沉积的这套细粒的湖相碳酸盐岩,既是品质最好的烃源岩,又发育白云岩"甜点"储集层,具有自生自储特征(上部盐层因具有很高的毛管突破压力和塑性特征而具有很强的封盖能力,且盐下应力集中造缝),其多因素的良好匹配形成了盐下油气规模富集的有利区;(3)基质晶间孔的发育程度控制着油气藏的规模和稳产,微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着油气藏的富集和高产。这一研究成果对深入研究英西E_3~2盐下油气的分布规律和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断陷湖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湖底扇的识别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岩心、测井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板桥凹陷沙三段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所指近岸水下扇为深湖重力流成因.总结了这几种重要沉积相在岩性、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生物化石、沉积序列及沉积组合等几个方面的识别特征,该方法可用于类似断陷型盆地的沉积相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油气工业发展60年经历了两次大飞跃:第一次实现了陆相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并建立了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第二次实现了海相碳酸盐石层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并形成了中国特色海相石油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西部下第三系的遗迹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下第三系地层中发育有大量的遗迹化石,类型多,分异度大。按其生态习性分为六大类:居住迹(Domichnia)、觅食迹(Fodichnia)停迹(Cubich-nia)、爬迹(Repichnia)、逃逸迹(Fugichnia)和牧食迹(Pascichnia),共计13个属。文中描述了类属的特征及其成因,并建立了适于本区的遗迹化石相模式,由五个相组成,即石针迹(Skolihtos)相、卷迹(Intortusichnus) 相、伸展迹(Aductusichnus)相、始网迹(Protopaleodictyon)相和古网迹(Paleodictyon)相,分别对应于滨湖、浅湖上部、浅湖下部、半深湖和深湖环境  相似文献   
5.
作者发现金矿(化)点20余处,包括4个类型:(1)受花岗岩中相关剪切带控制的黄铁绢英岩金矿;(2)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型脉型金银矿;(3)陆相含炭岩系沉积改造层控金矿;(4)陆相砾岩金矿。(1)、(3)两种类型金矿具工业规模。黄铁绢英岩金矿主要赋存在以胶东群为交代基体的重熔花岗岩或交代花岗岩的构造蚀变带中心。这类构造蚀变带是遭受长期构造应力作用并叠加后期构造破裂经热液蚀变形成的。成矿热液为中温碱性溶液,金多呈金氯络合物形式被活化搬运。该类型金矿与强绢英岩化蚀变关系密切,在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的蚀变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上等间距成群出现。陆相含炭岩系沉积改造层控金矿,为缓倾斜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受下白垩统莱阳群一段上、下含炭岩系控制。金矿在上、下含炭岩系中多层出现。此类矿床为晚元古代胶北地体隆起为陆,风化剥蚀产物沉积在中生代断陷盆地陆相湖泊基底堆积物中,由于盆地底部丰富的有机质及粘土对古风化产物中分解的自然金的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金矿源层,AU:14-800ppb。在燕山晚期强烈构造变动影响下,成矿热液活动,有机炭在矿床改造过程中进一步富金作用,形成工业矿床。这是一新类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以洪东洼槽为例 ,根据其钻井剖面、地震测线及测试资料 ,结合油气勘探现状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理论 ,以沉积、构造演化入手的油气地质动态综合分析法为思路 ,对洪东洼槽的基本成油条件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其油气勘探成功、失利的原因和油气分布规律 ,寻找有利勘探方向 .结果表明 :早白垩世阿尔善期湖盆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陡岸 ,在纵向上形成多套自生自储式含油组合 ;在平面上形成多期继承、叠加连片的非构造圈闭 .最后指出阿上段、阿中段是油气钻探的主要目的层段 ,努格达构造带下倾部位是非构造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湖盆沉积作用基本方程,对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东营凹陷的断陷湖盆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是层序界面形成的关键因素。按照成因机制,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的层序界面可分为构造型(T型)和构造气候综合型(Tc型)。T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三级层序界面,且根据沉积物的供给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Tc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二级或一级层序界面。不同成因机制的层序界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地层分布模式,砂体和油气的富集程度与界面的成因类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Tc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砂体成藏率低;T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低,砂体成藏率高。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层序对比主要依靠各井岩性旋回来识别基准面旋回.对于复杂多变的陆相地层,在油藏范围内进行短期层序对比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类自旋回沉积、地层侵蚀和缺失、沉积微相空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大了对比难度.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比时要区分地层记录中的异旋回和自旋回沉积;充分利用各种关键界面及标志层信息进行约束;开展沉积微相研究,总结沉积微相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对密井网的砂泥岩薄互层区采用井信息进行粗化去除部分干扰信息;并借鉴其他资料,提高层序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9.
一种正确的科学理念对于地质资源的开发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如陆相生油、煤成气等理论的建立大大加速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低熟气的提出是天然气地质学的另一种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咸化湖盆过渡相组(三角洲前缘与浅湖亚相)沉积特征与淡水湖盆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骨架砂体微相类型、分布等方面。研究其沉积控储机制,既是对湖盆沉积学理论的重要发展,也对中国陆相盆地碎屑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应用大量岩芯、测录井及铸体薄片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下油砂山组(N21)与上油砂山组(N22)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咸化湖盆三角洲前缘浅湖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滩坝两种储集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两者在沉积构造、粒度分布、微观组构及测井曲线叠加样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与湖盆水体咸化程度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咸化湖盆碎屑岩储层整体成分成熟度偏低,以原生孔隙为主,溶蚀作用较弱,次生孔隙相对欠发育。强烈的早成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增加了岩石的抗压能力。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岩石粒度与胶结物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