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南方油气勘探领域及加快勘探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两大领域的石油地质特征、生油条件及圈闭条件,即中一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油气勘探领域和中-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分析了南方油气勘探领域的勘探现状和勘探的目的层及有利的勘探地区,并提出了加快南方油气勘探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油气勘探领域及加快勘探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两大领域的石油地质特征,生油条件及圈闭条件,即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油气勘领域和中-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分析了南方油气勘探领域的勘探现状和勘探的目的层及有利的勘探地区,并提出了加快南方油气勘探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历史,就是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实现了陆相和海相油气勘探两大跨越;自主创新了八大油气地址理论和八大技术系列;发现500多个油气田。到2011年产油已达2.1×108t油当量,天然气产量1000×108m3,并提出了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实践证明,中国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勘探领域广泛。  相似文献   

4.
主运移通道控烃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对提高勘探成效、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陆相盆地低-中勘探程度区有效的油气勘探理论.但在中-高勘探程度区却有许多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而含油气系统理论虽然是现阶段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还不能有效地指导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针对陆相盆地中-高勘探程度区油气勘探的特点,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气勘探理论--"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即油气藏的空间分布位置和规模大小受连接有效烃源岩与圈闭的主运移通道类型、位置和输送能力等因素的控制.该文对"主运移通道控烃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创立了油气主运移通道平面分布模式图,并建立了该理论的7种油气成藏模式.根据"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只要查明油气主运移通道的空间展布,就可以找到位于主运移通道内或附近的油气藏,并优选目标--油气藏进行钻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迅速提高油气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5.
山东东营中央隆起带是一个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油气富集高产的复式构造带.该区在我国最先采用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积30年勘探开发之实践经验,总结了陆相裂谷盆地中央隆起带的石油地质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综合勘探开发技术,按三个层次编制滚动勘探开发规划;针对不同油藏的石油地质特点,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复杂断块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程序.以具体实例论述了1983年以来利用该技术取得的显著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是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资源,是一个新的资源领域,开采寿命和生产周期较长,可以提高延长石油集团等油气资源企业的服务年限,实现相对较高的经济价值。根据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经验,水平井采用体积压裂技术进行压裂施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岩相变化快、脆性矿物含量低、泥质含量高、物性差。比国内外海相页岩气井压裂施工难度更大,本文根据该区储层地质特点,对延长陆相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适合延长陆相页岩气水平井的体积压裂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为延长陆相页岩气的高效压裂奠定了基础,有望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陆相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最终在延长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领域推广,促进延长非常规油气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1984年在塔里木盆地部署的沙参2井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后又发现多个古生代油气田及塔河大油田,并创立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过程,对其进行较系统的总结,对当前和今后古生界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家利  腾格尔 《科技资讯》2013,(14):120-121
长期以来的勘探实践和大量研究证实,塔里木、南方和华北下古生界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实现我国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的现实领域,并在下古生界多元生烃与示踪指标体系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我国下古生界海相层系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仍存在诸多理论技术难题,如早古生代生烃物质特殊性与长期生烃演化过程认识有待深化,其中早古生代有机质多元成烃机理与油气示踪标志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西部海相碎屑岩-陆相碎屑岩的转换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一个叠合盆地,经历了海相碳酸盐岩到海相碎屑岩、海相碎屑岩到陆相碎屑岩的转换和变迁.这两个转换过程最终结束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海相碎屑岩到陆相碎屑岩的转换发生在晚三叠世末,相对应的地层单位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通过对须家河组厚度和沉积相变化,以及龙门山前砾岩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这一转换主要发生于须家河组沉积末期(T_3x~4-T_3x~6),时间上随地区不同而不同,空间上具有由北往南的先后顺序.这揭示龙门山造山带的造山隆升过程具有由北往南的特点.这一转换过程导致川西前陆盆地内南、北段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寻找河口沙坝、三角洲平原河道砂等形成的优质储层应是须家河组油气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层序地层研究是现今对于油气地质及煤田地质等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总结了陆相层序底层样式,分析了体系域划分.并且指出了湖平面的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有关油气生储盖组合的研究,国内外石油勘探学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分类方案,并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常见的以孔隙型油气通道为前提并已达成共识的是下伏式、上覆式、互层式、侧变式、封闭式等组合类型。但对以构造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的四川盆地震旦系-中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来说,这种生储盖组合分类方案是有所不及的。针对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现状,应实施以储层为中心的、动态实用的生储盖分类方案,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系统地总结并提出塔里木盆地10大石油地质基本特征:(1)塔里木盆地为一古生界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型盆地;(2)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及多个演化发展阶段;(3)塔里木盆地主要有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三叠—侏罗系3套烃源岩;(4)塔里木盆地发育多套深埋优质储层及5套良好储盖组合;(5)塔里木盆地油气水性质复杂、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6)塔里木盆地富油又富气,天然气藏以凝析气藏为主;(7)塔里木盆地既有陆相油气,又有海相油气,已发现的石油以海相成因为主,天然气以陆相成因为主;(8)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以中小型为主,具有埋深大、丰度低、产能高的特点;(9)塔里木盆地具有多个成油气系统、多期成藏及油气多次运移再分配的特点;(10)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聚集受多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3.
川西地区油气勘探,已在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冲断层片、坳陷、东斜坡”三个带上,发现数十个油气田,根据烃源岩类型和圈闭特征,结合该区地质结构、地史发展等资料,将川西地区近10 000 m沉积盖层中的含油气层系,由下至上划分为:海相含油气系统、海陆交互相含油气系统及陆相含油气系统。峨眉地裂运动、印支及燕山旋回,分别铸造了三大系统的物质基础和形变雏形,喜山运动对各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破坏和重组。对各系统在盆地三构造单元的分布及勘探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技术已逐渐渗透进社会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中。石油地质行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涉及学科和领域众多,在长期的勘探实践中积累的各方面数据和信息量非常庞大。随着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油气勘探工作正逐渐向大数据化迈进。目前我国石油消耗量已位居全球前列,但我国自身石油资源量却因快速消耗而逐渐减少,勘探难度不断提高加大。如何精准快速地在众多数据中快速高效地提取有用信息,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将大数据技术和油气勘探过程相结合,必将为油气勘探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该文针对油气勘探工作的特点,对目前大数据技术在该行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蒋有录 ,男 ,汉族 ,195 9年 11月生于山东章丘。 1982年 1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 ,留校任教至今。 1990年在石油大学 (华东 )获油气地质及勘探专业硕士学位 ,1999年在石油大学 (北京 )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 ,同年晋升为教授。2 0 0 0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交流学习 ,2 0 0 2年被遴选为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石油大学 (华东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教授、油气地质与油藏研究所所长。蒋有录教授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讲授了本科生“石油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及…  相似文献   

16.
下扬子地区海相地层油气赋存条件分析及选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厚逾万米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地层的生、储、盖等条件分析,认为其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条件,但在中新生代该区海相地层广泛遭受了多期次不同形式不同强度的改造,大部分地区改造强烈,部分地区已被剥蚀殆尽,这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条件有明显影响和破坏。研究认为在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地区如南京拗陷等地,仍然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皖南沿江地区海相烃源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皖南沿江地区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方法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热解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详细研究了皖南沿江地区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特征,并进行了油气勘探评价选区。结果研究区发育下古生界、二叠系、下三叠统3套主力海相烃源岩,其中下古生界、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较高,油气勘探应主要以找气为主;下三叠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低,但烃源岩厚度巨大,热演化阶段适中,可作为勘探远景目标。结论皖南沿江盆地群海相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石油天然气资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过去50年 ,中国的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者 ,踏遍了祖国的平原和荒漠 ,航巡了渤、黄、东、南海 ,在海陆新生代上下第三系地层中找到了石油和天然气 ,且获得年产原油1.7亿吨、名列世界产量第五位的成就 ,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而且以陆相生油科技成果闻名于世。这是中国油气的第一次创业。50年开发陆相油气 ,虽然已取得重大成就 ,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 ,许多油气田开发现已处于中晚期 ,产量下降 ,石油天然气产量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 ,每年需要用几百亿元的外…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源于1953年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1981年建立石油地质与勘探硕士学科点,1985年建立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博士学科点,2001年"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地质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主要基地。经过6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11工程"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石油地质认识现状和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制约我国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瓶颈问题,确定了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分层次的油气勘探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