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收尘极板上沉降粉尘粘结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打清灰效果不好,严重影响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使用范围,而影响振打清灰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沉降粉体的粘结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微观的角度推导出粉尘之间各种粘结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比电阻、外加电场和粉尘含水率等因素对粉尘粘结力的影响。在实验中,模拟电除尘器中的静电场,测出在不同外加电场下粉尘粘结力的大小,定量的反应了外加电场对粉尘粘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高校食堂发生火灾时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出现严重拥堵的现象,论文以合肥某高校食堂为研究对象,运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该食堂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疏散.首先对该食堂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判断其疏散时间不符合安全疏散标准:可用安全疏散时间(tASET)>必须安全疏散时间(tRSET).接着为了使食堂的人员均能安全疏散,对...  相似文献   
3.
通过以安庆市城区的三大公园:菱湖公园、市民广场、新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各公园水体的水生植物进行样地调查,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安庆市公园景观水体水生植物应用现状及配置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水生植物33种,分别隶属于23科32属,主要以挺水植物为主,湿生、浮水、漂浮、沉水植物为辅,其中以莲、浮萍、空心莲子草最为常见。三大公园的水景配置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三级中等水平,在三者中新河公园水生植物配置综合指数最高,市民广场次之,菱湖公园最低。同时,与同一评价体系的淀山湖、上海植物园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发现,挺水植物频度可能是景观水体综合评价结果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且20%挺水植物频度也可能是它的一个阈值,这为今后水体景观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实操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定量分析城市滨水带状绿地不同下垫面温湿度调节效应,选取安庆滨水带状绿地江滩公园为研究 对象,分析不同下垫面与降温增湿强度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城市滨水带状绿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天气晴 朗夏季,选取 6 种下垫面(草地、乔草、乔灌草、水体、硬质铺装、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开阔的无植被区域作为对照, 测定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比较不同下垫面之间降温增湿作用的差异。 结果 6 种下垫面均具有降温增湿作用,温 度日变化呈现出“单峰型”变化规律,湿度日变化呈现出 U 型变化,且各类型下垫面均在中午 11 ∶ 00—13 ∶ 00 达到 高温低湿状态,其中乔灌草与乔草两种下垫面与对照点之间的温湿度差异显著,水体与对照点之间的湿度差异极 显著,温度差异不显著,草地、硬质铺装、建筑与对照点之间的温湿度差异均不显著。 此外,不同类型林地中常绿阔 叶林降温增湿作用最为明显。 结论 不同类型下垫面表现出不同的调节作用,植物群落与水体能有效改善周边环 境小气候,该结果对合理配置滨水带状绿地植物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园绿地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秦潭湖公园中灌草、乔草、草坪、乔灌草、水生植物、灌木绿篱六种植物配置模式湿度、温度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植物配置类型对温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效果依次为乔灌草>灌木绿篱>水生植物>乔草>灌草>草坪,草坪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增湿效果依次为水生植物>乔灌草>灌木绿篱>乔草>灌草>草坪.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应更注重不同植物配置类型对温湿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7.
纯时滞系统状态方程中缺乏无时滞项给其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带来困难。为了实现纯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论文先采用系统变换将纯时滞系统描述成含分布时滞的形式,进而使得系统描述包含无时滞项。然后,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了其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的充分条件。同时,将相关定理扩展至其参数不确定情形。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相关定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巢湖市北外环路道路绿地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道路绿化提升的改造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方法,包括人行道、机非分隔带、中央分隔带、路侧绿带、交叉口节点绿化等,强化了植物造景,丰富了植被的层次和特色,彰显城市道路景观改造后的"窗口街景"特色,为城市道路绿化提升理论和同类型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城市往往是伴随着线性空间的形成而出现。最初的城市道路单纯是以通行为目的,但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思想悄然变化。人们意识到城市道路承载的功能不仅仅是通行,城市道路应当具备交通性、景观性、生态性三大功能。近21世纪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日益加深,景观生态学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景观生态学的知识运用到城市道路设计当中去,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指导下,城市道路既强化了道路的交通功能又增强了道路的美观,保证了公路的建设运营的生态性。因此,现代化的道路设计应当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实现城市道路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物中的行人疏散对于建筑设计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且在存在多个障碍物的情况下,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会进一步增加﹒对此,本文基于Pathfinder仿真软件创建了某高层教学楼有、无障碍物2种模型,并通过整体疏散时间和走廊人员疏散特征,对2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有、无障碍物模型的人员疏散路径和疏散密度,揭示了障碍物对疏散过程影响的物理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在人员数量改变情况下障碍物对疏散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障碍物密集分布缩短了高层教学楼疏散时间,时间减少了164 s,疏散效率提高了18.5%,这体现了“慢即是快”的群体行为﹒2)障碍物影响疏散的机制有2方面,一方面,高层教学楼中的障碍物不仅分割了教室空间,有助于物理隔离人群,还有效地规划了疏散逃生路径,避免了过多的拥堵行为,减少了疏散时间;另一方面,障碍物改变了教室人员分布密度,使得楼梯的密度水平下降,从而加快了整体疏散过程﹒3)障碍物的积极作用受到疏散人数的影响,即在人数较多时,该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