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家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其科学观从体用论深化为开出论,再转变为对话论.这一变迁显示、折射出他们的学术理路的逻辑变化和社会形势、科学技术的现实发展.因此,对现代新儒家科学观的考察不仅有思想史意义,更有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一方面重视科学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强调科学的从属地位."良知自我坎陷产生科学"是他的科学观的关键论点之一,即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牟宗三(以及以他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既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又有严重的缺失和偏颇.  相似文献   

3.
劳丹与沃勒尔是当代科学哲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在"科学方法论是否会发生改变"问题上,他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概而言之,其争论主要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展开:1)科学方法论与相对主义的关系;2)科学方法是否存在无形方法与有形方法的区别;3)程序方法与实在方法的划分是否合理.劳丹与沃勒尔的方法论本性之争对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尤其是科学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反响,并为我们探讨科学方法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在现代化达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恰恰缺失了科学精神,大大迟滞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导致科学精神缺失的文化因素主要来自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儒家人伦文化体系对科学文化的排斥,传统文化中的实用、工具取向对科学理性的疏离,学术功能政治化对科学文化的压抑,哲学层面的经验论思维模式对科学文化的替代.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我们应当着力促进中国人伦文化向新型科技文化的转型,建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统一的新型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与近现代科学发展有关的儒家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天人和谐、直观体验、经世致用和知行合一。自然经济时代的儒家思维方式不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对近代科学在我国的早期传播也有一定阻碍作用。但随着近现代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儒家思维方式对近现代科学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儒家思维方式有助于协调现代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发挥隐性知识在现代科学创造活动中的作用,也有助于科学工作者伦理意识的养成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当代科学影响哲学的几个重要基础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当代科学与哲学,尤其是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发展,针对几个重大的哲学基础理论问题,具体讨论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对传统哲学所具有的全方位、根本性改造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居于东方文化传统的主流地位,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学说,儒家以它深奥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受到人们的赞誉。由于韩国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在探索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时,学术界再次掀起了儒家文化研究热。儒家文化对科技、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至今在中国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现象。笔者认为,对此不能做出绝对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儒家文化传统中存在着哪些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从科学技术哲学角度论述科技和经济的变化与文化的变动本身复杂的过程以及复杂因素的构成,并企图在儒家文化的土壤中寻找其意识形成的再生资源,以增进人们对儒家文化的体认。  相似文献   

8.
STS视野中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关于科学涵义的理解逐渐形成了知识维、活动维、社会维、文化维等四个结构性向度。这四个向度有着依次的"出场"顺序,体现了科学自身变化发展的特殊历史性。科学的这种历史性又折射着古今科学不同的发生学范式:古代的博物学范式,近代的数理范式,当代的STS范式。STS作为当代的科学形态具有后向综合性,它以极其凝练的方式概要式地集纳了科学不同进程的典型特征,从而形成一种现实的"真科学"的存在形态和视野,从时代高度审视着既有的全部科学。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科学哲学界的重要人物,哈金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本文旨在把哈金置于当代科学论的背景之下来集中阐述他的科学哲学思想,其中包括实验科学哲学、历史本体论、世界的重构与人的构造以及推理风格,并对其中可能引发的相对主义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0.
默顿的科学规范结构建立在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的制度性目标的传统理解上。随着新科学观和新知识观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的类型也得到极大扩展,地方知识和隐性知识等应运而生,导致当代科学的制度性目标也发生了飞跃:从默顿的单一认知目标变迁为科学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多重目标。当代科学的制度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代科学主体的价值观,并进而决定了当代科学主体应遵循的科学规范;从而导致当代科学规范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当科学作为外来文化与基督教和儒学分别相遇时,基督教和儒学的捍卫者采取的反应十分相似:无论是基督教父的“希腊哲学源自《旧约》”说还是中国儒士的“西学中源”说都是先让科学“认祖归宗”,这在客观上确立了科学在本已文化中的地位;基督教父的“婢女传统”和中国儒士的“中体西用”说则进一步限定了科学与本己文化之间的从属关系。从“希腊哲学源自《旧约》”说和“西学中源”说到“婢女传统”和“中体西用”说,反映了一个从主观文化类同到文化利用的文化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提过一种看法:中国哲学家不需要现代科学。这种观点从未得到过学术界的讨论。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自然观念的存在分析来进行这样的考证。文中以《庄子》和《中庸》为基础,对道家和儒家中国式的存在关怀以及它们为何对现代科学观念下的科学研究不感兴趣进行考察,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这两部著作中包含了一种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与作为现代科学基础的终极关怀完全不同。为了佐证这一观点,文中对徐光启和伽利略进行了简要比较,并提出这样一个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透视作为现代科学基础的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近代科学文化教育是中国女权运动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文化教育是女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妇女的生存条件,促进其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代中国妇女科学文化教育是在爱国士大夫的倡导启蒙下兴起的。由于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和启蒙老师独立人格意识的缺乏,使得中国妇女教育和女权运动具有鲜明的“男性化”特点和局限性。而唤醒受教育者的价值自觉,真正实现“人”的自立和自强,才是妇女科学文化教育和平权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文化的缺陷及当代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的科学文化孕育于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引入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文化的支撑,呼唤科学文化的振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女性与客观性--兼评女性主义对科学客观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自诞生以来,客观性一直是它引以为豪的根据,而解释科学何以能成为“客观的”也成为科学哲学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和基础。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对科学的客观性概念和意义作了一系列独特的有意义的探究,本文对其观点进行了分析、阐释和评价,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借助数学函数关系式来表达科学动力学因素,深入研究了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与科学发展的关系,阐释了随着科学文化哲学发展带来的科学形象的改变。针对科学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把科学发展视为知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心理、伦理诸因素的函数,论述了科学函数关系式从单纯认知的简单函数式,到多因素的不同复杂函数式的变化与论争,暗示出当代不同哲学思潮在科学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上论争中的某种亮点与致命盲点,导致当代科学哲学及文化哲学思潮的困境与危机,由此可以推断科学函数式将复归到多因素集合的认知函数式,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是基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和演变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形态和标准.西方学者习惯以近代科学作为衡量历史上科学存在与否的标准,并以此否认中国古代存在科学.笔者认为,这种非历史性地以现成标准反注历史上某一区域和民族"文本"的做法并不合理.事实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形态和特征的科学.尽管古代西方科学中公理化方法和实验初具雏型,但亦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即便是在近代西方社会,牛顿力学在严格的定量实验基础上建立起完整、严密的公理化体系,但在其他领域并无如此鲜明特点,医学尤其如此.但人们并不因此否认古代西方科学和近代西方牛顿力学之外科学的存在.评判某一区域或民族存在科学与否,应深入考察该地区或民族把握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方式及其表现形态.古代中西医相异的发展源流与模式典型地说明了科学有无的衡量标准不是惟一的,而是历史的、多元的.本文拟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深入发掘科技史料,探索衡量古代科学的基本标准及不同地区或民族科学的特殊标准,兼论中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对西学东渐兴起之前中国的典籍中是否已出现了"科学"这一术语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汉语大词典》"科学"词条中的,以及个别学者著文指出的有关南宋陈亮已在文章中使用过"科學"一词之说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上的一些观点与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1990-1995年)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西方学者。他为学严谨,在可级范围内必追寻中国古代原始资料作为自己建立理论的依据。他能局部地脱离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从一个比较中性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化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李约瑟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促进科技史界认识到科技不是单一文化的产品,而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产品。因此,李约瑟不仅在中华科技研究上享有不朽的地位,在人类科技史研究上也应享有同样不朽的地位。文章分析了李约瑟的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并商榷他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0.
政策科学是当今社会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政策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对“政策科学”的概念进行溯源,以此回溯政策科学的发展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