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以其突出的伦理精神和人文情怀从根本上区别于当代科学。在认知理论视角下对照儒学和当代科学,不但使儒学与当代科学的区别得以具化,而且使儒学对于当代科学观念更新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凸显。在具化和明确儒学认知理论与当代科学的根本区别的前提下,从基本理念、方法、尺度和发展归宿等方面把儒学认知伦理融入科学之中,使科学发展彰显出人与物一体的人文意蕴、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情趣,对于当代科学观念的更新,开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气派的科学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曾一度领先于世界,但科学精神并未在中华大地萌芽、生根。传统文化注重"实用理性"致使求真精神被遮蔽;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禁锢理性、怀疑精神;传统文化致思方式重思辨体悟轻实证精神。只有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抗非实践中 ,钟南山精神分别表现为尊重事实甚于尊重权威的求实精神 ,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 ,把科学当作毕生追求的探索精神 ,首倡联合攻关的合作精神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 ,具有强烈民族使命感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钟南山在抗非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是科学精神与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优良品格和情怀的汇合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6):113-117
数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既具有非凡的科学价值,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数学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认知价值、伦理价值、艺术价值和智识价值四个方面。数学的认知价值表现为一种"求真"精神,伦理价值表现为一种"至善"追求,艺术价值表现为一种"臻美"境界,智识价值表现为一种"融慧"哲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考察爱因斯坦的科学实践活动,阐明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主旨,认为爱固斯坦的科学实践体现了由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实效精神所构成的科学精神与由价值精神、伦理精神、现实精神、历史精神和理想精神所构成的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进而揭示了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通、两种精神的统一是人类科学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在现代化达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恰恰缺失了科学精神,大大迟滞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导致科学精神缺失的文化因素主要来自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儒家人伦文化体系对科学文化的排斥,传统文化中的实用、工具取向对科学理性的疏离,学术功能政治化对科学文化的压抑,哲学层面的经验论思维模式对科学文化的替代.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我们应当着力促进中国人伦文化向新型科技文化的转型,建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统一的新型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审视中华民族精神本身,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了根据和条件。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寻找科学精神的渊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而上"的伦理精神落实到"形而下"的科学事业上;转变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良性互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护激励创新精神和成果;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任重道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的意义--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以人文的眼光看待自然,而不是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的意义主要不在科学认知方面,而在人伦政治等精神价值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侧重从人文价值方面发展自然的意义,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是人文主义的的,古代思想家主要在伦理、政治、审美超越等方面开掘自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技术以微观和宇观为取向的发展使其逐渐超越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困扰着人们对现代技术及其伦理问题的判断和认知。以人类理解性的精神活动为对象的诠释学,为理解现代技术及其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前理解"作为形成理解的必要前提是现代技术伦理的自觉向度;"视域融合"作为深化理解的基本途径是现代技术伦理的间性澄明向度;"实践智慧"作为理解的内在要素和真正本质为现代技术伦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的价值分为渗透于科学中的价值和从科学中溢出的价值。前者包括认识价值、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后者指科学自身的价值可以在文化和社会上更广泛地重新分配,表现为科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模型和科学在风险评估中的权威、科学对传统伦理观念提出新的挑战。科学中的价值的评价来自于实践,建立科学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建立卓越科学中的价值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1.
“设计婴儿”中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风险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设计婴儿",使人类对自身生命特质的控制日益技术化、便利化,但生命的技术控制亦会引发客观性伦理风险与主观性伦理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婴儿"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特殊性质以及传统伦理观念的滞后、利益冲突驱动技术异化、社会需求异化致使价值偏向等。基于此,人们可以从"责任伦理"的接受与实践、价值取向的协调、"境遇"考量的决策、"全球伦理"的调控等五个向度出发,规避与消解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杜威生活的时代,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美国社会的巨大变革。面对传统伦理学无法解决的技术伦理难题,杜威提出了融合道德理论中三种不同的要素,在自然满足与道义之善、技术的功能性与意义性的共存中探寻技术伦理的可能性。这种将技术伦理之术与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了传统的将技术的手段善与目的善、功能性与意义性相分离的二元格局,有助于当代人对技术生产的价值定位及对技术产品的道德交换与伦理享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与诺贝尔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核心,其本质是非实用、非功利地探索知识、追求真理。诺贝尔奖鼓励人类在科学精神引导下探索自然界的深层规律。它以促进人类深入理解自然为目标.不追求直接的应用价值。中国未能产生诺贝尔奖得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功利主义科学观在科学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全民族缺乏科学精神。由此导致的急功近利思想侵蚀了科学应有的品格。我国要想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必须从塑造科学精神开始。  相似文献   

14.
儒学与科学的相容与相斥之争直接关系到儒学的现代命运,关系到弘扬传统文化的合法性和怎样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因而亟待予以澄清。从理论上看,儒学与科学的关系是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儒学价值与科学真理终极目的的一致、精神气质的相通、思维方式的互补和社会功能的共济等,共同决定了儒学与科学具有根本上的相容性。从宏观历史角度看,儒学不仅与中国古代科学相容,而且与近代科学也一直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从微观历史角度看,作为儒学核心概念的"格物致知"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向,经历了一个其认知含义不断扩大,最终与科学融为一体的过程。格物致知与科学根本上的相容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儒学自身是具有与科学根本相容的基因的。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意义与图像的有机结合体,是创造性活动不可或缺的逻辑基点、加工方法、过程与结果。中国古典和西方近现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意象是艺术创作、审美创造、科学创造,甚至生活创造活动中所共同拥有的心理图像,是统摄感性、理性认知活动及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精神活动。意和像的构成因素及组合方式不同,形成了意像的不同种类。艺术意象、审美意象与科学意象的基本过程相似,但具体过程的目标、走向与结果表达式很不相同。有关意象的理论值得更深入和系统探讨;同时应当补充实证研究,例如艺术家与科学家创造过程中图像资料的统计分析;各类人群的意象调查与测验;各类意象加工模式、特点与水平实验等。意象研究是艺术认知、审美认知与科学认知,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交结点。  相似文献   

16.
如何贯通环境科学、环境审美和环境伦理是追求规范性和客观性的科学认知主义所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认知主义者所秉持的认识论科学观。这种认识论科学观具有确定性、客观性、规范性等特点,但其事实和价值的二分与主体和客体的二分却割裂了人与环境的整体关系,造成了关于环境的真、美、善分离。经验自然主义的科学概念对摆脱这一困境具有启发性。科学所具有的情境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作为求真的科学可以连带出来审美和伦理的意蕴。由此出发,我们就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把关于环境的真、美、善统一起来,并最终走向知行合一的实践性环境哲学。  相似文献   

17.
人类栖居:传统建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具有浓厚的伦理性色彩.宫殿、坛庙、民宅、因林以及整个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伦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以及"贵和尚中"等伦理观念和思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与表达,可以说中国建筑是一部展开于东方大地的伦理学鸿篇巨制.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中,又以"礼制"、"中和"、"实用"等思想表现最为突出."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核,这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建筑工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是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礼制性建筑体系."和"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取向,它模塑了中国传统营造活动的理论品格和独特的文化基调与审美情趣."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即中国传统建筑洋溢着浓厚民族气息的"实践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8.
工程伦理规范作为工程职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工程师职业道德理想和工程职业行为的重要原则。美国工程伦理规范经过百余年发展,始终以工程职业自治为目标,围绕个体自主、商业利益、技术效率追求与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利益与价值冲突为主题,形成了工程伦理规范生成、调整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运行机制。研究美国工程伦理规范发展历程与经验、揭示工程职业自治的文化与制度因素,有利于推进我国工程伦理规范的制定和现代工程职业的形成、培养工程职业精神,推动创新创造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科学基于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原则,试图在整体流动与转化中理解和把握自然,社会、自然与人融通一体,认知与价值合而为一,具有鲜明的生成特征。阴阳五行学说则构成了古代天文学、气象学、算学、医学、农学的生成论模型。中国天、地、人三才合一的生成特征内在地决定了,以李约瑟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和以席文为代表的社会建构论在自然与社会二分的框架,都无从把握中国科学的真实面貌。基于科学语境和科学实践的编史学超越了传统科学哲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框架,为探索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技术人工物在其价值的现实呈现中存在价值模糊现象,主要表现为价值认知的由自、价值抉择的偏狭以及价值敏感的冷漠三个方面。传统责任伦理在应对价值模糊带来的挑战时,往往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面临某些伦理责任危机,它们集中体现在技术价值共同体内部价值相关者的伦理责任失度,即设计者的价值知识责任失衡、决策者的价值权力责任失当以及使用者的价值反馈责任失位。对此,以一种新的视角为技术价值相关者构建具有道德合理性的技术价值责任思维范式,形塑以责任自觉为导向的技术价值至善态度,完成其在伦理责任层面社会意志与主观意志的内外协调统一,不失为超越技术人工物价值模糊所引发伦理责任危机的一种可能的思维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