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有史以来,各种自然灾害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雷电灾害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敏感电子器件为主的通信、自动化、数控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引发的雷电灾害越来越多。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随着社会的发展,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逐年增大,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损毁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受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3):58-59
西藏地区强降水、强降雪、雷电、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西藏地区社会稳定、粮食生产、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建立适合西藏高原的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完善和提高西藏地区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对做好西藏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强对流天气不仅常产生强烈的降水、破坏性大风和冰雹等严重的天气灾害,而且还伴有强烈的雷电,造成雷击灾害,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失。对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报性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已经严重制约了雷电的监测预警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4.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2751.5公顷,因灾死亡1691人,其中,因雷电死亡29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94.8亿元.因此,气象部门应将重点放在防灾的趋利和避害上,提高预报准确率,全天候监视各种灾害性天气,并使重大天气气候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的运行常规化,建立广播、电视、报纸、短信、12121声讯、互联网、街区电子显示屏、警报器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以保证公共气象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布,实现灾害性天气全方位联防.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雷电灾害防御工程”项目,是落实中国气象局和河北省气象局加强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根据对省内部分地区中小学校的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防雷设施都不完善,尤其是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校普遍缺乏必要的防雷设施,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解决当前省内迫切需要加强中小学校的防雷安全问题,根据学校防雷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对部分中小学校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完善。并以此为试点,向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6.
赤日炎炎的夏季对司机朋友来说是个“恼人的季节”,因为高温天气给车况和安全驾驶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其实,只要您掌握一些高温条件下保养、驾驶的诀窍,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不利天气条件会导致高速公路路段出现诸如能见度低、路面积冰(积水、雪)打滑等恶劣路况,蕴藏着多种交通事故隐患,甚至可能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而高速公路交通对气象条件的高度敏感性决定了现代公路运输体系所追求的“高速、高效、安全、舒适”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和制约。在全球气候变暧导致气象灾害频次增加、强度增强的大背景下,大雾、暴雨、道面结冰等灾害性天气及由次生的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74-74,76
华北平原地区是中国工农业发达和人口稠密的区域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区域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消耗迅速增多,由于工业燃烧和交通运输等过程排放的一次污染物以及从(半)干旱地区输送来的沙尘等共同导致了华北地区严重的气溶胶污染,而由此产生的雾、霾天气下的低能见度事件也频繁出现在这一地区。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是京津主通道的关键节点,但同时来自北京和天津的污染物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也会影响该地区,气象观测资料也显示,武清也是大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高发地区,因此研究该地区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发生成因及其天气气候背景,开发适合区域特点的雾霾预报技术不仅对本地交通运输提供安全保障,对农业生产减少损失,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4,(7):20-23
<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我们能够回答太阳活动如何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能为空间天气预报精度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撑,能保障航天、通信、导航等一系列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高技术设施运行安全。近日,由16个观测台站、58个观测点组成的子午工程二期初步建成,和此前建成的子午工程一期一起,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两纵两横“井”字形、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天网”,而它的任务就是揭示空间天气变化的过程和规律,提升空间天气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审定科学名词时,必须深入理解名词的实际内涵意义。下面举一些例子:1.天气导变与人工影响天气我在50年代初已注意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1958年我写《人工影响云雾》一文,曾为吉林首次人工造雨抗旱前为吉林省气象局所参考。1960年后教授过云雾降水及人工降水课程近二十年,参加过这方面的实践,进行过这方面的科研,写过这方面的论文和讲义,也翻译过这方面的书藉和论文。因而知道“人工影响天气”这一称谓的由来,深感这一称谓是历史选择的产物,有其通俗而为群众在较长时期所接受的特点。但随着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的深入理解,并对这一称谓的文字结构的注意,认为它并不反映这门学科的主要特征,而且构词累赘,有待改进。所以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采用“天气导变”和“天气导变学”的名词,发表了《“天气导变学”发展的讨论》一文,从人工影响天气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学科特点出发,阐明了为什么要用“导变”这个名词的理由。1990年9月,又发表了《天气导变研究方向刍议》提出了这门学科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1985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气象学词典》中,也已将“气象导变学”列为词目。“气象导变学”的涵义,比“天气导变学”更广一些。它包括“气候导变”的内容。为什么“人工影响天气”的称呼要改为“天气导变”呢?至少有下面三个理由:① 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和研究,事实上是“导变天气”的作业和研究。但“人工影响天气”中“影响”两字,意义含糊,看不出其中包含“导变”这个关键性学科特点,因此不及“天气导变”一词为贴切。② 名词中标明了“导变”这个学科性特点,有利于人们根据这门学科特点,实事求是地发展此学科。③ “人工影响天气”一词,从构词法看,是句子而不是学术名词,字数又多,使用不便。下面对这三个理由,分别作一些阐述。(1)为什么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实际具有着“导变天气”的意义呢?这是因为云体始终是在自然天气过程中发展着的。人工播云只是对自然过程的干预。在干预以前,干预当时,及干预以后,自然过程仍在作用,并未停止。因此干预的结果,是自然过程与人为影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一般说来,人为干预的能量,远小于自然过程的能量。因此人为干预自然过程,只能采用“诱导”与“引导”的办法,促使自然过程接受人为导变,并使天气按人们期望的方向转变。这当然只能是一种“以小导大”、“以弱导强”的促发机制,属于“智取”措施。不能硬来,只能借用“自然”本身的能量为我所用。一个铁路扳道工,只要对铁道道叉轻轻一扳,一列几十节满载客货的火车,虽然重量和能量都远大于扳道工,却能乖乖地按扳道工的期望,从一对轨道转向另一对轨道行驶,天气导变也是这样。例如云中一个降雹过程是由一系列前后相接的成雹环节组成的。我们只要人为干扰它的某一个成雹环节点,就打乱了云中成雹过程,使此后“自然”不再向成雹、降雹的方向发展,从而完成了人工防雹抑雹的目的。可见“以小导大,以弱导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实质就在于这种“导变”机制的实施。这种机制的认识是人类对人工影响天气学科的认识有所深化后才获得的。“人工影响天气”这个称呼中应包含这种“导变”概念,但却未表达出来。从历史发展看,“人工影响天气”这一称呼也有一系列发展过程。最初人们称它为“人工控制天气”,也有称它为“天气工程学”的。但是以后人们认识到“控制”两字,口气虽大,但事实上难以做到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而且人工干预天气也不象造一幢房子、制一架机器那样,只要照正确的图纸来建制,总能把房子和机器做成功。因此把它和“工程学”类比,并不洽当。所以这些叫法,随着对这门学科的性质认识的发展,就渐渐让位而改称为“人工影响天气”了。既然如此,现在我们对这门学科的性质认识又深入了一步,超出了对天气干预的含糊不清的“影响”概念,深刻体会到它的“导变”特征。当然也有权利请“人工影响天气”这个称呼让位,而改称更合适的“天气导变”这个“词符其义”的名词。(2)为什么说用了“天气导变”这个名词,就有利于这门学科的发展呢?这是因为在名词上点明了“导变”概念,科学家们在发展这门学科时,就能时时记住从“导变”的角度做“文章”,使其发展不致脱离这个正确的方向。我们知道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包含“自然过程”和“人工干预”两个方面。因而从“导变”的角度看,至少存在“因势利导”和“诱导得法”两个方面。这两者都包含“导”字。但前者重点放在自然过程的“势”,后者重点放在“人为干预”的“法”。只有知道天气变化的“形势”和“趋势”(即自然过程的实况和规律),才能进行“利导”;只有掌握人工干预的各种方法,并“诱导得法”,才能使自然过程被诱导而进入人们期望的轨道上去。因此要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学科,必须既熟悉客观天气变化的各个环节,又必须研究导变的各个环节,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从“利导”的角度观测天气变化的环节、形势及趋势,也要从“利导”的角度研究导变天气的思路、方法、设备、布局。这样,客观与主观紧密结合,就会使天气导变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较快的进展。天气导变既然是一种“由小导大,由弱导强”的措施,就必须要研究在自然变化过程中在何时、那一自然部位,以多大强度的人工干预能量、用什么工具和手段进行导变。还应对干预自然过程时及干预后,过程受导变影响的细节,进行严密监视和强化研究。“以小导大、以弱导强”并不是说干预自然的导变能量,可以“无限小”或“无限弱”,研究各不同天气对象的各导变时机及部位能起最佳效益的临界导变能量,也是天气导变的目的之一。既然是“导变”,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就使导变效果检验,从统计其或然率方面考虑,同时也有利于总结导变的作业的经验教训,以便提高导变理论和作业效果。(3)为什么说“人工影响天气”这个称呼,并不能算名词,而“天气导变”却可算是名词呢?“人工影响天气”这六个字:“人工”为主语、“影响”为动词、“天气”为宾语。“主、动、宾”齐全,不是句子是什么?一门学科应当有它的名词,句子是不能代替名词的。因此,用“天气导变学”或“天气导变”来弥补这个缺陷是十分需要的。它与“人工影响天气”这句子的涵义相比,由于用了“导变”两字,不言而喻是指“人工”来导变,所以可节约“人工”两个字。而且“导变”两字不仅可包含“影响”,而且具有比“影响”更深的确切含义,使“干预”的思路更具体、更明确,减少了字数,反使词面意义更符合事物内涵实际意义,何乐不为!有人说“天气导变”不就是“导变天气”?而“导变天气”与“影响天气”的句法构造不是一样吗?它们不都是省去主语的句子吗?其实“天气导变”与“导变天气”大不一样。后者固然是省去主语的句子,前者则不是句子而是名词。试举例以明之。“闩门”和“刷牙”都是省去主语的句子。但“门闩”和“牙刷”却都是名词。“天气导变”之所以属于名词,道理也是如此。另外,通过这种名词构词法,我们可以类比地发展具有这一名词构造的同一学科的一些术语。例如“天气导变学”、“气候导变学”、“气象导变学”、“无意识天气导变”、“天气导变”、“云导变”、“雾导变”、“降水导变”、“雹云导变”、“闪电导变”、“台风导变”等等。但它们的英文配词,除了学科名“导变学”改配“Guidology”外,其它则约定俗成,把“导变”两字作为“Modification”一词的中文对应词。以免改变过多,难以适应。为此,特例举下列与“气象导变”有关的中英名词:气象导变学 meteorological guidology气候导变学 climate guidology天气导变学 weather guidology气象导变 meteorological modification气候导变 climate modification天气导变 weather modification无意识天气导变 inadvertent weather modification云导变 cloud modification雾导变 fog modification降水导变 precipitation modification雹云导变 hailcloud modification闪电导变 lightning modification台风导变 typhoon modification2.实用气象学、应用气象学与气象边缘学科“实用气象学”和“应用气象学”都是各种具体气象学的类名。这就是说,它们各包含许多具体的气象学分科。随着气象科学以及边缘科学及综合性学科的发展,气象服务对象愈来愈广。“实用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气象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等称呼,在文献中经常可以见到。但在使用中,经常混淆,把它们区别开来很有必要。下面我们试加区别:(1)实用气象学(practical meteorology)大气科学中有“理论”与“实用”两方面的学科。这里“实用气象学”仅指气象学本身的技术性学科,如气象探测、气象资料整理分析、天气预报、天气导变、雷达探测、卫星探测、火箭对高层大气探测等等。但应用于外学科中的有关气象方面的技术方法,一般不属于本类。(2)应用气象学(applied meteorology)指应用于外学科或外学科需应用的气象学。例如林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军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工业气象学、工程气象学、医疗气象学、宇航气象学、污染气象学、商业气象学、畜牧气象学等等。它们是分别指将气象学应用于林业、农业、军事、航空、工业、工程、医疗、宇航、污染防治、商业、畜牧等领域。应用气象学是其统名。将气象学应用于各外学科时,必须结合应用它的学科,成为这门学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用气象学的发展,虽然与气象科学的发展有关,但与应用它的学科的发展对其要求的增进,关系更大。这不仅是气象服务于所结合学科的问题,而是所结合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因为“服务”有“你服务于我”的“你、我”之分。而“本身需要”就不是“你、我”问题,却是自己的切身问题,自己非解决不可。从事“应用气象”的人,已与所结合的学科融为一体,因而能与应用它的学科心心相印,能密切体会其对气象的迫切需要,能及时结合需要提出最能满足需要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至于不属于应用它的学科的气象工作人员,由于需要学习后才能服务,其服务的及时性、尖端性、密切性就比属于应用它的学科中的气象工作人员,稍差一些,其服务很难深入结合应用它的学科的新的尖端需要。例如研究新设计的具有特殊性能的飞机所存在的气象问题,研究车舱内有合适小气候的坦克设计,研究稻麦生产中稻麦粒中包含的各种氨基酸形成的气象气候条件,研究飞入具有特殊成分的行星大气中飞行器会遭遇的气象问题等,分别是航空气象学、军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宇航气象学等各应用气象学的应有内容,这些就决不是游离于应用它的学科的气象工作者所能及时地紧密结合其需要而提供的。这就是说要进行这类应用气象学工作,气象工作者必须融入应用它的学科研究部门,成为该学科的专家或由该学科的专家兼任,其所需的气象工作,才能胜任。否则,仅能提供一些较一般性气象服务。但是实用气象学的气象工作者则不同,他们所从事的就是气象科学本身的工作,仅将其所得结果供给本学科或其它部门使用,这又是“应用气象学”与“实用气象学”的区别之一。(3)气象边缘学科(interdisciplinery sciences of meteorology)指别的科学与气象科学间的交叉学科。这里并不是气象应用于别的学科、也不是别的学科应用于气象,而是交叉中的新生学科。例如:生物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地质气象学、昆虫气象学等。它们是分别介乎“生物学与气象学”、“海洋学与气象学”、“地质学与气象学”、“昆虫学与气象学”等之间的交叉学科。试比较“林业气象学”与“森林气象学”,前者是“应用气象学”,即将气象学应用于林业,后者则是“森林学”与“气象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属边缘学科而不属“应用气象学”范畴。因此“林业气象学”与“森林气象学”的内容应有所区别,不容混淆。例如“森林工业”与“气象学”的关系,应是“林业气象学”的内容,而非“森林气象学”的内容。(4)与气象科学有关的综合性学科(synthetical sciences about meteorology)这是指包罗气象在内的综合性学科。例如地理学、环境科学、灾害学等。从学科性质来看,大气是属于地球的气体包围圈,历史上“地理学”中就包含“气候”的内容。另外,气象学,特别是气候学,所研究的主要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大气环境,特别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所以当环境科学发展起来后,它就不能不包含大气环境,并将它作为研究对象。再者,人类社会常有各种人为及自然灾害产生。自然灾害中绝大部分属于气象灾害,有些非气象灾害如病虫害、瘟疫、雪崩、洪水等也常有气象条件作祟,即使象地震等灾害,有些也与气象条件反常的触发有关,有些还能促发气象性灾害。因此灾害学不能不研究气象与灾害的关系。另一方面,地理学、环境科学、灾害学等,本身就属于综合性学科,它的牵涉面甚广。它不属于交叉性学科,也与“应用气象学”有所不同。因为气象被包涵于这些综合性学科中仅是许多成分中的一个,并不能与综合性学科平起平坐、分庭抗礼。但是这些与气象科学有关的综合性学科。它们所包含的有关气象内容的部分,并不囊括气象科学的全部内容。它们仅包涵与该综合性学科所应包涵的某些气象科学内容。所谓与综合性学科不能平起平坐、分庭抗礼,仅指被包涵的气象内容,而不是指气象科学整体。例如有关大气光象内容,一般并不是地理科学的范畴,也不属于环境科学或灾害学的范围。但却是大气科学的组成内容。从上面两个例子,可见要正确判定科学名词,很需要深入理解名词的内涵。注释 ① 《雹》(1951)见《天气月刊》② 《吉林省人工造雨试验初步总结》(1958)③ 见南京气象学院《教育与科技》(1980)④ 见《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13卷第3期(1990)  相似文献   

11.
湖南是发生雷电灾害较多的省份之一,雷击事故已成为制约烟花爆竹行业长足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湖南烟花爆竹企业防雷安全现状,结合其行业的特殊性,详细分析了烟花爆竹企业典型雷电灾害,提出了现有雷电防护措施的不足之处和安全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5):59-59
在我国,台风、暴雨、雷雨大风、雷电、龙卷风、冰雹等灾害天气及其产生的次生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导致突发气象灾害发生更加频繁。本项目研究瞄准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和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需要,依托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快速循环更新同化系统产品,融合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闪电定位仪、GPS/MET、风廓线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探测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英语electricity对应的术语是电、电学。electricity从最初传入到概念完全被接受,经历了概念之中的不同属性特征“琥珀”“雷电”及“无处不在”的接受过程,同时经过了“琥珀气”“雷气”“阴阳气”“电气”等数次译名的迁衍,而以“电气”一词影响最大。古代汉语中“电”也具有探究自然现象“天空闪电”的成因及本源的主旨倾向。只是在electricity传入之后,中国古代“电”的含义逐渐拓展,直至被electricity所代表的西方电学的内涵所替代。  相似文献   

14.
湖南是发生雷电灾害较多的省份之一,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护能力,是雷电业务建设和防雷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雷电监测预警方法及湖南雷电监测预警综合业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实际使用效果表明,平台极大地方便了湖南雷电监测预警业务的开展,在雷电基础科学研究、雷电资料的积累和综合分析应用、雷电预警方法研制以及雷电预警服务等方面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1,(24):66-66
通常一个人被雷电劈中的概率微乎其微,但美国南卡罗莱纳州58岁男子梅尔文·罗伯兹过去几十年来竟已经被雷电击中过5次。不可思议的是,6月27日,"霹雳哥"梅尔文竟在一场暴风雨中第6次被雷电击中,并又一次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此前梅尔文每次都是在遭遇雷击后不久就与老婆离了婚,他担心这回第6次被雷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0月 13日至 11月 12日 ,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第 2 13— 2 18次学术讨论会 ,主题分别是 :“中国国家空间天气计划”、“飞行和游动的生物力学与仿生技术”、“基因组学和生命的进化”、“历史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认识”、“生物分子光子学”、“分子纳米技术与自组装的金属纳米体系”。一、中国国家空间天气计划  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主题为“中国国家空间天气计划”的第 2 13次学术讨论会 ,艾国祥、方成、王水院士和汪景 研究员担任执行主席。艾国祥和汪景 作了“国家空间天气计划的战略目标和科学基础”的主题评述报告 ,强调制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8,(7):55-55
广东省2002年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无线局域网基站的防雷研究和应用”(2002B40303)对雷电电磁脉冲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雷电电磁脉冲的产生机理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频谱特性,研究了雷电对无线局域网基站的袭击形式。项目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实际应用试验表明,在防雷效果上处于同类设备的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范围来看 ,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已是大势所趋。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已把推进发展中国家信息化作为重点 ,希望通过发展中国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进政府组织 ,重组公共管理 ,最终实现电子政府 (e Government)。电子政府是国外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 ,有时也称“电子化政府”、“电子网络政府”、“计算机化政府”、“数字政府”等。电子政府是相对于传统政府而言的 ,它的核心是通过在传统政府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使政府的存在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从而形成一个现实性与网络虚拟化相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8,(7):55-55
广东省2004年科技计划项目“宽带无线接入基站抗雷电电磁脉冲(LEMP)电源系统。(2004B40401002)对雷电电磁脉冲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雷电电磁脉冲的产生机理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频谱特性,研究了雷电电磁脉冲对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的袭击形式。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20.
以轴心时期中西方经典技术文本的代表《考工记》与《建筑十书》为切入点,借助技术哲学的分析框架,发现中西方工匠技术主体虽然都是“人”(工匠),但中国工匠技术是在礼乐、阴阳等文化规训下,工匠凭借经验,依靠身体技术与工具技术,以实现制器造物的“悟性技术”,区别于古罗马在古希腊人文、神学等文化影响下,建筑师以“理性技术”制导工匠“悟性技术”,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等造物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