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人类面临发展危机,危机的症结和根源在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观.以刘福森教授为代表的发展伦理学研究者深刻反省了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向,揭示了发展观的当代危机,建构了新的发展观.本文指出:科学不是万能的,发展要体现人文精神,经济本位主义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要遵循人本理念.为新发展观提供了明确的实践准则,凸显了伦理学关注人类祸福,引导人类未来的内在旨趣.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学的范式——生态、经济与德性之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经济学的出现是人类自然观从机械论转变为现代有机整体论的标志;生态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经济学,生态经济是一种德性的经济,它的实现关键在于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发展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从可持续发展观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从可持续发展观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第一,要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有明确的认识。笔者将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概括和理解为以人为核心的系统价值观。第二,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把以人为核心的系统价值观渗透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的评价,战略方针的制定,战略目标的选择,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的等提出各个环节,使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以人为本"正式写进党的文件,这是第一次.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而建立什么样的发展观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构建发展观的哲学前提或者说哲学视野.  相似文献   

5.
持续发展是对“发展”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它的有力的支撑系统是产业系统。在新的发展观面前,传统产业分类体系必然要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技术创新的价值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观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观,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引和规约下进行的。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创新主体在解决创新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主要关注的是创新活动的经济价值,从而陷入了空前的价值困境。要走出价值误区,技术创新就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摄下进行价值重构。“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人性化技术创新”的提出,就恰恰体现了对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叛逆,其实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回应。  相似文献   

7.
发展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哲学的"发展天然合理论"导致了发展观的价值危机;而把"能够做"看成一定是"应当做"的,又必然导致发展观上的伦理危机.主体性哲学无限夸大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体地位,造成了自然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发展伦理学正是反思、约束和规范人的发展实践的新伦理学.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存在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只有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树立新的生态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配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观:自律观和创新观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自律观和创新观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本文指出,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的无限性即绝对性和资源环境支持的有限性即相对性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对人类不合理的行为进行自律,二是人类要进行积极的创新。这样,从发展现的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观其实包含着两个关键的内容:自律观和创新观,换言之,可持续发展观是自律观和创新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后现代解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人类面对着各种危机,其中价值危机是最根本的危机之一。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是一种挥霍性的消费价值观。这种消费价值观的根本特征是对人的基本需要和使用价值的背离,时尚为其提供了消费的价值尺度。时尚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是以对使用价值的贬低为前提的。广告是制造时尚的机器,是制造挥霍性消费的机器。这种消费价值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背离,也是对人类根本生存利益的背离。在这种消费观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技术消费是技术哲学、传媒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边缘产生的概念。消费技术视野中的传媒教育是对以商品符号的增值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消费社会的描述以及试图在物的消费中建立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的学说引起的技术消费的积极思考和技术消费下的传媒教育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经济流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揭示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各种弊端,提出了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的经济流程,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对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基本原则和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可循环规律来重塑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互动流程、生态化产业链对接和集成流程和企业内部可循环的工艺流程,促进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和利用的高效化,废弃物排放的无害化和再资源化,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循环化。  相似文献   

13.
绿色技术是在对现代技术进行批判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它是绿色观念实践的产物。在理论上,绿色技术的理论支撑主要由系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盖娅假说三个部分组成;在实践中,绿色技术主要实现了从"生产合理性"到"生态合理性",从"增长无极限"到"发展有极限",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三个方面的实践转向。在每一个转向中,都体现了绿色技术努力践行"人—环境"的双重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4.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理和技术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制和技术模式。首先从企业知识的构成以及隐性知识的涉身性、体验性和经验性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在于市场化与共同体化,同时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技术模式:知识信息化和知识编码化。  相似文献   

15.
从存在论视角看,作为一种特殊在者的到场,人造生命则存在以特定方式呈现的结果。人造生命得以出场的根源蕴含在对生命的特定理解、科学的认知取向和技术的操作特征之中。现代生命观将生命"物化"为生命体,生命科学按照人的理解对生命进行"图像",生物技术则根据人的要求"订造"生命的产出。经过生命观的"物化"、生命科学的"图像"和生物技术的"订造",人造生命得以圆满出场。但"物化"消解了生命存在的丰富内涵,"图像"仅是对生命规律的片面认知,"订造"则是对生命产出的强制性规定。结果是"如其所能的生命"以"如吾所识的生命"形态呈现,其中蕴含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根据国际航天产业的现实设定假设条件,以一次性运载器的价格和生产为变量,环境因素为参数.提出了两种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模型,一种是单个厂商面对的市场模型,另一种是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模型,由于两种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发射市场做出解释,所以联合使用两种模型能够获得对商业发射市场更全面的理解,模型对市场的未来走向具有较好的预见。  相似文献   

17.
关于《历学会通》对哥白尼日心体系的修改问题,科学史工作者提供的证据颇有说服力,应予以认真对待,但尚有探讨余地;明末清初正是中国传统天文历法、数学与占验开始萌发分离动向的时期,薛凤祚是这一潮流的见证人和主要参与者。其占验思想是其科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应给予宽容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薛凤祚的科学观是其科学思想的核心,研究它须以近代科学观为参照系,如此,方能正确判断其科学观的性质,厘清其中弥足珍贵的近代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是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历程中一次大规模的技术转移,这次技术援助主要是在经济和军事两个领域,从工业、科学技术、教育三个层面展开的。本文从苏联派出专家援助中国军事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参与空军教育建设的苏联专家的数量规模、分布范围、专业领域和专家所做具体工作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空军领域工作的苏联专家对空军院校教育的援助是最优先的也是力度最大的,他们的援助为建国初期中国空军院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