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钡钛镧前驱体,经干燥、焙烧等工艺制备了一系列镧掺杂钛酸钡纳米多晶粉体,并通过XRD确定原始晶粒尺寸。利用非线性映照以原始晶粒尺寸作为目标值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在分类图上进行逆映照,以对工艺参数进行设计。按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制备出了预期结果的镧掺杂钛酸钡纳米多晶材料。  相似文献   

2.
室温条件下,掺镧钛酸钡多晶陶瓷传感元件电阻随着湿度的增加而下降三个数量级(相对湿度变化范围33-94%).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醋酸镧、醋酸钡及钛酸丁酯为起始物,湿凝胶经50℃干燥制得干凝胶,部分干凝胶在800℃/2h的焙烧条件下制备纳米多晶粉体,另一部分干凝胶经研细过筛之后,埋渗电极和等静压成型为素坯,在1350-1400℃/1h的条件下烧结而成为陶瓷,再经封装和老化即组装成为陶瓷元件.元件的湿敏特性则采用RLC-直流电桥阻抗仪加以测试,其阻-湿线性相关系数r=0.9931,灵敏度S=R33%RH/R94%RH≥103.文中利用多种手段对干凝胶原粉、掺镧多晶粉体以及陶瓷进行了结构表征.FT-IRR R干凝胶含羟基,说明凝胶前驱体发生了水解反应.XRD证明掺镧多晶粉体及陶瓷具有四方晶相结构,原始晶粒尺寸为纳米级且随焙烧温度增高而变大(13.6-37.3nm).SEM对粉体及陶瓷的外观形貌进行了观察表明粉体原始晶粒发生了团聚作用,形成了不同形貌的团聚颗粒,团粒疏松而多孔.团粒的尺寸属于微米级(1-10μm);多晶陶瓷的晶粒外观呈四方晶相,尺寸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约0.8μm,具有清晰的晶界和空隙.  相似文献   

3.
以Ba(OAc)2,La(OAc)3,Ti(OnBu)4为起始物,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镧掺杂钛酸钡纳米多晶粉体LaxBa1-xTiO3(x=0.00,0.05,0.10,0.20,0.30)及陶瓷元件进行了多项特性表征,并利用正交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溶胶是在70℃,pH=3.8的醋酸介质中,由总浓度为0.7mol/L的起始物进行共溶水解而得;将溶胶在室温下自然浓缩和陈化而得湿凝胶;将湿凝胶置于恒温干燥箱中(50℃/24 h)制得干凝胶;首先取少量干凝胶进行热分析(TG-DTG),以确定大致的焙烧温度范围,然后取一部分干凝胶在此温度范围内的不同温度点上焙烧以制得一系列LaxBa1-xTiO3粉体试样,对其进行EDS、SEM、FT-IR、XRD测试,以比较各试样的金属组分含量、团粒形貌、晶相组成及原始晶粒尺寸.另一部分干凝胶则经研磨过筛之后等静压成型(φ3.0×1.5mm),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烧结制得陶瓷传感元件,进行湿敏、气敏(包括酒敏)性能及显微结构的测试,从中获得了具有良好选择性和灵敏度的湿敏元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分别在400℃和900℃进行热处理,合成了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Fe掺杂Ni纳米颗粒,晶粒尺寸范围分别为42.7nm和73.6nm.分别用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反应过程、形貌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Fe掺杂Ni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样品具有铁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小,而矫顽力(胁)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比例钴酸镧掺杂Ti/RuO_2电极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分析方法表征电极涂层的物相结构与形貌特征,采用电化学测量表征电极的物理化学性能。分析表明电极涂层由不规则的颗粒组成,颗粒间有一定的孔隙,掺杂钴酸镧电极涂层含有Ti,Ru,La及Co金属元素,相结构主要为金红石相,掺杂钴酸镧电极涂层的晶粒较小,不同掺杂量对晶粒大小影响不大。电化学研究表明,电极具有典型的钌氧化物所具备的电化学性能,掺杂钴酸镧电极的电化学面积较大,电极的可逆性能得到改善。所制备的电极具有大致相同的析氧电位(1.19 V vs. SCE),随着钴酸镧掺杂量的增多,Tafel斜率依次减小,表明掺杂钴酸镧电极的活性较高,且掺杂钴酸镧后电极强化寿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CuO-SnO2纳米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SnO2纳米粉末,利用TG-DTA、XRD等对样品进行表征。讨论了热处理温度、掺杂物浓度等对最终产物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Sol-gel方法制备了Fe-Cu/Al2O3纳米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了Fe含量对样品物相、晶粒尺寸及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及在氢气中还原的工艺制备了纳米FeCo/Al2O3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微观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Co/Al2O3复合材料中的FeCo合金为体心立方结构。随着还原时间的延长,α-FeCo合金晶粒尺寸变大,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氢气还原处理制备了FeCo/Al2O3纳米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磁学性质与样品的组分和Fe—Co合金的晶粒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丹丹  吴韬 《松辽学刊》2009,30(3):36-39
采用汽相传输技术,利用Si为衬底,在700℃制备了Cr掺杂的SiO2纳米球.CArCl2粉末不但可以作为掺杂剂,还可以通过和衬底硅反应,从而降低了SiO2纳米球的合成温度.并且通过改变载流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可以控制SiO2纳米球的尺寸和氧含量.这种采用Cl辅助合成并对纳米球尺寸、氧含量、掺杂元素含量进行控制的方法为纳米材料合成技术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制备了以GeO2为基础的6个Er^3 与Yb^3 共掺杂样品,并测试了它们在858nm半导体激光和930nm二极管激光激发下的荧光谱,测量发现,930nm二极管激光激发下各样品的荧光强度较之858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的荧光强度普遍要强,且Ge4,Ge5两样品较之其余四个样品在两种光源的激发下的绿光段的荧光强度要强的多,且用肉眼在白天即可见很强的 绿光。简单分析了它们的上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固体超强酸Al2O/SO^2—4催化合成乙酸丙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固体超强酸Al2O3/SO^2-4的制备方法及在合成乙酸丙酯中的催化作用,发现固体超强酸Al2O3/SO^2-4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乙酸丙酯产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xSrO·yAI2O3:Eu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xSrO.yAl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2O2S∶Tb3+绿色荧光粉并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与La2O2S相同,属于六方晶系.颗粒的形貌多为长方形或矩形,结晶性能良好,晶粒大小2~10 μm.发射光谱由波长为490 nm、544 nm、587 nm、621 nm的一系列锐发射峰组成.最佳掺杂浓度x(Tb3+)为0....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多种掺杂LiNbO3晶体的实验研究.用提拉法生长了掺杂LiNbO3晶体,测定了压电性能和非线性光学性能,并测定了某些杂质在LiNbO3晶体中的分凝系数和在表面浓集情况.结果表明,向LiNbO3晶体中掺入Cr,可一定程度地改善其压电性能;掺入Eu、Ce可较大程度地改善其非线性光学性能;Er在ErLiNbO3晶体表面严重富集.这对进一步开展掺杂LiNbO3晶体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混合固体超强酸SO4^2—/C—Fe2O3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混合固体强酸SO4^2-/C-Fe2O3制备方法,及其在合成乙酸乙酯中的催化作用,并将SO4^2-/C-Fe2O3单一固体超强酸进行性能对比,在SO4^2-/C-FeO3催化下乙酸乙酯产率在20min左右即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完全图的循环着色,提出了完全图循环着色的一种计算机算法,得到了广义Ram-sey数的一个新下界:R(K3,K19-e)≥99.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球磨氛围对机械合金化SiTi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SEM、XRD等手段研究了在氩气和空气下机械合金化SiTi3。结果表明,在氩气保护下,先形成SiTi3非晶,进一步球磨晶化成具有新结构的SiTi3;在空气氛围下,不经过完全非晶化过程而直接形成新结构的SiTi3。在这两种不同的反应方式中,氧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Al88Co4Y6Er2非晶合金,差热分析手段研究了该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性能.根据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发现Er(2at%)元素部分取代Al88Co4Y8非晶合金中的Y元素后,得到的Al88Co4Y6Er2非晶合金具有更强的玻璃形成能力.计算得到Al88Co4Y6Er2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初始晶化激活能为381 kJ·mol-1,发现Al88Co4Y6Er2非晶合金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