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植物落花土壤中分离筛选、纯化出产红色色素的菌株,以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酸热破壁法处理发酵菌体细胞,丙酮浸提色素,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浸提物最大吸收波长,确定菌株是否产类胡萝卜素.对目的菌株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生理生化鉴定.从试样中分离纯化得到4株产色素菌株.仅J3菌株的丙酮浸提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70 nm附近,确定该菌株代谢产物中含有类胡萝卜素.营养肉汤—无机盐复合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类胡萝卜素产量约为3.873 mg/L.初步鉴定J3菌株为戈登氏(gordonia)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2.
从实验室中分离到一株产色素的苏芸金杆菌—“col”菌株。经鉴定,“col”菌株血清型为H_(4a,4b)。它能在多种培养基上产生水溶性棕色色素,该菌株在色素形成上明显不同于苏芸金杆菌其他产色素变种;但它在形态、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血清学反应方面与松蠋变种(B.t.subsp·dendrolimus)较接近,初步认为是一株产棕色色素的松蠋变种。试验证明,“col”菌株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等农林害虫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紫色红曲霉S1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筛选出产红曲色素能力最高的突变株紫色红曲霉S1-29,其红曲色素值达3 240 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针对菌株S1-29固态发酵培养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优化,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研究添加物对产红曲色素能力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大米基质中添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钾,使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6%,0.4%和0.3%,32 ℃培养11 d,菌株S1-29红曲色素值达到4 003 U/g,比优化前提高23.55%.  相似文献   

4.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生降脂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激光诱变红曲霉(Monascus)菌株,获突变株T-0013.研究其产洛伐他汀类物质的最佳固体发酵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T-0013菌株用大米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氮源D和微量元素C组合,培养基初始为pH5.0,含水量控制50%,采用28℃培养,洛伐他汀类物质的产量最高.此外根据红曲霉色素产量与洛伐他汀生成量的关系,推测红曲霉产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途径,可能是红曲色素生成途径中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5.
一株产色素放线菌碳氮源的优化及其色素稳定性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青藏高原微生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分离纯化出了一株产红色素的放线菌CQ-10;对这株产色素放线菌的碳氮源及其色素稳定性进行了优化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Q-10;高产色素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该菌株所产色素在中性至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比在酸性溶液中强;在20~100℃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对该色素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金属离子K+、Na+、Ca2+、Mg2+和Fe2+中,Fe2+对该色素稳定性有破坏作用,其他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菌株S的转化子库中筛选出2株产红曲色素性能变化显著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S62和S158,分别对其菌落形态、显微结构、菌落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潮霉素抗性及其产色素和桔霉素的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株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发酵后红曲色素的色价和桔霉素的产量降低.其中:转化子S62液态发酵后色价为2.71 U/mL,仅为原始菌株S色价的0.04倍;转化子S158发酵后色价为17.62 U/mL.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培养有色菌株,通过测量细胞的重量及所产色素含量,决定最佳培养温度。从而对用微生物法生产食品色素的可能性垫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菌经紫外线、亚硝基胍、C60O氯化锂等诱变处理,选得GF3变异株一支,该菌株产色 素的能力比原菌株显著提高,醇溶性色素的色价提高了128%,水溶性色素的色价提高了61.5%,  相似文献   

9.
用子囊菌SD-9701菌株能产生红色素的特性,进行了无盐培养基筛选的研究,从而避免了在培养基中含有金属离子而对色素的影响,并有利于色素的进一步分离、提取、提纯等工作的开展.结果表明,子囊菌SD-9701菌株产红色素的最佳无盐培养基配方为:大米粉20g/L,发酵粉5g/L,H2O 1000mL.  相似文献   

10.
PS0312是一从土样分离获得产色素菌株,菌株代谢产生的色素物质在pH=1—3的溶液中呈黄色、4~6为橘红色、7—9显红褐色,〉10为紫红色。菌株的气生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上部多分1次,少不分技,罕分枝2次,顶端产生小梗,帚状枝单束顶端急剧变细;分生孢子梨形,梗上分生3—6个产孢细胞,顶端着分生孢子,PS0312为一青霉菌株(Penicilliumsp.)。PS0312菌株的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320C;生长pH=1—10,适宜生长的pH=2—10,最适pH=3;葡萄糖为菌株利用的最佳碳源;无机氮源中以(NH4)2SO4对菌株的生长最为有利,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膏对菌株生长速率有影响,但尿素有机氮对菌株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对白蚁进行有效防治,对获得的1株对白蚁具有毒杀作用的菌株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从感染死亡的黑翅土白蚁上筛选出1株产红色素的菌株。划线分离、纯化后得到较纯的菌株,命名为SM1,将其接种于健康的黑翅土白蚁上,可以使健康的白蚁身体变红死亡。根据菌株SM1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性质、红色色素及16S rDNA的同源性,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在基础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易挑起,有轻微臭味,边缘整齐光滑黏稠; SM1直径为1~3 mm,中间朱红色不透明,呈隆起状。菌株SM1经10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确定此菌为粘质沙雷氏菌。此外,克隆得到此菌的16S rDNA片段大小为1 418 bp,与粘质沙雷氏菌的同源性为99%,因此进一步判定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通过超声波辅助丙酮浸提发酵液,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红色色素。将色素溶于乙醇溶液后,用紫外全波长扫描分析。色素在535 nm左右处存在一个明显吸收峰,确定该红色色素是灵菌红素,从而进一步判定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结论】从黑翅土白蚁上筛选的SM1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研究结果为白蚁的生物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灵菌红素是一类含甲氧基吡咯骨架结构的天然色素,是一些放线菌、沙雷菌及其他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免疫抑制、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疟疾等多种生物活性。最近研究表明灵菌红素有很强的抗肿瘤及免疫抑制活性,因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本实验室所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对灵菌红素的种类、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海洋产灵菌红素细菌的基因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报道了从大亚湾表面海水中分离到的1株海洋产灵菌红素细菌的分子鉴定结果.通过对该菌株16SrRNA基因的测定与分析,并与Genbank的数据进行比较,认为该菌属于假单胞菌属而不是色杆菌属.对于该菌株种的确定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海洋新细菌Zooshikella sp.SY01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三亚海域表面海水分离得到一株能产具有强效生理活性的灵菌红素类化合物的海洋新细菌Zooshikella sp.SY01,对这株细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在2216E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色氨酸、组氨酸、内酯酸、樟脑、柠檬烯、干酪素、二苯胍、香豆素、间二硝基苯等9种不同物质,培养5d后,利用( )ESI-MS技术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代谢产物的产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色氨酸、组氨酸、干酪酸,不影响细菌灵菌红素的生物合成;加入内酯酸、樟脑、柠檬烯、二苯胍、香豆素对细菌生长或者灵菌红素的生物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延迟培养液变红的时间;而加入间二硝基苯则能完全抑制细菌产灵菌红素类化合物。( )ESI-MS对细菌Zooshikella sp.代谢产物相对分子质量检测的结果也表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能够产生化学结构多样的代谢产物,尤其是在柠檬烯组,检测到系列相对含量高的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表明该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合成潜力。深入研究并优化该菌的培养条件,有望从该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更多新的灵菌红素类化合物和其它新结构的活性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紫红曲的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紫红曲原生质体进行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诱变,实验表明,采用紫外线(UV)照射60s,可获得高产突变株,该突变株M1-1的红曲色素产量是亲本株的红曲色素产量的2.27倍,说明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是简单易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板和液体试管培养方法,对洛巴口蘑突变株分泌的胞外物质进行抗灰绿青霉、产黄青霉、黑曲霉的测定.结果显示:洛巴口蘑突变菌株具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而原始菌株不具此活性,抗真菌物质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浑球红假单胞菌(Rps.sphaeroides)P4菌株的卟啉合成与分泌进行了研究.经过在RCVB培养基中的增殖生长与产卟啉液MixtureI中的诱导,P4菌可以产生较高含量的卟啉.通过研究分析各种外界因子对卟啉合成与分泌的影响,确定了有利于P4菌合成与分泌卟啉的培养条件,包括光照、适当的底物浓度、较低的Fe2+浓度以及培养程序和培养时间等.为进一步研究菌叶绿素和细菌色素代谢机理、为P4菌用于卟啉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境内采集的西藏沙棘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绿色素放线菌,初步鉴定其为链霉菌属绿色类群链霉菌,其所产色素为一种水溶性色素,该色素在低浓度H2O2存在时稳定性较好,葡萄糖浓度越高,色素的稳定性越差;蔗糖的存在可以增加色素的色度,低浓度的NaCl能使色素绿色加深,而色素在高浓度NaCl存在时比较稳定,还原剂亚硫酸钠对色素有增色作用且比较稳定.色素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绿色加深,长时间放置后无大的变化,色素在40~60℃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色度不变.金属离子Na+、Mg2+、Ca2+和Fe2+在短时间内能增加色素的色度,且色素在Mn2+存在时性质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