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地区的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根据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分析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时空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耦合度和协调度空间格局均为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力不断增强,发展一致性和协同程度不断提高.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要素的限制并加以保护,以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预测的目的则是为了掌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以及时化解和防范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恶化的风险.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态势进行预测,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的结果显示,2017年之后会呈现大连、盘锦两市协调度开始下降的态势;经济与环境效益综合指数预测的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指数主要依靠大连、营口两市的拉动和提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预测的结果显示,大连市、营口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其他4个城市.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2)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3)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AHP法与熵值法相结合)及评价模型的论证对南京市1990-2004年的协调发展程度的演进特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协调发展水平呈稳定增长态势,但1996年后环境发展始终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依据长江经济带2005、2010和2015年11省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面板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SPSS软件,运用变异系数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相关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程度逐步上升; GDP、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旅行社总数、星级饭店客房收入、星级饭店餐饮收入、星级饭店其他收入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根据旅游-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变化规律,提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开展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与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的耦合性研究,对于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进行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钢铁工业—生态环境—区域经济(SER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选取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耦合协调研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SER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处于整体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程度各省市分布不均.东部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江苏耦合协调发展度最高,贵州耦合协调度最低,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保持平稳,上海、重庆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6个地区进行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6个地区的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梯度差异显著、两极分化明显,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地区普遍分布于东、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地区普遍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整个经济带各地区的主要协调类型为濒临失衡和轻度失衡,主要制约因素为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年-2018年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现象.长江经济带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创新基础等对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而市场配置要素对两者影响能力较弱.最后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通过完善各地创新环境,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提升区域创新协同能力等方式,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际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优化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各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现不同省市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差异的不断降低,则是缩小省市发展差距、实现均衡发展的保证.构建了省际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函数,并应用变异系数法评估了中国29个省市近年来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差异情况.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差异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大经济带内部各省市之间及三大经济带之间也呈现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西江经济带所辖的南宁市、柳州市等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均方差决策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了各地级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快速发展中的广西西江经济带各市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广西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2)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协调发展度最高的柳州市与最低的崇左市的协调发展度相差达0.404;总体呈现中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