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肉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2.15±0.12)g的健康黄颡鱼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对照组)、0.20%、0.40%、0.60%、0.80%、1.60%、3.20%小球藻的试验饲料,分别标记为Diet 1~Diet 7。在试验中期和试验结束后测定黄颡鱼生长指标、肉质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肌肉保水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小球藻含量的增加,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呈增加趋势,饵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并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变化幅度加大,在小球藻含量3.20%时,生长最佳,饵料系数最低,且在此水平下,黄颡鱼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最低,提示小球藻的添加可以改善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在抗氧化能力方面,添加小球藻可显著提高黄颡鱼肝脏和血清中的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以添加3.20%水平的小球藻时,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不仅可以促进黄颡鱼生长、提高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还可以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最佳添加量3.20%。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A对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奥尼罗非鱼为试验对象,考察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紫色非硫光合菌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微生态制剂A对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A能够降低罗非鱼养殖饵料系数16.91%,体质量提高9.78%;能显著或非常显著地提高罗非鱼胃、肠道和肝脏中的淀粉酶活性(P0.05或P0.01)和脂肪酶活性(P0.05或P0.01);能够显著提高罗非鱼肠道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可见,微生态制剂A有降低罗非鱼养殖饵料系数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制适宜大鳞鲃生长的最佳配合饲料,本试验对大鳞鲃幼鱼的蛋白质需求量进行了研究.试验分为6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0.59%(P1)、35.34%(P2)、40.45%(P3)、45.90%(P4)、50.02%(P5)和54.19%(P6)的等脂等能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养殖70 d后采样,结果显示,当饲料中蛋白水平从30.59%到45.9%逐渐增多时,鱼体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SGR)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FCR)明显降低;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继续增加时,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饲料系数却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50.02%和54.19%时,鱼体脏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从30.59%到54.19%逐渐升高时,鱼体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粗脂肪含量则反之,而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40.45%(P3)时,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且与高蛋白质组(50.02%和54.19%)差异显著.此外,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自变量,分别以增重率和饵料系数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可得,大鳞鲃幼鱼增重率最大时对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为43.88%,而大鳞鲃幼鱼饵料系数最小时对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为43.81%.综上,大鳞鲃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在43.88%左右.  相似文献   

4.
设计4种投喂方式饲养黄颡鱼幼鱼,以测定不同投喂方式下黄颡鱼氮的收支和能量收支:第一种为连续投喂,整个试验期间不间断;第二种连续投喂3天后饥饿1天;第三种连续投喂6天后饥饿2天,第四种连续投喂12天后饥饿4天,4种方式分别以C(对照组),S1/3、S2/6和S4/12表示。结果显示,S1/3、S2/6和S4/12组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模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其生长氮和生长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排泄氮和代谢能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黄颡鱼的补偿生长来自于生长氮和生长能分配比例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生物学形态测量及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方法,分别对洞庭湖水系沅水和澧水的长须黄颡鱼和光泽黄颡鱼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形态测量表明,沅水和澧水的长须黄颡鱼在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眼间距等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条水系的光泽黄颡鱼在外形上则无明显差异.染色体分析表明,两条水系...  相似文献   

6.
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0,0.1 %,0.2 %,0.4 %,0.8 %,1.6 %)的芽孢杆菌粉剂,通过养殖生长实验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芽孢杆菌不同添加量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及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对幼鱼的日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0.2 %的饲料组的相对增重率(F5,12=8.003 4,P=0.003 7)和特定增长率(F5,12=6.441 8,P=0.007 9)均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组的饵料系数也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F5,12=5.69,P=0.006 4);同时该组幼鱼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达到最大值.说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2×2因子实验设计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40.21±2.25)g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为实验对象,使用添加不同虾青素(分别为0.00%与0.03%)和胆固醇(分别为0.00%与0.60%)水平的4组实验饲料(依次为D1-D4组)投喂8周,研究虾青素和胆固醇对三疣梭子蟹生长、体组成及色泽的影响。结果显示,D1组三疣梭子蟹的肝体比显著高于D2组(P0.05),D3组肝体比低于D4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处理对增重率、壳长、存活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个处理组之间三疣梭子蟹的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灰分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色泽影响方面,D2组A、B、C和D各部位的a*值最高,且显著高于D1组(P0.05),D2和D4组之间无显著差异。D1组各部位有最高的L*值,与D2组、D3组差异显著(P0.05),D1组各部位之间L*值差异不显著(P0.05)。四个处理组之间各部位b*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虾青素能显著改善三疣梭子蟹色泽,除了肝体比,虾青素和胆固醇对其他指标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淡水白鲳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盐酸甜菜碱对生长性能,鱼体解剖特性和肉质等的影响.198尾淡水白鲳鱼种(平均初体重为83.14±15.36 g)按养殖试验要求分成六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1尾).六组试验鱼分别饲以含0、0.1 %、0.2 %、0.4 %、0.6 %和0.8 %盐酸甜菜碱的相同饵料(含粗蛋白41.03 %).试验鱼在循环滤水、充氧、控温条件下养殖,试验期为60天.结束时,按要求从每个重复中挑选体重相近的鱼9尾,共162尾,按常规方法测量体长、称重、解剖、采血和采取有关样品;每组取6尾,共36尾鱼进行整鱼常量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的盐酸甜菜碱均促进了淡水白鲳的生长,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其中以0.2%添加量组效果最为显著,平均尾增重和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1.89 %(P<0.01)和22.11 %(P<0.01),其次为0.1 %添加量组,分别提高了8.36 %(P<0.05)和8.42 %(P<0.05). 添加盐酸甜菜碱使饵料系数显著下降,0.2 %、0.1 %、0.4 %和0.6 %添加量组分别下降了24.22 %(P<0.01)、13.99 %(P<0.01)、9.92 %(P<0.01)和8.20 %(P<0.01),但对摄食量无明显影响(P>0.05). 解剖试验结果显示添加盐酸甜菜碱可明显改善鱼体解剖特性.0.1 %、0.2 %组肥满度上升(P>0.05),去内脏比显著增加,其中0.2 %、0.4 %和0.8 %组分别提高了1.63 %(P<0.01)、1.98 %(P<0.01)和3.15 %(P<0.01);内脏比呈下降趋势,其中0.8 %组降低13.20 %(P<0.01);肝重比0.1 %、0.2 %、0.4 %和0.8 %组分别降低了17.03 %(P<0.01)、12.61 %(P<0.03)、16.02 %(P<0.01)和21.27 %(P<0.01);肠脂比0.6 %和0.8 %组分别降低了18.04 %(P<0.01)和44.94 %(P<0.01),胃重比和肠重比,0.1 %、0.2 %、0.4 %添加量组呈升高趋势,其中0.2 %组分别增加了12.57 %(P<0.03)和20.51 %(P<0.01),但0.6 %和0.8 %添加量呈组下降趋势.添加盐酸甜菜碱使整鱼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粗蛋白、粗灰分和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0.6 %添加量组分别提高了21.08 %(P<0.05)、23.20 %(P<0.05)和20.55 %(P<0.05).盐酸甜菜碱可使整鱼微量元素积累增加,其中0.4 %添加量组Na含量提高了15.63 %(P<0.01),0.1 %、0.4 %、0.6 %和0.8 %组Mg含量分别提高了14.29 %(P<0.05)、14.29 %(P<0.05)、28.50 %(P<0.01)和21.43 %(P<0.01). 本试验结果提示甜菜碱可促进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鱼可食率,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狮子头金鱼为养殖对象,以万寿菊粉(0.38%、0.76%、1.52%)、虾青素(0.04%、0.08%、0.16%)为着色剂,采用3×3因子设计,研究了饲料中万寿菊粉和虾青素不同搭配比例对红狮头金鱼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红狮头金鱼生长指标及背部皮肤、鳃盖部分色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万寿菊粉和虾青素之间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投喂万寿菊粉和虾青素能显著提高红狮头金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其中0.38%万寿菊粉+0.08%虾青素和1.52%万寿菊粉+0.16%虾青素两组饲料对红狮头金鱼的促生长效果最好,饵料系数(FCR)最低;对照组红狮头金鱼体色与试验组红狮头金鱼体色均有显著差异,其中0.38%万寿菊粉+0.08%虾青素、1.52%万寿菊粉+0.16%虾青素两组饲料的增色效果最好。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万寿菊粉和虾青素能显著影响红狮头金鱼的生长性能,促进其着色。综合饲料成本来看,建议红狮头金鱼饲料中万寿菊粉、虾青素添加量分别为0.38%、0.08%。  相似文献   

10.
选用鳙鱼、黄颡鱼、罗非鱼和鲤鱼作为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对寄生效果进行分析,并对罗非鱼寄生变态发育脱落早期(6 d)、高峰期(9 d)、后期(12 d)的稚蚌及黄颡鱼寄生变态脱落高峰期(10 d)的稚蚌进行了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鳙鱼的平均寄生量达833只/尾,黄颡鱼842只/尾,罗非鱼2 872只/尾,鲤鱼728只/尾;不同时期脱落的钩介幼虫的存活率和壳长均无差异,早脱落和晚脱落对后期生长没有影响。综合寄生量及变态率,罗非鱼是最适合作为人工繁殖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叶黄素(200 mg·kg-1)、虾青素(200 mg·kg-1)和维生素A(30 000 IU·kg-1)+维生素E(200 mg·kg-1)饲养平均体质量为0.46±0.02 g的孔雀鱼雌鱼40 d,研究不同着色剂对尾鳍为橘红色的孔雀鱼雌鱼体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着色剂对孔雀鱼雌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饲料效率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和添加虾青素时,孔雀鱼雌鱼的尾鳍R值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同时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E时,R值强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组别的G值和B值强度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10到10月10日,在上海水产大学南汇养殖场室内水泥池内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以0.05%、0.10%、0.15%剂量的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养尼罗罗非鱼(32.65±4.16 g),60 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性能指标、蛋白质消化率和鱼体背肌的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随着木聚糖酶添加浓度的增加,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先上升后略有下降,0.1%时达到最大值;(2)随着复合酶制剂PS添加浓度的增加,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呈上升趋势,但当添加量达0.15%时上升缓慢.(3)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对鱼体肌肉营养成分没有影响.因此,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和复合酶制剂PS能显著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利用,但并未改变鱼体肌肉的营养组成.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在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的的适宜添加量是0.1%或0.15%.  相似文献   

13.
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生长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养殖密度(80、160、240、320和400ind/m3)和5个温度(18℃、22℃、26℃、30℃和自然水温),经过30 d的养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的摄食和生长都有显著影响.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摄食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净增重240和160ind/m3两密度组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6℃组生长最快,摄食效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特定生长率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SGR=2.4328-0.0041SD(r2=0.9948);养殖温度和特定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相关,其回归方程式为:SGR=-0.0049T- 0.2669T-1.7871(r2=0.9645),当水温为27.2℃,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特定增长率为最大1.847,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最适生长水温应在26~29℃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饲料中添加雄烯二酮和睾酮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将810尾初始体质量为5.78±1.05 g的阿里雌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含100,200,300,400 mg/kg雄烯二酮(A100,A200,A300,A400组)和100,200,300,400 mg/kg睾酮(T100,T200,T300,T400组)8个浓度梯度的饲料.观察8周增色时间和4周停药期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雄烯二酮和睾酮对阿里雌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均为100%.A200组的阿里雌鱼特定生长率(SGR)最高,为0.39,显著高于T100,T200,T400组和对照组(p<0.05). 8周增色后,A300组的阿里雌鱼体色总色差值(△E~*ab)、黄蓝度值(b~*)与A400,T3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其他各组(p<0.05);在后4周停药期中,体色呈现先增艳后又缓慢减弱的现象,仍维持在体色较艳的程度.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雄烯二酮比睾酮更有效地促进了阿里雌鱼的生长和增色,A300,A4...  相似文献   

15.
研究1种多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16±0.07 g,体质健壮的凡纳滨对虾36 000尾,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喂养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喂养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按照0.2%、0.5%、1.0%的比例添加多肽。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都比对照组高,0.2%添加组特定生长率最高(11.50±0.05)%,对照组特定生长率最低(9.80±0.0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淀粉酶(AMS)活力比较中,0.5%添加组的活力最高为3.04 U/mgprot,1.0%添加组的最低为0.91 U/mgprot,3个试验组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LPS)活力比较中,0.5%添加组的活力最高为665.43 U/gprot,0.2%添加组的活力最低为101.75 U/gprot,试验组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比对照组高,最高是0.5%添加组为60.80 U/mgprot,0.5%添加组和1.0%添加量的SO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0.5%添加组的溶菌酶(LZM)活力最高(44.35μg/mgprot),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试验结果得知选择添加合适比例的多肽可提高对虾特定生长率,加强对虾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等水系的经济鱼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幼鱼为实验对象,选取实验鱼42尾,体重和体长分别为(13.10±0.59)g、(9.63±0.15)cm;在(25±1)℃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其静止状态和力竭性运动后恢复时间为0、1、2、4、8和16h时的肌肉乳酸含量和血糖浓度。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幼鱼静止状态时肌乳酸浓度为(5.16±0.34)μmol/g;力竭性运动后肌乳酸迅速上升,并在运动后恢复0h达到峰值(16.11±1.06)μmol/g,经计算其变化倍率约为3.1;随后逐渐下降,恢复4h后与静止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乳酸清除速率为2.4μmol·h-1·g-1;瓦氏黄颡鱼幼鱼恢复过程中肌乳酸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拟合曲线方程为Y=5.2199+11.2333e-0.4366x(R2=0.8395,p0.001,n=36)。血糖浓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随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运动后在恢复0h时显著下降并达到(4.31±0.48)mmol/L这一最低水平(p0.05)。经与其它几种鱼类的相关资料比较,本研究提示力竭运动后瓦氏黄颡鱼幼鱼的肌乳酸峰值水平较低、恢复时间较短;推测该实验鱼的无氧代谢能力可能较弱,但短期内具有较强的重复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4种幼鱼临界游泳速度和运动耐受时间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锦鲫(Caras-sius aumtus)等4种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条件下分别测定它们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1.5倍Ucrit条件下的耐受时间.通过比较两种方式的游泳能力发现,4种幼鱼的Ucrit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南方鲇的Ucrit最低,而锦鲫的Ucrit最高,青鱼和瓦氏黄颡鱼的Ucrit则介于两者之间;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之间的的耐受时间差异不显著,二者却显著高于青鱼和锦鲫,而锦鲫的耐受时间在4种幼鱼中最短(p<0.05).上述结果表明,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在较高速度下的运动耐受能力更强,而临界游泳能力相对较低;锦鲫和青鱼则与此相反;它们的两种运动能力之间均存在着权衡,这种权衡可能与鱼类的生态习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6mg/g(饲料1)、20mg/g(饲料2)、24mg/g(饲料3)的预混料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市售进口饲料EP4为对照饲料,检测不同饲料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每种饲料投喂3池大菱鲆,每池100尾大菱鲆幼鱼.3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与对照组在摄食率、增重、特定生长率上差异不显著,实验设计的饲料生长性能达到了市售优质进口饲料的水平.饲料2组的饵料系数低于饲料1和饲料3组,蛋白质效率高于饲料1和饲料3组,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实验设计范围内不同预混料添加水平未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大菱鲆对维生素和微量矿质元素可能有一个较宽的需求水平,20mg/g的预混料添加量在生产上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将体质量(6.456±1.868)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单尾放入底、面直径为12.1 cm和17.2 cm的圆形容器中,加水300 mL饲养.对照组有3个组,高蛋白饵料H组、低蛋白饵料L组和中蛋白饵料M组分别投喂蛋白含量为42%、12%和27%的饵料.轮转组(Rotation)有4个组分别为R1、R3、R5、R7组,每1 d、3 d、5 d、7 d轮换饵料,轮转投喂蛋白含量为42%和12%的饵料,本实验持续30 d.实验结果表明,仅R5组的体质量增长显著大于H组(P0.05),并且在单尾检验上显著大于R1组(P0.05);R5组体质量增长最快. M组30 d内平均摄食量显著大于轮转组和L组(P0.05),表明对克氏原螯虾而言,中蛋白饵料的适口性最好.比较各组的饵料系数,R3组的饵料系数最低,极显著小于M组(P0.01),显著小于R1组(P0.05). R5组的饵料系数仅次之R3组,显著小于R1组(P0.05).根据本研究的结果,R3组的投喂方式成本最低,R5组产量最高,建议在生产中采用R3组和R5组投喂方式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茶多酚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817肉鸡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400、600和800 mg/kg的茶多酚,试验期49 d。结果显示:(1) 1~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Ⅱ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 22~49日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半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宰后24 h胸肌p H和a*值显著提高,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屠宰性能,提升肌肉品质,其中0.04%的添加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