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溶氧水平下锦鲫的运动和代谢适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考查广氧性鱼类锦鲫(Carassius auratus)在不同水体溶氧(DO)水平下的运动和能量代谢适应对策,在25 ℃对水体DO分别为0.5、1、2、4 mg·L-1以及接近100%饱和溶氧浓度的8 mg·L-1水平下锦鲫幼鱼静止代谢率(RMR)、活跃代谢率(AMR)、临界游泳速度(Ucrit)及不同游泳速度下的单位位移能量消耗(COT)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锦鲫的Ucrit和AMR均随着DO的下降而呈下降趋势,各处理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在低DO端即4~1 mg·L-1下降更为剧烈,且AMR下降速率明显大于Ucrit;RMR在DO从8~1 mg·L-1时没有显著变化,但1 mg·L-1以下随DO的下降线性下降(p<0.05);各实验处理组锦鲫随游泳速度的上升代谢率上升;低DO实验组(0.5、1和2 mg·L-1实验组)各游泳速度下COT无显著差异,而高DO实验组(4和8 mg·L-1实验组)COT随游泳速度的上升而显著上升,消除RMR影响后各实验组单位位移净能量消耗(COTnet)随游泳速度上升均显著上升(p<0.05);在较低的游泳速度下,较低的DO实验组往往比同一游泳速度下的较高DO实验组锦鲫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低COT值,p<0.05),但随着游泳速度上升不再有该趋势.研究提示锦鲫在不同DO水平下采取不同的运动和能量代谢对策以适应不同环境溶氧条件.  相似文献   

2.
持续时间对南方鲇游泳性能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考查测定临界游泳速度(Ucrit)方案中的持续时间(△t)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的Ucrit及其代谢率的影响,于25℃条件下以6.0 cm·s-1为速度增量(△v),分别在△t为20和40 min时测定实验鱼的Ucrit和运动代谢率(Vo2).结果显示在△t为20和40 min时实验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分别为(31.89±1.29)和(30.17±0.98)cm·s-1,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r)分别为(4.22±0.16)和(4.05±0.14)BL·s-1(BL表示实验鱼的体长,以厘米计),两个临界游泳指标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而△t为20 min时的最大运动代谢率(AMR)为(183.36±12.80)mg·h-1·kg-1,显著高于△t为40 min下(139.66±8.75)mg·h-1·kg-1的水平(P<0.05);另外,当△t为40 min时,前20 min和后20 min的AMR分别为(152.08±10.79)和(121.61±6.68)mg·h-1·kg-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却显著低于△t为20 min处理组的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的持续时间对南方鲇幼鱼的Ucrit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而对AMR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实验鱼的应激反应程度有关,也可能由于运动过程中无氧代谢的不同比例所致.  相似文献   

3.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为对象,运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神经肽Y(Neuropeptide Ty-rosing,NPY)基因cDNA的全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743bp,包括3′非编码区(UTR)373bp,5′非编码区(UTR)82bp,开放阅读框(ORF)288bp,编码95个氨基酸.与其他脊椎动物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南方鲇NPY序列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同源性最高,达79%,其次为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同源性达76%.进化树分析也表明,南方鲇与斑点叉尾鮰和瓦氏黄颡鱼聚为一支.qPCR显示,南方鲇NPY mRNA在脑、心脏、肾脏、鳃、胃、肠和肝等7种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生长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养殖密度(80、160、240、320和400ind/m3)和5个温度(18℃、22℃、26℃、30℃和自然水温),经过30 d的养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的摄食和生长都有显著影响.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摄食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净增重240和160ind/m3两密度组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6℃组生长最快,摄食效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特定生长率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SGR=2.4328-0.0041SD(r2=0.9948);养殖温度和特定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相关,其回归方程式为:SGR=-0.0049T- 0.2669T-1.7871(r2=0.9645),当水温为27.2℃,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特定增长率为最大1.847,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最适生长水温应在26~29℃之间.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等水系的经济鱼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幼鱼为实验对象,选取实验鱼42尾,体重和体长分别为(13.10±0.59)g、(9.63±0.15)cm;在(25±1)℃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其静止状态和力竭性运动后恢复时间为0、1、2、4、8和16h时的肌肉乳酸含量和血糖浓度。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幼鱼静止状态时肌乳酸浓度为(5.16±0.34)μmol/g;力竭性运动后肌乳酸迅速上升,并在运动后恢复0h达到峰值(16.11±1.06)μmol/g,经计算其变化倍率约为3.1;随后逐渐下降,恢复4h后与静止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乳酸清除速率为2.4μmol·h-1·g-1;瓦氏黄颡鱼幼鱼恢复过程中肌乳酸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拟合曲线方程为Y=5.2199+11.2333e-0.4366x(R2=0.8395,p0.001,n=36)。血糖浓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随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运动后在恢复0h时显著下降并达到(4.31±0.48)mmol/L这一最低水平(p0.05)。经与其它几种鱼类的相关资料比较,本研究提示力竭运动后瓦氏黄颡鱼幼鱼的肌乳酸峰值水平较低、恢复时间较短;推测该实验鱼的无氧代谢能力可能较弱,但短期内具有较强的重复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不同摄食习性鱼类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最大代谢的变化情况,在24 ℃条件下,测定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丁鱥(Tinca tinc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幼鱼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研究结果显示:1) 在种间水平上,积极摄食的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比其他鱼类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比其他摄食习性鱼类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在种内水平上,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南方鲇、丁鱥和鲢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短期饥饿后的南方鲇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锦鲫、丁鱥、鲢在短期饥饿后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积极摄食的锦鲫心-鳃系统能力强,能够快速消化食物,因此在消化活动时MMR明显上升;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因采取典型的消化优先模式,故消化活动期间MMR有所降低;丁鱥和鲢单次摄食量少,因而摄食后MMR上升不明显。在经历短期饥饿后,4种鱼类均下调自身生理功能以降低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7.
以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条件下将90尾体重为(8.12±1.30)g的实验鱼平均分成0 h锻炼组(对照组)、6 h锻炼组和12 h锻炼组,以60%临界游泳速度(Ucrit)持续运动锻炼15 d,每天锻炼时间分别为0、6和12 h;随后对实验鱼进行Ucrit、耗氧率(MO2)和快速启动(Fast-start)的测定。结果显示,经过运动锻炼鲤鱼幼鱼的Ucrit和Fast-start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提高,但6 h锻炼组的实验鱼在30和36 cm.s-1的流速下MO2显著降低,而12 h运动锻炼组的MO2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在低于Ucrit流速下的适度的运动锻炼可能会提高鱼类在该流速下的能量利用效率,而高强度的锻炼则会使它们的基础代谢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瓦氏黄颡鱼在早晚活动高峰期对6种环境颜色(黑、白、黄、蓝、绿、红)的偏好.结果:静水条件下,晚上和早上瓦氏黄颡鱼(体重为61.29±10.62g,体长为15±3.5cm,n=16)在6种不同环境颜色中活动时间平均百分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流水条件下(0.3m/s),晚上和早上瓦氏黄颡鱼(n=7)在6种不同颜色底质中的活动时间平均百分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在以上条件下没有明显环境颜色偏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体外颜色标记对两种喜集群鲤科(Cyprinidae)鱼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这两种鱼类对颜色标记的反应差异。【方法】以鲤科鱼类锦鲫(Carassius auratu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实验对象,将实验鱼标记前后作为对照和处理,测定两种鱼类的临界游泳速度(U_(crit))、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_r)和最大代谢率(MMR)。【结果】1)颜色标记前后,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U_(crit)和U_r均无明显变化且保持较高的重复性,但中华倒刺鲃在标记前的U_(crit)明显高于锦鲫的U_(crit)。2)颜色标记前后,两种鱼的MM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表明体外颜色标记对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有氧运动能力均无影响,该方法可较好地运用于鱼类群体行为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寄生于瓦氏黄颡胆囊中的3种粘孢子虫(四极虫1种,巨囊两极虫和麦穗碘泡虫)感染率的周年动态;感染率与瓦氏黄颡全长间存在显著的直线和抛物线关系;水温对感染率有显著影响.四极虫使宿主的肥满度平均下降10%.指出了四极虫是瓦氏黄颡的严重致病寄生虫.讨论了3种粘孢子虫间存在的生态位分离和竞争.  相似文献   

11.
就高速船舶如何理解和使用安全航速,特别是在能见度不良时,高速船舶如何遵守安全航速条款提出见解,并就安全航速中的高速与过分速度之区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瞬时引发速率(Instant firing speed,IFS)是连续Petrl网模型演变图构造的一个关键参数,其分析正确与否决定着区间速率连续Petri网模型行为分析的正确性.文献[8]仅对无有效冲突情形下的最大引发模式下的IFS进行讨论,未给出任意模式下的IFS求解方法.本文定义了区间速率连续Petri网的标识等价类,提出了区间速率连续Petri网在任意标识下的使能及其瞬时引发速率的有效分析方法;并对基于最大引发速率的有效冲突问题进行讨论,给出了基于优先级的最大引发速率的求解方法;最后给出相应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高速加工中的速度规划与段间连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型面高速加工中,针对离散速度控制的特点,采用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算法对前瞻处理后的路径进行离散速度规划;在满足周期性、速度、加速度和定位要求的前提下,对速度规划后的残余长度在减速段进行平摊处理;对于无法进行平摊的残余长度,给出了空间直线与圆弧相互连接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复杂型面高速加工的插补精度和加工效率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速度素质的发展比较复杂,要求各方面技术的协调与组合。在教练员或老师的实际训练指导中,往往只重视运动技术等方面的具体的专项训练,而缺乏从影响速度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转速监控器的设计方法,并根据监控转速的要求,对电路进行优化设计.选用霍尔开关集成电路作转速传感器,藉助时钟控制电路、计数电路、输出电路等控制继电器的动作,达到监控转速的目的.此外,还介络了监控器的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分析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机械结构,理论推导了影响步进电机起动过程的多种因素.搭建了一套基于光电传感嚣的步进电机性能参数测量系统,并编写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软件.应用此系统对不同批次的步进电机进行了测试,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最后,从电机应用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步进电机起动过程性能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等级公路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匹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高等级公路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非合理匹配中存在的问题,在公路设计部门仅重视的道路设计车速、在行汽车运行速度的基础上,提出期望车速的概念,并以设计车速、运行速度、期望车速为基础,讨论这三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匹配的现状,分析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非合理匹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使高等级公路上运行速度与道路设计车速合理匹配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交叉耦合的速度控制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足球机器人小车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足球机器人小车轨迹跟踪误差的分析,建立了考虑轨迹跟踪精度的复合误差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的交叉耦合误差补偿器的设计原理、算法及实现方法·该误差补偿器在不改变机器人小车内部速度环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向各轮提供附加补偿控制量,进而实现提高机器人小车轨迹跟踪的精度·针对足球机器人小车数学模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机器人小车轨迹跟踪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Fuzzy-PID控制在风力发电机上转速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算法在变转速风力发电机转速控制中的应用,根据变转速风力机的非线性特性,将无需系统建模且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中取得很好效果模糊控制和具有优良性能的传统PID控制方法相结合,应用到风力机转速的控制中。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简单、鲁棒性好、实用性强的控制器应用在变转速风轮机转速控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