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奉朱元璋诏作为总裁在南京开局纂修元史。《元史》的编纂既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出现了许多疏舛,受到了后代学者的批评。《元史》一书的功过是非与宋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入峡》诗被多种三峡诗文集妄诬为明代文学家宋濂所作。宋濂被贬茂州途径三峡时已染病在身,一代文宗死于奉节,当时的心境和行程与《入峡》诗内容完全不符。作者考证认为,该诗的真正作者乃明代诗人宋濂门下弟子王绅。  相似文献   

3.
宋濂的诗歌如他的散文一样,以善于刻画人物见长。他好用歌行体题人物画,所颂人物多奇行特异之辈,亦有普通民众。诗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感情充沛。其它笔亦流畅,富于波澜曲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养气、明道为视角,着力透视宋濂文学观的内涵和底蕴,试图揭示其文学观的传统性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所受的教育之关系;肯定了其进步意义,分析了认识局限,填补了宋濂研究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5.
宋濂不仅是明代有名的政治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有着很长的教育生涯,他不仅从事平民教育,还是太子之师、帝王之师。在他的教学实践和文章中,体现和阐发了一些教育主张和思想:教育为先;以儒家思想为教育之本;重视教师的作用;提倡、实行启发式、劝勉式教育;注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贵州地处祖国边疆,虽有壮美的风光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却因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致使外人对贵州了解甚少。明代文人杨慎流放滇南期间创作了许多与贵州相关的诗文,对贵州的风土人情、民间文化有着不同的见解。对其诗文中的贵州人文、风物、经济等方面进行考查,有助于研究客籍文人杨慎的贵州印象及其诗文对贵州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明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刻书业、图书流通业的兴盛,明代藏书规模不断扩大,官私藏书盛极一时。介绍了私人藏书家宋濂和他的青萝山房藏书。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后期,社会上布衣诗人大量涌现,在数量与成就上,几乎与仕籍文人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立言不朽的价值观及诗文可以用作谋生工具等诸多因素关系密切。而“诗在布衣”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士大夫长期主盟文坛的局面,也改变了诗文优劣的评判权力和文人地位高下的认同方式,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茶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宋代文人饮茶成风,并于宴饮赠和之间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茶诗,这些茶诗同其他诗文一样或明或暗地反映了宋代的世风、士风和文风。一些有代表性的咏茶诗对宋代文人的生存状态、思想倾向、艺术特点等方面都有较深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宗族伦理文化深厚,尤其是江右地区。不同的族规由于历史传统和地域等差异,所立族规各有特色。深受阳明心学影响下的江右族规,创造性地注意到江右争讼中土客矛盾和官民冲突的症结所在,并从"致良知"的角度对症下药,对于加强江右地区的宗族聚合力,缓解基层矛盾冲突,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对其做一些分析,研究江右族规关于"禁争讼"有哪些规定,又是如何保障实施的,为我所用,相信对于建设和谐城乡与服务型政府,一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宋濂明确提出作诗需要有"良师友切磋指点",并把它上升到作为一个诗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这既是对前人实践的总结与理论的提升,也是他自己从师、为师、交友的经验体悟。现着重探讨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论渊源与内涵,并阐述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元遗民戴良,与宋濂同乡、同派、同门,散文成就颇高其文内容或阐述诗学思想,或以文存史,或叙写山川名胜,价值不容忽略就文体而言,戴良散文可分序体文、记体文、题跋文及其它诸体文等类,均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散文史上,戴良应该有他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日清修好条规(1871)缔结六年之后,大清帝国初次向日本派驻公使团。历代公使以及公使馆的随员们与日本朝野士人广泛交游,在外交公余之暇,与日本的文人学者进行诗文唱和、诗文批评等各种文化活动。在保存至今的部分日中文人学者笔谈记录以及附有点评的诗文集中,尚保留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记录,我们可以从中管窥晚清知识分子对日本汉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明代誉满天下的文学家和诗人李梦阳是"前七子"的主要代表人物。针对明初以来萎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以及当时台阁体诗文存在"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弊端﹐李梦阳决心倡导复古以救其痿痹,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在文学创作实践中他笔力苍劲凝重、气象高古开阔的复古诗和飘逸洒脱、风味盎然的古乐府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元明之际足以和“吴中四杰”比肩的袁凯。其诗歌创作随着外部环境与心态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元末,他的心态以“闲适”为主,诗歌创作也表现出浓烈的“山林”气息。入明为官以后,他的心态以“畏祸”为主,在写作“台阁”诗的同时,也写作了大量压抑伤感的“私人化”作品。靠“佯狂以自全”的方式获得“归隐”后,他的内心充满颓废,诗歌创作呈现出“山林”与“台阁”的双重失落。袁凯身上既浓缩了元明之际吴中文人的普遍性特征,也表现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玄意人生是魏晋南北朝文人艺术化生命状态的一种概括,它是玄学经中朝名士而向生活情趣化转移、沉潜的结果,同时又与儒家所倡导的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化人生有着重要的区别。其主要的表现是超越于表演性的皮相之外的玄境与闲境的统一,以及文人对真之境界的追求。分析这一文化现象,不仅能使我们对中古文人及其审美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对其时诗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茅山高道身处方外,却与世俗社会保持着一定接触,与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也是极为频繁、密切。不少茅山高道与文人相互诗文赠答,文人或主动寻访茅山高道、或相约赋诗送别、或寄诗哀悼、或应邀作文,过往甚密。  相似文献   

18.
地域因素是文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作家的思想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谢章铤作为晚清闽中词坛巨擘,在他的巨著《赌棋山庄词话》中流露出相当浓厚的闽地色彩,词学思想上流露出浓郁的乡邦情结。除此之外,谢章铤对于保存闽中文献亦有着一定的贡献,给闽中词学添上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江右商帮有过辉煌,曾与晋商、徽商鼎足而立,活跃在全国,时有"无赣不成商"之称,但是,江右商帮没落了,随着清代社会的发展,在鸦片战争以后,活跃了近500年的江右商帮没能向近代经济转变和发展,最终没落了。以史为鉴,读古明今。通过研究江右商帮兴衰史,能带给新赣商诸多启示,这些启示能为新赣商发展和江西经济腾飞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重要课题展开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致良知说是王阳明晚年心学思想中较为成熟的一种理论,也是王门后学讨论的重要内容。江右王学是阳明心学的重要流派,此派坚持“由功夫以悟本体”的路向,通过渐修求良知,纠正了“见成良知”的泛滥。但江右王门学者在“寂”还是“感”时“致良知”,以及“良知”与“意念”的区别等问题上,却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试就江右王学的聂豹和邹守益关于“致良知”理论中的“先天之体”、“未发已发”、“寂感”、“诚”、“明觉”等问题作些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