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搜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住院的视神经损伤患者23人,其中男15人,女8人,年龄在5-77岁之间,平均年龄30.1岁,其中原发性视神经萎缩12人,遗传性Lebers病5人,视神经发育不良者1人,视隔发育不良者2人,视网膜色素变性者3人。治疗前后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乙肝表面抗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甲胎球蛋白、癌胚抗原检查,眼科检查视力、眼压、闪光型视觉诱发电位等,采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收集的23位视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每次(给药间隔3-5天,每次给予5*107个干细胞)。对视神经损伤患者治疗前后检测实验室指标及闪光型视觉诱发电位的进行对比,分析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结果: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眼压无显著性差异,视力、闪光型视觉诱发电位的潜时、波幅变化明显。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患者的过程安全可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闪光型视觉诱发电位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2.
4例头部钝挫伤患者,因间接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当即失明(无光感),未经手术治疗,其视力得以恢复。其中1例未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患眼视力恢复至20/50~(+2);另外2例在未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之前视力已开始恢复,用药后1例右眼恢复到20/15,1例左眼恢复至20/25~()-2;还有1例视力也恢复到20/200,并保留了有用的颞侧周边视野。许多研究者提倡用过激的外科疗法治疗间接性视神经病变,尤其是在激素治疗失败的情况下。然而,本文结果表明即使患者已无光感,用药治疗或者不用治疗也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在视神经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4例单眼外伤患者行VEP检查,以对侧健眼作为对照,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P100波振幅降低值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而P100波潜时与正常值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VEP对于视神经挫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结论:VEP检查对视神经挫伤的诊断、视功能评价及伤情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敏感性,有定量价值;且可作为预测严重外伤眼术后视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李良文 《海峡科学》2007,(12):16-17
随着工业、农业与交通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眼外伤患者日益增多,但因眼组织损伤修复存在自身特殊性,损伤后往往导致不同程度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目前已成为影响视觉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7年2月收治的眼球穿孔伤207例(208眼)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视觉受刺激后,在大脑视觉皮质所产生的电信号,可通过在头皮上的电极进行采集并进行信号分析。VEP为视力检查,尤其是不能说话的婴儿、智力低下或装病的成年人以及患有各种视觉障碍的患者的视力检查,提供了客观且定量的方法。针对VEP视力检查技术,从脑电设备平台、视觉刺激范式、实验参数设置、视力阈值判定算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比较,并且发现:在脑电设备平台方面,目前研究几乎全部采用只能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的专用脑机接口系统,缺失可面向广泛用户使用的临床设备;在刺激范式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光栅和棋盘格图案,振荡收缩扩张的同心环刺激范式显示了优异的抗疲劳性和低对比敏感性;在实验参数设置方面,7.5Hz和1Hz的稳态和瞬态VEP时间频率、中度数值的亮度和对比度、3~30周/(°)的空间频率范围更多地被采用;在视力阈值判定算法方面,最常用的是线性外推法和最小尺寸法;在临床应用方面,VEP技术主要应用于儿童视力发育评估和多种视觉疾病的视力客观检查。文献综述表明:VEP视力检测技术急需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使其能有更广泛、更快速的应用,使VEP乃至电生理学在视觉功能检测与诊断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电图(ERG)变化,评估羟氯喹(HCQ)对视网膜损害.[方法]对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用HCQ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研究.在服药前后分别进行视力、视野、眼底和ERG的检查并给予比较.[结果]治疗期间视力,眼底和视野的检查均无异常.但有3位患者分别在服药3个月和6个月时出现了ERG的a波和b波振幅下降.[结论]ERG能较早的观察到HCQ对视网膜的毒性,对视功能损伤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贲门癌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比较。方法:65例经病理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全部行消化道造影,30例同时行CT检查,1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5例贲门癌表现为贲门区肿块影;CT示6例淋巴结转移,1例腹壁转移;MRI示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脏转移。能清楚显示胃壁的多层影像MRI检查有88%(15/17),而CT为37%(11/30);MRI检查T分期的准确率为87%(13/15)。而CT为73%(8/11)。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贲门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有效的补充,能做出较准确的肿瘤TNM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但MRI对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高于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特征。结果13例患者CT表现小结节影12例(92.3%),其中8例HRCT显示小结节近侧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支气管扩张11例(84.6%);空气潴留征6例(46.1%);肺间质纤维化3例(23.0%);多形态病变7例(53.8%)。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HRCT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分析CT及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及B超检查,分析CT及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108例脂肪肝患者经CT检查确诊108例,弥漫性99例,其中轻型31例、中型脂肪肝27例、重型脂肪肝23例、极度重型脂肪肝18例,剩余9例为不均质性脂肪肝。B超检查确诊103例,弥漫性96例脂肪肝,7例为不均质性脂肪肝;其余5例为脂肪肝阴性,其中轻型1例、中型2例、重型1例、极度重型1例。B超阳性诊断率为95.37%,与CT阳性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相关性较好,但CT检查的准确率及敏感性高于B超。  相似文献   

10.
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可以通过闪光刺激获得诱发脑电信号.实验发现,闪光刺激的脉宽、频率和闪光刺激次数对于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具有关键作用.针对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了基于脉宽调制(PWM)技术的闪光刺激方法,研究了PWM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同时利用专用集成芯片实现了精确的PWM输出,从而可以根据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的具体条件调整闪光刺激的参数,实现视觉诱发电位的有效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WM的精确提取方法控制闪光刺激的发生,对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有效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璃体积血19眼(3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VI期8眼(16.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眼(16.7%)。分别观察缝合组和未缝合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d、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d、7d、1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70.12±7.86 min;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术中2眼套管滑脱,5眼结膜下轻微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将其应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对500例双眼或单眼屈光度在-0.50~-19.50D的近视行LASIK手术治疗.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复查,考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在1~6月内趋于稳定,术后1年平均裸眼视力远大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结论:LASIK治疗近视效果理想,具有安全、有效及预测性佳、术后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频终端综合症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频终端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频终端综合症的患者50例(100只眼),以视疲劳的10项自觉症状为观察指标,评估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以及屈光情况,同时观察记录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一个疗程后,显效41例(82%),有效7例(14%),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有效地缓解视频终端综合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治疗视疲劳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运动视觉研究已经成为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较早的相关研究始于美国。研究表明:视觉信息策略与运动成绩关系十分密切,运动视觉能力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技能性竞技运动(如网球、足球、羽毛球、击剑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有较大影响。通过对Web of Science下载运动视觉研究相关文献索引资料进行分析显示:现阶段国外运动视觉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是运动视觉研究的主力军。对文献共引网络中关键节点文献分析显示:(1)专项运动能力(专业知识)是运动视觉的基础;(2)运动竞赛中选手的选择性预判能力是运动视觉水平的重要表现;(3)适度焦虑有利于运动视觉信息加工策略形成,促进运动视觉行为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5.
Bilateral amblyopia after a short period of reverse occlusion in kitte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 M Murphy  D E Mitchell 《Nature》1986,323(6088):536-538
The majority of neurones in the visual cortex of both adult cats and kittens can be excited by visual stimulation of either eye. Nevertheless, if one eye is deprived of patterned vision early in life, most cortical cells can only be activated by visual stimuli presented to the nondeprived eye and behaviourally the deprived eye is apparently useless. Although the consequences of monocular deprivation can be severe, they can in many circumstances be rapidly reversed with the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reverse occlusion which forces the use of the initially deprived eye. However, by itself reverse occlusion does not restore a normal distribution of cortical ocular dominance and only promotes visual recovery in one eye. In an effort to find a procedure that might restore good binocular vision, we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n acuity and cortical ocular dominance of a short, but physiologically optimal period of reverse occlusion, followed by a period of binocular vision beginning at 7.5 weeks of age. Surprisingly, despite the early introduction of binocular vision, both eyes attained acuities that were only approximately 1/3 of normal acuity levels. Despite the severe bilateral amblyopia, cortical ocular dominance appeared similar to that of normal cats. This is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severe bilateral amblyopia following consecutive periods of monocular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高眼压是视功能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降眼压是目前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手段。生物力学问题是青光眼致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研究的重要内容。小梁网房水外流阻力增大是眼压升高的主要因素,眼压升高将导致虹膜变形、瞳孔阻滞、眼前房房水流场改变、视神经纤维层及筛板厚度变薄、视功能损伤等。本文从眼压测量、房水流场测量、视功能损伤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青光眼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V)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分别行左侧面神经茎乳孔压榨术,术后饲养3、7、14、21、28、35d,取出脑干含面神经核团部分,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面神经核中的CGRP在面神经再生中的变化.结果:CGRP分布于正常SD大鼠面神经各亚核。面神经损伤后3d。损伤侧的面神经核中CGRP比对照侧增强.图像分析CGRP灰度值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显著(P〈0.05);损伤后7d达最高峰(P〈0.05),以后尽管显著表达但渐减.结论:损伤导致CGRP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加,提示CGRP在面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筛选培育眼部突变表型小鼠,为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材料。方法 采用 N-乙基-N-亚硝基脲 ( N-ethyl-N-nitrosourea,ENU) 诱变处理 G0 代小鼠,繁育获得 G1 代,筛选眼部突变表型个体,进行遗传力试验、临床 诊断及病理学观察。结果 本实验繁殖 G1 代小鼠 2782 只,经筛查获得眼部突变表型小鼠 65 只,可稳定遗传小鼠 3 例,分别表现为: 角膜混浊、小眼球和虹膜异常等特征。角膜混浊者其角膜症状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角膜病变部位 明显增厚,部分伴有新生血管; 小眼球者睑裂较小,甚至上下眼睑粘连,外观眼球不可见,病理学检查可见内有发育 异常的小眼球; 虹膜异常者可见瞳孔偏大,明显偏离中心位置,偏向位置不定,对光无反射,病理学观察可见虹膜晶 状体粘连、虹膜缺损,严重者伴有视网膜异常等。结论 本实验成功培育了 3 例眼部突变表型小鼠,为人类相关疾 病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5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5.65%。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61%(χ^2=9.94,p=0.00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71.74%(χ^2=9.95,P=0.002)。结论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