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校园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且给儿童身心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的行为。对于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校园的教育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流动儿童为被试,初步探讨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群体中欺负与受欺负现象较为频繁;欺负儿童间存在性别差异,受欺负儿童间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流动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关系;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欺负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教养方式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揭示父母教养行为和方式的机制及特征。随着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现场化、数学化,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家庭、对父母、对儿童的认识。通过对国内外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论分析和现状研究,综述了中外心理学家对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成果,概括了近年来在父母教养方式研究中呈现的从宏观系统走向微观具体的研究特征,进一步探究了教养方式的内在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258名湘潭市普通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学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否认与亲社会行为存在密切关系,社会自我因子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正相关,并且这两对亲社会行为都具有积极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已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完整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了探讨城市高中生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状况,采用了我国岳冬梅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贵阳市4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其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是否离异对其教养方式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已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完整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了探讨城市高中生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状况,采用了我国岳冬梅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贵阳市4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其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是否离异对其教养方式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姚璐璐 《科技信息》2011,(5):I0109-I0110
近年来有关亲子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情绪、气质、行为及社会化等方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7.
颜冬梅 《科技信息》2009,(23):I0280-I0280
1.问题提出 我校是一所城市中学,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对教养子女能够分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选择将孩子交由父母教养者越来越多,“隔代教养”“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们目前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那么这样的一种方式到底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黄君 《科技信息》2010,(20):I0061-I0061
父母教养方式一直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未来的发展特别是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就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及其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上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通过个案比较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优劣,从而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了两所幼儿园的203名3—6岁幼儿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罚学前儿童的行为与影响因素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当前的家长对学前儿童的体罚非常普遍,父亲与母亲之间的体罚行为有显著差异,对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的体罚行为也有显著差异。影响父母体罚学前儿童的主要因素有父母儿时的体罚经历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应当认清对儿童采取体罚措施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建立民主的教养方式解决儿童的问题,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了父亲在家庭教养中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在其成长期乃至一生的发展中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阐述了父亲参与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着重论述了父亲参与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行为以及同伴交往行为这三个方面的独特而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过注重父亲自身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征、母亲的调节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社会氖围等方式,来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起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影响,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同时获得了中国化背景下与西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隔代教养已经成为儿童家庭教育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形式。文章在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萍乡市三所幼儿园小班隔代教养家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调查后发现,祖辈的教养方式对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较大。首先,祖辈抚养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水平低于父母抚养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水平。其次,祖辈的职业、学历情况都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祖辈的教养理念和方式也会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改善隔代教养质量,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三个建议:一是父母要明确自身责任,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加强与祖辈的交流沟通;二是祖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三是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做好引导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我国城乡部分儿童自我概念及其父亲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探讨我国目前父亲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使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其自我概念和父亲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论:父亲教...  相似文献   

14.
李琳 《科技信息》2013,(2):139+141-139,141
本文通过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儿童提出适当的要求,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利用榜样示范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群体规范培养而通过的亲社会行为等,并使人们认识到哪些因素制约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促进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影响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生物学因素的气质;二是外部条件的家庭因素,包括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当然,其他各种因素也起作用,而且它们都不是独立影响儿童早期社会交往,它们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这些因素中,气质是个体内因;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属外部因素,父母是外部因素的主要操控者.因此,父母在儿童早期社会交往教育中,应该特别注重儿童的气质,并与儿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和改善家庭环境,为培养儿童早期社会交往能力建构有效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我的班级调查问卷"和"青少年公益心调查问卷"调查了温州、宁波、衢州3个城市五所中学的445名中学生,探讨中观系统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榜样和班级环境对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及过分干涉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榜样示范作用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和秩序与纪律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对27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了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父母亲对子女要有充分的情感上的温暖与理解,只有这种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陈洁 《当代地方科技》2011,(13):162-162
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动因,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许多幼儿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这和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及矫正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从家庭角度研究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矫正。  相似文献   

19.
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反刍思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对安徽省某中学49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欺凌行为的关系,检验特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以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等维度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β=0.0371,t=2.2023,P<0.05;β=0.0265,t=2.2473,P<0.05;β=0.0307,t=2.9403,P<0.01;β=-0.0172,t=-2.0471,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等维度通过特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父亲情感温暖维度通过特质反刍思维中症状反刍的中介作用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其中,特质反刍思维在母亲过度保护与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85%,在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与欺凌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欺凌行为,也可以通过特质反刍思维进一步影响初中生欺凌...  相似文献   

20.
曹莉萍 《科技信息》2013,(8):358-358,359
本文探讨了儿童助人、合作、分享和安慰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发展特点,全面分析了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生物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相应策略,以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