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组织培养在菊花辐射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范家霖  杨保安 《河南科学》1996,14(4):455-459
组织培养应用于菊药辐射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显现机率,增加选择机会,变异分离纯合速度快,育种周期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诱变育种,是继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等育种方法之后,利用物理和化学等诱变因素发展起来的一项育种新技术.随着植物诱发突变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对于诱发突变体在作物育种上的作用,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在诱变剂的应用上,也从单一的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快中子等)、化学诱变剂(如EMS、NEU、NMU等)到理化综合因素的应用.例如、意大利的Scarasciag—Mugnozza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在硬粒小麦上引变出38个在抗倒伏性上明显强于原品种的高产突变系,其中三个最优良的突变系已直接培育成品种.苏联Φ.用化学诱变方法从丰产小麦品种“无茫一号”和“高加索”中获得一系列矮秆突变系,蛋白质含量高达23%—24%.我国浙江省农科院利用~(60)Co—r互射线照射水稻品种“科字6号”,选育出比原品种早熟40天的新品种一“原丰早”,比同熟期推广品种增产一成以上.但是总的来说,辐射和化学诱变剂诱发的有利用价值的变异率仍然很低,一般仅为千分之几.尤其是突变体能作为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的更是少数.因此,当前国内外诱变育种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诱变的有益变异率,从而提高诱变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试验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马铃薯品种L-55、T-66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以期选育出优异的种质资源或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同一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在改良一些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上比较有效。马铃薯的大多数突变都是隐性突变,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15GY,从M2后代群体中评价出41个优株系供进一步鉴定,^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辐射诱变育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方法技术、诱变手段、突变体筛选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已成为种质资源创新、挖掘新基因和培育新品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辐射诱变育种中诱变剂量、突变体类型及主要的突变体选择方法,并对比了各种突变体选择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植物诱变育种的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科研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群众性辐射育种工作已开展起来。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辐射育种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原子能工业和辐射遗传学研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育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常规育种方法以外的重要育种辅助手段之一。它虽然历史很短,但却已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品种改良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目前,在开展群众性辐射育种工作的同时,应注意总结经验和从事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掌握理化诱变因素的应用技术而不断地扩大诱变的效果(特别是控制正突变的诱变率),适当地发挥诱变育种手段在整个综合选育过程中的作用,提高筛选突变体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柏楠 《河南科学》2007,25(5):758-760
研究了γ射线对菊花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菊花品种间的辐射敏感性差别较大,粉紫花色品种突变体较高,而绿色、白色、黄色品种较难诱发花色变异;植株用于诱变处理优于根芽,根芽优于枝条;3种诱变材料适宜诱变剂量为2~3 Gy.  相似文献   

7.
花药培养与多种技术结合选育小麦优良新品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小麦杂交育种、诱变充种、突变育种,花培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不同育种技术的综合比较研究认为:花药培养技术具有快速稳定变异材料的作用,与其它育种技术结合运用效果更好,特别是与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结合,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冬小麦品种PH82-2-2辐射诱变处理,在无零下温度条件下,获得了春性突变后代,选育出农大94118品系,试验结果还指出,冬小麦辐射诱变后获得的春性突变体,性状变异幅度大,突变谱宽,供选择的余地大,是春小麦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辐射诱变改良作物的综合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我国利用辐射诱变改良作物的主要成就。以提高诱变效率为中心,研究提出辐射诱变改良作物的综合技术,并应用于育种。探讨了辐射创造作物种质的新途径,拓宽了辐射诱变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辐射与组培复合育成“霞光”等14个菊花新品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育成了“霞光”等14个菊花新优品种;对品种来源及形态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并对有关育种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离子诱变选育纤溶酶高产菌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诱变育种研究中 ,寻找突变频率高 ,突变频谱广的突变源是一项重要而实效的工作 .离子注入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突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 ,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2 ] .离子注入和其他常规诱变有着明显的差异 .离子注入的同时存在能量传递 ,动量传递 ,离子沉积以及电荷积累过程 .而其他的辐射诱变仅仅是利用能量传递 ;化学诱变则从分子基团的交换考虑 .因此离子注入不仅兼有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的特点和功能 ,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离子种类 ,能量及电荷达到有目的进行诱变的效果 .1986年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余增亮等人发现离…  相似文献   

12.
采用He-Ne激光器对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进行激光诱变育种,对激光诱变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变化,存活率随之变化,输出功率和辐射时间均由正突变率决定。在最佳照射条件(19 m W,16 min)下,得到稳定的阳性突变株BH4。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0 g/L的分批培养中,突变株每克葡萄糖的最终产氢量为260. 7 m L,比野生菌高出28. 9%。酶测定显示,诱变后氢化酶活性增加,这可能有助于提高产氢量。此外,研究了分批培养物中突变体BH4及其野生菌的动力学,其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10 g/L。动力学参数还表明,突变菌比其野生菌具有更强的产氢能力。说明该He-Ne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在产氢微生物领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重离子束辐射是一种新兴的辐射诱变技术,因其操作简单、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等特点,已受到作物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常用的重离子源有C、N、Ne等,不同植物物种、不同部位以及发育阶段对重离子束的敏感性不一。通过结合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技术,国内外已对多种植物开展重离子束辐射育种的研究,获得一系列新种质和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重离子束辐射诱变的基本原理、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作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超剂量诱变育种就是加大诱变剂处理剂量,提高菌株突变幅度,从而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以葡甘聚糖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MY-1为初始菌株,先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进行单因子诱变,再用超剂量复合诱变,经过透明圈法和摇瓶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葡甘聚糖酶的突变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UDMY-25,连续传代培养5次,发酵酶活稳定在5 387.2U/mL以上,较原初始菌株提高了44.8%,该菌株产酶能力处于同领域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促进发展》2012,(1):78-78
本项目实现高空气球发放的持续化和低成本化;依托高空气球平台的成本优势,实现农牧业种子的高空(航天诱变)育种,并进行几种典型种子的高空育种,进行辐射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藻技术减排CO2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对用来固定CO2的微藻进行育种,获得耐受高CO2浓度、可高效固定CO2的斜生栅藻突变株WUST-04,其最适宜生长的CO2浓度由诱变前的5%提高到诱变后的15%.在5L的光生物反应器中初步研究了该微藻的固碳工艺.结果表明,在适宜的CO2浓度下,微藻的CO2固定效率提高了17.5%,最大CO2固定效率达1.846g/d·L.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应用高能电子及紫外线辐射,对果胶酶产生菌Asp.3.396进行诱变选育,经不同辐射剂量辐照后,初步筛选出8.7、uv5、12—1等产酶性能良好的产量变异株。该变异株所产果胶酶,对果汁澄清效果良好,为果胶酶生产菌的优良菌株。同时,经高能电子及紫外线辐射,诱变筛选出2.8—2等白色孢子形态变异株,经传代试验结果表明,变异株白色孢子突变性状稳定。该变异能改善酶液色泽,符合工艺要求:试验还证明,各菌株间所产生果胶酶,对不同果胶的酶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果树多倍体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多倍体育种是利用对自然变异、人工诱变、有性杂交培育、胚乳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培育获得多倍体.多倍体的鉴定以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染色体数目为主.果树多倍体育种中应以合适的倍性作为育种目标,重视多倍体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应用,重视对多倍体嵌合类型的分离纯化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等.  相似文献   

19.
多样化种质资源的利用对于培育高产和理想农艺性状水稻品种显得非常重要.在本研究中,通过研究继代时间、2,4-D浓度和不同外植体对诱变和分化频率的影响,建立了幼穗为外植体、继代培养时间为3个周期(约75d)以及2,4-D的最佳诱变浓度为4.0mg/L的体细胞诱变育种方法.然后利用该方法诱变杂交水稻亲本株1S和中9B,分别成功选育了优良矮化突变株系SV14S和SV9B,为后续的杂交育种提供了优质种质资源.这些育种成果的取得进一步证实了该水稻体细胞诱变育种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小麦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所开展诱变育种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介绍了获得的突变系及特殊粒色小麦,论述了研究所小麦诱变育种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