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的辐射育种工作是从1958年大跃进年代开始的。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群众性的辐射育种科学实验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辐射育种已成为群众性种子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部份和手段。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辐射诱变先后育成了具有早熟、抗病、矮杆、高产等优良性状的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七十个新品种。其中四十二个,已推广三百七十四万亩:如辽宁省育成的水稻品种“熊岳613”较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已推广六十余万亩;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从水稻中籼“二九矮七号”诱发育成“辐育一  相似文献   

2.
辐射诱变育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方法技术、诱变手段、突变体筛选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已成为种质资源创新、挖掘新基因和培育新品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辐射诱变育种中诱变剂量、突变体类型及主要的突变体选择方法,并对比了各种突变体选择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植物诱变育种的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诱变育种,是继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等育种方法之后,利用物理和化学等诱变因素发展起来的一项育种新技术。几年来,我们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组成“三结合”小组,开展这项工作。实践表明,诱变育种是选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快中子电离密度大,能量较备,诱变效果比较好,日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探索快中于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效果,从1974年开始,我们在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协助下,开展了这一试验研究。二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快中子在水稻育种中的诱变效应是肯定的、现把试验的初步结果摘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离子束辐射是一种新兴的辐射诱变技术,因其操作简单、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等特点,已受到作物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常用的重离子源有C、N、Ne等,不同植物物种、不同部位以及发育阶段对重离子束的敏感性不一。通过结合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技术,国内外已对多种植物开展重离子束辐射育种的研究,获得一系列新种质和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重离子束辐射诱变的基本原理、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作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五四○六”抗生菌肥广泛应用后,各生产单位常常碰到各种各样的菌种退化、衰变现象,而影响推广应用效果。近年来,虽做了大量的稀释提纯工作,但仍不能持久,也难以开展群众性的提纯运动。为此,我们在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光辉思想指引下,试验了用紫外线诱变育种——固体平皿法。它比过去的磁力震荡孢子悬液法节省了很多诱变材料与工具,减少了不少繁琐的手续。现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6.
辐射诱变改良作物的综合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我国利用辐射诱变改良作物的主要成就。以提高诱变效率为中心,研究提出辐射诱变改良作物的综合技术,并应用于育种。探讨了辐射创造作物种质的新途径,拓宽了辐射诱变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该项目针对菊花辐射诱变的特点,把组织培养技术导入辐射育种程序,使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开展了菊花的辐射敏感性、无性系变异、愈伤组织离体诱变、突变嵌合体分离等综合研究,总结出一套“复合”育种技术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突变频率(较常规方法提高两倍以上),扩大了变异谱,使突变嵌合体迅速分离,变异保存率提高到65%以上,育种周期缩短一半,在研究设计和育种技术上是一项突破和创新。该技术不仅适用于菊花,对其它无性繁殖植物突变育种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子能诱变育种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据1976年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国以诱变育种手段选育的品种已有184个。到目前为止,我国也已选育了200多个品种或品系。诱变育种的规律、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诱变处理的作物种类很多,有水稻、小  相似文献   

9.
离子束生物工程与植物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是一门首先兴起于中国的生物物理交叉新学科。1986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余增亮研究员发现,离子注入对生物具有诱变效应,井成功地将之应用于诱变育种。从此,离子注入就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和生物改良方法被应用,随之而来的便是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迅猛发展。离子束生物工程学从诞生至今的十余年中,已在生物诱变育种、植物转基因、生命起源和进化以及环境辐射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往往根据生物体桔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促使生物内部结构的变异,反作用于功能,从而有效地控制改造生物。例如,利用理化因素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或植株,诱发农作物内部结构发生突变,选育新的品种,已成为当前作物育种工作中一条重要的途径。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贯彻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方针,从一九七○年起,我们组成“三结合”队伍,开展了水稻诱变育种的研究。经过四年多来的实践,初步选育出几个较好的水稻新品种和一批优良的新品系;同时,还探讨了水稻诱变育种工作中几个有关问题。现主要就后面一个问题摘报于后。  相似文献   

11.
离子诱变选育纤溶酶高产菌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诱变育种研究中 ,寻找突变频率高 ,突变频谱广的突变源是一项重要而实效的工作 .离子注入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突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 ,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2 ] .离子注入和其他常规诱变有着明显的差异 .离子注入的同时存在能量传递 ,动量传递 ,离子沉积以及电荷积累过程 .而其他的辐射诱变仅仅是利用能量传递 ;化学诱变则从分子基团的交换考虑 .因此离子注入不仅兼有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的特点和功能 ,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离子种类 ,能量及电荷达到有目的进行诱变的效果 .1986年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余增亮等人发现离…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核农学在诱变育种、核素示踪技术应用、食品辐照和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害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途径的思考与建议。文章认为我国的核农学正处在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学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来提升我国核农学的发展速度与研究水平。文章强调我国核农学开展学术创新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而支撑这个创新的关键点在于管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马铃薯品种L-55、T-66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以期选育出优异的种质资源或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同一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在改良一些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上比较有效。马铃薯的大多数突变都是隐性突变,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15GY,从M2后代群体中评价出41个优株系供进一步鉴定,^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应用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将会明显地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并可以在解决很多育种任务时节省时间和资金。而诱发突变对于无性繁殖作物却更有重大意义。美国的斯特德利尔最早于1930年报道了有关电离辐射处理苹果的试验。近年来,几乎世界各国都已开展果树诱变育种,尤其是加拿大和法国。迄今,据已在原子能国际通讯社登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小麦育种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走本国小麦育种的道路,实行领导、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专业研究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大搞群选群育,积极改革育种方法,提高育种质量,缩短育种年限,创造了许多优良品种,摸索了一些小麦育种的经验。现仅将赵洪璋同志、庄巧生同志谈小麦育种理论及经验、黑龙江省克山农业科学试验所和我省吕梁地区农科所及本院辐射育种的经验,作一介绍(注)。  相似文献   

16.
对一株拮抗猕猴桃叶枯病的美丽短芽孢杆菌NF2进行He-Ne激光诱变育种,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诱变时的菌龄为摇瓶培养8h,此时菌体没有产芽孢;分别设置不同的诱变强度和时间,确定最佳的诱变条件为5mW,10min,此时菌株的拮抗效果提高了20.63%;SPSS软件分析诱变后菌株拮抗能力可稳定遗传至少15代。He-Ne激光诱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技术,低剂量激光辐射更有利于菌株诱变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60)Co—射线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消毒、食品保鲜、灭菌、灭虫以及生物的诱变育种等方面。关于γ射线对食用菌及有关微生物类群的作用和在食用菌生产中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尚少,有关结论也不一致。本项目属国内首次对食用菌及有关微生物类群的辐射敏感性,培养基的辐射灭菌以及低剂量照射的刺激效应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辐照技术在食用菌生产、培养基的辐射灭菌、食用菌的辐射诱变育种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我国豆类植物的研究利用现状,分析了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提出了加强豆类植物研究和利用的具体措施。应加大品质育种、抗逆育种和专用型品种选育的技术攻关以及豆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种质创新工作。关注豆类植物生产和食品安全问题。采用常规育种、远缘杂交,诱变、航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基因克隆转育手段,培育携带多种突出优异性状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猕猴桃种子高能碳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的最佳辐射剂量,本研究以3个猕猴桃品种(‘东红’、‘红阳’、‘金艳’)干种子为材料,进行80 MeV/u高能碳离子束辐射处理,辐射剂量分别为0 (CK)、50 Gy、100 Gy、200 Gy和400 Gy,比较不同辐射剂量对3种猕猴桃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种子的出苗时间逐渐推迟。3个猕猴桃品种种子的出苗率存在显著差异,‘东红’猕猴桃种子在较低剂量(50 Gy)辐射处理下的出苗率未出现显著下降,而‘红阳’和‘金艳’猕猴桃种子的出苗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大逐渐降低。高能碳离子束辐射剂量与猕猴桃种子的出苗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及幼苗初期生长状况建议猕猴桃种子高能碳离子辐射诱变育种的最佳剂量为40~100 Gy。本研究结果可为猕猴桃种子的辐射诱变育种适宜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Fleming 1929年发现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以来,至今人们已发现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有9000多种田,其中大部分由链霉菌产生,且卡那霉菌产生的卡那霉素等医用和农用商品抗生素就有70多种.人们以uv等物理因素辐射诱变,化学诱变,杂交,转化,原生质体融合等诸种不同方法提高各种抗生素产生菌的产量与质量. uv诱变育种与重组频率高,重组范围大的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虽有不足之处,但由于该方法具有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