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励磁电流环的功率因数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单闭环控制的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特点,指出了其存在的部题.以提高励磁系统动静态性能指标为原则,提出了基于励磁电流环的功率因数控制策略,并对其动静态性能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及实际运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发电机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主要是指由发电机机端电压源取得功率,并使用静态可控整流装置的一种励磁系统。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又指电势源静止励磁系统,其在应用于大型发电机机组中时,具有振动幅度小、响应快、轴系短等诸多的优势。但发电机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谐波污染的问题,给发电机机组以及整个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以上因素考虑,针对发电机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谐波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谐波的特性以及治理谐波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同步电动机励磁模糊控制器利用DSP数据处理能力强的特点,通过FFT算法求取同步电动机的无功和功率因数,实现双闭环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功能.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励磁模糊控制的动静态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PID控制,能够满足励磁控制器的要求,达到国家标准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EX2100励磁系统是GE公司的第三代数字式静态励磁系统,主要用于GE公司的新型燃气轮机的励磁调节,本文对其励磁系统组成及励磁调节模块进行了介绍,与EX2000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王伟 《广东科技》2010,19(4):145-147
本文结合ABB静态励磁UNITROLR5000系统的工作原理及600MW火力发电机组大修工作的特点,从软件操作、试验接线、试验项目等多个方面对ABB静态励磁系统大修进行分析和学习,以便于600MW火力发电机组ABB静态励磁系统的电气维护人员对励磁原理的理解和对设备进行及时正确地维护。  相似文献   

6.
董文明 《科技信息》2012,(27):396-396,398
发电机的励磁系统是同步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励磁系统性能的优劣,其各部件质量的好坏,是影响整个机组安全、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一领域,分析了小型火力发电机组(25MW以下)所主要应用的两种发电机励磁方式——静态励磁和无刷励磁,对其原理和特点进行了介绍总结,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新的模糊自调整PID控制器,应用于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该模糊自调整PID励磁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模糊控制规则的自动调整和完善,并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较常规PID励磁控制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较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EXC9000静态励磁系统调节器在发电机组备用态自动切至C通道的情况,并对其原因分析、处理方法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数学模型中计及发电机励磁调节器静态特性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节点功率误差方程,推导了雅可比矩阵中相应的元素,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计及发电机励磁调节器静态特性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程序,用4节点系统进行了对比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混合励磁发电机并励式结构永磁体磁动势和电励磁产生的磁动势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带凸轴法兰盘的爪极式圆环形永磁体和电励磁组合励磁的并励式发电机结构方案;对发电机各部分进行研究,确定其结构参数,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电路.该混合励磁发电机磁通可调、输出电压稳定、节约铜材、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Buck DC-AC逆变器,提出一种带电流前馈的双环控制器。此控制器设计简单,由于采用全状态反馈的双环控制策略,改善了逆变器系统动态响应性能,提高了稳态性能。此外,电流前馈环的使用提高抗负载扰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双环控制中内环扩大逆变器控制系统的带宽,使逆变动态响应加快,同时也有较高的稳态精度,对负载扰动有较高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坦克炮控这一包含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提出了应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的由电流环和速度环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其中电流环采用常规的PI调节器设计,速度环采用模糊自适应的PID控制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规的控制方法相比,具有良好的静、动态特性,从而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力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非线性控制设计方法——增益规划 (Gain Scheduling,GS)。选择电磁功率 Pe,机端电压 Vt作为状态划分变量 ,将系统运行域分为若干区 ,在各区内的选定运行点上基于局部线性化模型设计底层控制器 ,如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 (L OEC) ,通过对运行域内其它点实施模糊插值运算 ,得到上层全局的GS控制规律。数字仿真结果表明 ,GSEC能很好地适应系统运行点的变化 ,较固定增益的 L OEC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并且可以离线设计 ,在线计算量和存储量均不大 ,利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定量反馈理论(QFT)在导弹飞行控制中的应用,结合自抗扰控制(ADRC)算法对某型号导弹的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通过仿真和鲁棒性验证,以及对PID控制算法和自抗扰控制算法的分析比较,表明设计出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响应特性和鲁棒性.ADRC输出响应的超调小于PID控制,但快速性略差于PID控制.采用ADRC算法设计导弹纵向控制系统的高度保持回路可以得到良好的跟踪效果,其中对升降速率的跟踪几乎没有超调,显示了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动态矩阵控制的截断误差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态矩阵控制(DMC)的模型向量存在截断误差时会使系统产生动态偏差.截断误差越大,动态偏差亦越大,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文中分析了产生动态偏差的机理,提出了一种根据截断误差大小选取不同位移矩阵来校正截断误差的方法,减小了截断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改进后的DMC允许模型向量存在一定的截断误差,从而能以较小的建模时域或较高的采样频率实现高性能的DMC.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几乎能完全消除模型向量截断误差的影响,适用于开环阶跃响应为S形的对象以及开环响应最后区段单调变化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速和载荷分配比分别作为气垫车驱动系统和垫升系统的独立控制变量具有不同的控制要求和目标值更新频率但均可对能耗产生影响的特点,设计了以模糊PID控制器为核心的并行双环控制系统.其中:车速控制跟踪瞬态目标值,目标值更新频率较高,因而设计更加注重动态性能;载荷分配比控制跟踪稳态目标值,目标值更新频率较低,因而设计更加注重静态性能.从减小能耗的角度出发,在载荷分配比控制中考虑了滑转率(车速相关量)的影响,反映出参数协调控制的思想.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设计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气垫车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并实现软着陆;车速控制表现出良好的动态性能,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载荷分配比控制表现出良好的静态性能,有利于降低车辆能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直线电机的动态响应性能,提高电机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使电机稳定运行,基于预测控制理论,设计了适用于直线电机速度环控制的动态矩阵控制器,将传统的直线电机三闭环控制系统中的速度环PID控制器替换为动态矩阵控制器,并分别搭建基于PID速度控制器和动态矩阵速度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三闭环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给控制系统施加阶跃信号,并进行突加负载和突减负载的仿真,将2种控制器控制下的系统响应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当速度环采用动态矩阵控制后电机的响应速度更快,超调更小,使电机速度更快达到稳定。改进后的速度环控制器提高了直线电机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改善了直线电机的动态响应性能,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扰动能力,有利于电机在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运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云台高速、精度等发展特性,本文对云台的伺服系统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系统位置定位的动态性能,提出对三环伺服控制系统加入速度的前馈控制这一方案。首先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建立,根据各个控制环路的等效进而建立系统的三环控制系统,并以此来确定加入速度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系统。对两种控制模型进行simulink仿真,输入相同的激励信号后分别对系统的阶跃、斜坡、加速度的信号响应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加入速度前馈控制后,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云台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而且同时不会影响到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脉冲激励和单位阶跃法测试六维力传感器动态性能时输出力单一,力值大小调节较困难,且负载信号的检测不理想等问题,采用电磁激振原理,致力于谐波激励装置的研制。针对电磁滞后特性,以及电磁激励力随频率增加呈衰减特性,采用双闭环控制方案,即内环为电流环,外环为激励力反馈环,设计了一款六维力传感器动态测试电磁激励力控制电路。该电路测试结果表明电磁激励力输出幅度在传感器工作带宽内保持恒定,完全满足基于谐波激励法六维力传感器动态性能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系统的外框架结构.系统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采用正弦波驱动;电流环采用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驱动逆变器;位置环采用模糊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通过引入切换控制增益的模糊自适应调节方法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抗扰能力.在Matlab下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自适应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的伺服系统有较高的动态和稳态精度;抗扰性能得到加强;消除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