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综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的效果。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以及随访1年粘连性肠梗阻复发情况。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综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127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观察蝮蛇抗栓酶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及疗效的影响,用蝮蛇抗栓酶0.75单位/天静脉滴注,治疗1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与对照组比较.5周后结果显示,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方程K值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82.35%,近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手术中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用药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5.
邓英  张小强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190-190,195
探讨腹腔镜松解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以腹腔镜电切松解粘连及切除粘连带.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尚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手术安全性更高,手术时间更短、脏层腹膜干扰轻等特点.而且使术后肠粘连复发的机会更少,是治疗单纯性小肠粘连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6.
观察蝮蛇抗栓酶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及疗效的影响,用蝮蛇抗栓酶0.75单位/天静脉滴注,治疗1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与对照组比较,5周后结果显示,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方程K值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82.35%,近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抗粘连口服液对家兔术后腹腔FIB及FDP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机理。采用日本大耳白家兔60只,双盲随机分四组,制成肠粘连模型。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大承气汤组,抗粘连口服液组。结果抗粘连口服液明显减轻术后7日腹腔游离FIB的峰值及平均值。明显升高术后FDP峰值及平均值。表明抗粘连口服液通过降低腹腔游离FIB水平达到预防肠粘连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军成 《甘肃科技》2016,(15):103-104
探讨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腹部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甘肃省华亭县中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腹部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23例和对照组29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术后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腹部术后广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在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3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分析得出,利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探讨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的影响。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在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禁止食用食物、胃肠减压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效果。实验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腹腔感染、肠瘘和短肠综合征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更高,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康复速度,并且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腹膜炎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中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对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对20例结核性腹膜炎病人腹腔内注入异烟肼0.1g及地塞米松2mg,以27例未腹腔内注药的病人作对照.结果:局部注药后,腹痛1月内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05).腹水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2),随访至2004年1月未发生肠梗阻病例.结论:腹腔内注入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是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复性小肠梗阻的新西兰白兔模型,要求其肠管的损伤和恢复程度呈现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和同步性。方法选取体重为2.5~3 kg的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52只,其中假手术对照组4只,实验组48只。实验组白兔腹壁肌层切口(疝环的半周长)与待嵌顿肠管宽度相等,将长度为10 cm的末端回肠自腹肌切口处脱出埋置于皮下,形成腹壁嵌顿疝,模拟机械性小肠梗阻。根据肠管嵌顿和松解后的恢复时间,依次将实验模型分为8组,即嵌顿时间2 h、4 h、6 h、8 h组与在嵌顿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松解0 h、24 h、48 h、72 h组。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肠管损伤及恢复程度并进行分级,应用Ridit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肠管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肠管损伤。经Ridit分析,假手术对照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为0.071,梗阻组依嵌顿时间递增排序,自嵌顿2 h组至嵌顿8 h组,各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依次为0.327、0.545、0.735、0.890。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可发现梗阻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各梗阻组间,肠管损伤程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在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梗阻6 h)松解后0 h、24 h、48 h、72 h组的平均Ridit值依松解时间递增排降序,为0.774、0.595、0.443、0.262。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各梗阻后松解组间,肠管恢复程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可复性小肠梗阻新西兰白兔模型很好地模拟了肠梗阻的发展及及时松解后的恢复过程,肠管的损伤、恢复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经典方剂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的效果,从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60例确诊为非恶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加灌肠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加灌肠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肠梗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高药物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黄散(Si-Huang-San,SHS)外敷和封包照射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临床病人分为临床常规(c-convention)组和临床四黄散(c-SHS)组两个组:c-convention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c-SHS组在临床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部外敷四黄散行封包及神灯-TDP照射治疗。大鼠EPISBO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常规治疗(convention)组、常规治疗加四黄散(SHS)组。结果 c-SHS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较c-convention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组大鼠的回肠粘膜损伤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convention组;与大鼠control组、convention组相比,SHS组的24 h小肠推进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鼠control组、convention组相比,SHS组大鼠CRP、IL-8 和TNF-α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加用腹部外敷四黄散行封包及神灯-TDP照射治疗,可提高对EPISBO的临床疗效,促进小肠蠕动,减轻回肠粘膜损伤,降低炎性肠梗阻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为EPISBO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梗阻性大肠癌病人施行Ⅰ期切除吻合的经验.方法将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拟切除的废用肠管行彻底的无污染的肠道减压,采用浆肌瓣行套入式吻合;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方法.结果实验组6例发生吻合口瘘,5例切口感染,无死亡,3 a生存率达70.8%,与传统分期手术38.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羧甲基淀粉海绵体,使用氯化钙和甘油调节海绵体材料的孔隙率和韧性,并进一步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体外凝血性能和体内止血性能进行分析。将优选出的羧甲基淀粉海绵体与电纺膜复合得到止血防粘连屏障,并使用大鼠盲肠磨损模型对材料的防粘连效果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使用电纺膜,止血防粘连屏障可以大大降低粘连等级、强度和发生率,防粘连效果更佳。这得益于在止血过程中,海绵体能够慢慢发生溶胀形成具有一定黏性的凝胶,既可以对伤口产生压迫有助于止血,又可以促进防粘连层贴附于伤口,有效阻止防粘连层移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城市和农村急性肠梗阻的病因演变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451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居住在城市的为城市组,居住在农村的为农村组.结果451例中,城市组258例,农村组193例.全组共有结直肠肿瘤157例,肠粘连152例,斜疝37例,其他肿瘤腹腔广泛转移30例,肠扭转16例,原因不明21例,其他原因38例.结论肿瘤和肠粘连是城市和农村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斜疝和小肠扭转引起的急性肠梗阻农村组高于城市组;加强术前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制剂对小鼠乳腺增生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腹腔注射造模,分对照组、模型组与预防组。模型组与预防组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隔天1次,并且预防组小鼠乳房涂抹百麦外用中药制剂,每天1次,共30天;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隔天1次,共30 d。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变化,乳晕及乳头直径变化,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指标,并取小鼠第二对乳房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预防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乳晕及乳头直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E2水平明显降低(P0.05),P水平明显升高(P0.05);预防组小鼠增生的乳腺小叶、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导管直径以及胞浆面积较模型组降低。结论:百麦外用中药制剂具有预防乳腺增生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雌二醇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幼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将32只4周龄(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各16只。Sham组仅暴露腹腔脏器,不作任何干预;I/R组经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恢复血供,于再灌注30、60、90、120 min每组动物各处死4只取小肠组织进行组织学Chiu’s评分,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结果:Sham组肠组织形态正常;I/R组小肠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缺血和炎症反应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各观察时间点组织学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值在I/R组高于Sham组(P<0.05)。结论:幼鼠肠I/R导致肠组织病理损伤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