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传统的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堪忧,很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校企合作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以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设置课程模块,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职层次的一个专业,它主要为建筑企业培养建筑施工现场一线技术管理型人才。因此,该专业应根据建筑施工企业需求设置能确保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掌握一项专业实践技能的专业项目课程,并让建筑施工企业参与课程教学管理和考核,就一定能为建筑企业培养出实用型的基层技术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陈淑范  闫波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6):47-47,56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针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通过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委托培养等模式,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一体化,企业为高职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潘涛  殷佳琪 《科技资讯》2023,(5):188-191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完善与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型人才出现很大的缺口,如集成电路的后端设计、芯片的封装与测试等方面,均需要职业教育的培养。该文将探讨现代高职教育中集成电路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创设适用于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方式,赋予其具有在高职院校之间集成电路技术专业构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化工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高职化工院校应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化工专业校企合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化工企业融入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专业教学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和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自身问题.为了高职教育能真正办出成效和特色,达到高职化工专业培养目标,高职化工专业应实行校企共建学生能力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高职化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化工技能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基于培养石油化工企业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中,高等数学对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对高等数学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习中的作用进行剖析,继而提出相关改革思路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旅游专业技师作为旅游企业技术工人中的精英,在旅游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岗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旅游专业在对高职生的培养上目标不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是能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也不是一般的普通服务人员,所以高校旅游专业高职学生的培养途径势必进行改革,本文既针对高职旅游类专业高级技师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企合作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是一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教育中产品造型专业课程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面上,分析产品造型专业学生的文化与专业能力的现状,并从专业课程结构的改革及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阐述了高职产品造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模式,着重指出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高级设计型的应用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学科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娟 《科技信息》2008,(36):366-366
为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和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教育应以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学生为目标,使他们成为拥有一技之长,进入企业就能发挥特长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国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加快调整人才类型结构,构建新型的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历史性的机遇。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师生具有计算机技术的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高职计算机专业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帮助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组建网络,创建网站,开发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畅通信息渠道,提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以此为切入点,高职计算机专业与我国中小型企业产学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不断深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资源,提高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和职场竞争力,培养真正受企业欢迎的技术性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
李朋 《科技信息》2012,(36):239-239
当今社会对现代职业人的要求甚高,不但要重专业、重技能,更要重素质、重人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加强以文学为载体的文学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全人格,提升人性与人力的相互统一有很好的帮助。它既可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企业输送大批有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流程,而高职肩负着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强调理论基础,而对实践环节的强调不够,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缺失、专业能力差。为了促进高职财务管理的发展,首要问题就是改变传统高职教育的理念,基于工作流程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和企业实习机会,实现学生时代向工作时代的完美过渡。  相似文献   

14.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因此与企业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专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管理与预期成效四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设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国外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教学经验,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指出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双赢。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解决师资、设施、技术短缺的问题;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解决用人、科研、产品宣传的问题。通过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可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动漫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厘清高职建筑与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现状及趋势,基于浙江某高职院校建筑与设计类专业2020—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比较近三届高职建筑与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率、薪资待遇、与专业相关度、对母校整体满意度等情况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较满意,但企业希望学校能在专业技能和实践实训上加强培育;建筑与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薪资待遇、与专业相关度及对母校整体满意度均较好,但存在专业技能和实践人才缺乏,高质量就业率差,就业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足等问题。为促进建筑与设计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出了优化招聘服务、加强产业学院共建、名师团队育人和师生结对帮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催生了对高端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这对于高职电商专业的学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视角对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探讨提升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加速高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目的是训练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很多企业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学生实验能力普遍较弱,毕业后不能与企业无缝对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从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手段、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实验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徐春艳 《科技资讯》2014,(7):194-194
现如今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地步,逐渐成为了我国培养专业型人才的一线阵地,其中机械设计是高职院校理工学专业中的一类,是需要学生思维能力高度发达的专业,CAD技术的二维作图能力是辅助机械设计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最优工具。本文通过阐述高职机械设计CAD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探究在机械设计中应用CAD技术的手段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