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辉  沈社会 《科技资讯》2007,(34):184-185
直角锥管与矩形锥管相贯件属于较难下料的一类钣金件,为使下料准确,需要精确计算出展开图上各点的坐标,本文通过建立直角锥管与矩形锥管相贯件展开图的数学模型,获得了展开图上各点坐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新57H在常温下底部点火药包、计算机打印纸封孔的点火管、硝化棉软片封孔的点火管,线性点火具4种点火结构的装药以及低温条件下底部点火药包、计算机打印纸封孔的点火管、硝化棉软片封孔的点火管、线性点火具、变点火管孔径以及变点火药量6种点火结构装药的射击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不同点火结构下,初温对装药燃烧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新57H选择合理的装药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环形窄缝通道内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间隙为1 05mm和1 55mm的垂直环形窄缝通道内,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内、外管通电加热,进行了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点的实验研究.实验压力范围主要为2~4MPa,质量流速为40~80kg·m-2·s-1.由内、外管热流密度的比值得到了出现干涸点的判据.实验中还研究了压力、质量流速和进口条件对干涸点处含汽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对外管单面加热时,发现质量流速增大,临界含汽率减小;当进口含汽率增大时,临界含汽率增大;在相同的情况下,外管出现干涸时的截面含汽率大于内管出现干涸时的截面含汽率.根据实验数据对原苏联古塔杰拉奇圆管的干涸点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适合于计算环形管道干涸点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U型埋管系统地下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热源模型,建立了无限大区域内U型换热器与土壤间非稳态传热的二维数学模型.以天津地区的U型垂直埋管实验得到的数据作为参数,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得出该地区土壤源热泵间歇运行6年的土壤温度分布规律:距离地埋管最近的1,m点其变化速度最快、幅度最大;随着典型点与U管的距离增加,其变化速度及幅度都将减小;距离地埋管最远的7 m点其温度几乎不受热泵系统运行的影响,始终维持在初始温度14.5,℃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分析了冻结管断裂的原因。通过对冻结壁的受力分析,着重讨论了段高、冻结温度及暴露时间对断管的影响,并结合冻结管材质实验,对目前现场使用的两种冻结管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提出了防止断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PVC管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塑料制品,主要采用挤出成型工艺生产。作者从PVC硬管的加工流程出发,分析其加工条件、主要工艺因素和操作过程,并提出进行PVC硬管挤出成型生产的主要控制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斜轧扩管机特殊的空间结构,采用条件极值法确定轧辊辊面孔径点位置,解析出孔径点的空间坐标,据此建立斜轧扩管变形区的孔型开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求解出与轧辊孔型开度配套顶头的平整段锥角.结果表明,利用斜轧扩管机顶头平整段锥角计算方法获得的理论数值与实际生产工具参数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在海洋油气集输过程中,管路中易形成强烈段塞流,从而导致管线的机械损坏、加剧管壁腐蚀等危害。为了消除这种危害,对海洋油气集输系统中带有水平管的下倾管-立管系统强烈段塞流压力波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装有水平管段的这种管路系统与没有安装水平管段的系统相比,其压力波动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立管中部测压点压力波动曲线在喷发时刻产生急剧上升的压力尖端,折算液速对压力尖端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而折算气速变化对压力突增尖端的影响不大;二是在低的折算液速条件下,下倾管底部测压点最高压力大于其他所有测压点的压力,随折算液速的增大,该点的压力变小,达到正常值。  相似文献   

9.
钢悬链线立管触地点区域管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悬链线立管(SCR)与海床土体的相互作用对立管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运用ABAQUS软件模拟了不同沟槽形状时管道初次侵入土体,得到了土体的p-y曲线.考虑海床土体竖向非线性、沟槽侧向作用力和沟槽回填土的影响,建立了SCR与海床土体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立管整体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沟槽形状不同时,土体反力曲线不同,SCR动力响应不同;管土接触面积越大土体的竖向反作用力越大;沟槽土体的回填能减小触地点弯矩幅值,能够调整整个立管的弯矩分布,从而减小立管触地点的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冲击波在隔板中的衰减规律及点火药点火临界条件的研究,找出了在雷管输出冲击波引燃点火药的条件下,延期药精确燃烧的技术.从而提出了引信用全密封延期管的设计方案,并研制了延期时间和精度为(100±20)ms的全密封延期管.文章还提出了不同延期时间系列全密封延期管的设计思路.解决了引信界提出用雷管输出引燃延期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钢管混凝土桁架式拱桥多采用主支管直接相贯焊接的空间节点构造型式.管节点连接处应力集中使节点成为整个结构的薄弱环节.基于此,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利用圣维楠原理对四管桁架拱桥中的三种典型节点进行了局部受力分析,分别考虑了主管与支管夹角、主支管管径比和主支管管壁厚比三个参数对节点构件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编织线经手工编织成环形网状结构血管内支架,冠峰连接处分别采用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管封套黏结和4014医用胶水黏结.通过测试两种支架的扩张性能、黏结点牢度、径向压缩性能及体外降解性能,探讨黏结点工艺对血管内支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CL管封套黏结的PLA血管内支架的黏结点牢度与压缩回复率较高,且扩张性较好,但径向压缩力较低,径向压缩性能及体外降解性能与4014医用胶水黏结的PLA血管内支架相似,PCL管封套黏结的PLA血管内支架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关联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现有关联式预测值与6.34 mm和2.50 mm小管径换热管内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对6.34 mm换热管的适用性明显高于2.50 mm的换热管.相对而言,Zurcher修正的Kat-tan-Thome-Favrat模型对于6.34 mm换热管适用性最好,该关联式80%的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点的偏差在±30%内.但对于2.50 mm的换热管只有40%数据点偏差在±30%内.根据实验结果,开发了适用于小管径换热管的基于局部油浓度和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在制冷剂中的实际存在状态及对制冷剂换热的影响规律,且物理意义明确,对于6.34 mm和2.50 mm的两种换热管,其预测值与90%以上的实验数据的偏差均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4.
为更加全面的描述简支梁加载变形情况,采用不锈钢扁管加载实验模拟简支梁加载过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不锈钢扁管变形前后的点云数据,并假设变形沿着变形后曲面法线方向发生,将变形前的点云数据利用移动最小二乘投影法投影到变形后的曲面上获得变形数据.同时,利用TS30高精度测量机器人设置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点云变形分析方法的精度与TS30相当能够探测毫米级变形.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述了当前和未来连续管钻井技术中后些新概念,新装置及特点,主要包括连管钻井系统的地面装置,多CT钻柱,井下工具,钻头及连续管钻井节约的潜力。指出了连续管钻井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研究和开发RTD系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C型弹簧管(CBT)上各点处纵、横向应变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弹簧管——直弹簧管,考虑了直弹簧管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实验测量了这种直弹簧管的横向应变-压力特性,并与C型弹簧管的应变-压力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弹簧管的横向灵敏度大约分别是C型弹簧管纵向和横向灵敏度的5.2倍和3.6倍,而且直弹簧管的横向应变与外加压力之间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做好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最终落脚点,是科研战线的最前沿.本文分析了高校基层科管工作的基本特点:身份双重、矛盾突出、任务繁重,同时提出了搞好基层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28日22点18分,水平定向钻铺设福州阳岐河工程顺利结束,创下福建省内应用定向钻机一次性穿越铺设长度260m、管径500mm PE污水管的施工记录,在省内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文就该项工程的概况、特点,定向铺管钻机选择、铺管施工等做简要总结和分析,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图像处理方法对立管末端进行定位.通过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搭载水下摄像头捕获立管末端的实时运动图像,图像模式匹配程序根据固连在立管末端的标识图案的形状进行匹配,并从图像中将标识图案区分出来,再利用图案中心点坐标信息和投影关系计算出立管标识点和井口相对于摄像头的三维坐标,进而得到世界坐标系下立管末端与井口的相对位置.通过水池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定位准确且具有实时性,可以应用于自动立管入井控制.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直径为30 mm的可组装式透明涡流管以实现主流道可视化,并采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LDV)技术得到子午面时均流场.研究了不同冷流比(0.1~0.9)、主流道长度(360、600、900和1 200 mm)、入口压力(0.01、0.02 MPa)下的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分布,特别是折返流边界对能量分离性能的影响.LDV结果表明,时均轴向速度分布具有较好的轴对称性,不同压力下流动结构具有相似性,径向速度远小于轴向速度.增加冷流比会导致折返流边界径向膨胀,揭示了在过短管和过长管中两种能量分离恶化机制——过短管中折返流面过厚,过长管中轴向滞止点向冷端靠拢.该结果验证了以往所提出的优化准则,同时可以说明滞止点并不是涡流管中的一种基本流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