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陕北斜坡东南部D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长8段储层油藏分布的沉积相、岩石相、岩石物理相等主控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致密砂岩油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分布的相控作用及其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段储层发育的油层多为被致密砂体或泥岩包围的薄油层,石油呈叠置连片的准连续分布。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储层的石油分布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石油主要分布在砂体厚度和砂地比均较大的优相区;沉积颗粒较粗的细砂岩及以上级别的优质砂岩类地层控制着长8段储层的石油富集与成藏;相对高孔渗的优质储层控制着长8段储层石油的富集部位;优相带内致密岩体背景下的相对高孔渗砂体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储层石油聚集的最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断裂附近的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将油源断裂填充物相对较少的部位和油源断裂断层面凸面脊分布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的综合预测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3条油源断裂共发育5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F1油源断裂发育4个输导油气的有利部位,F2油源断裂仅发育1个有利部位,F3油源断裂不发育输导油气有利部位。这些油源断裂输导油气的有利部位处或附近有利于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板南斜坡带分层系地层研究,明确板南斜坡带发育沙河街组多套地层的岩性变化带,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通过对板南斜坡带沙三段沉积特征和储集特征的研究,发现板南斜坡带沙三1发育深水浊积水道砂岩体,探索性的应用相干切片、地震属性分析、三维立体显示及Voxel体追踪技术等追踪、预测浊积水道砂体的展布,成功预测了板南斜坡带浊积水道砂体空间展布,指导钻探获得成功。通过对板南斜坡带的勘探实践,总结出在成熟区带寻找隐蔽油气藏特别是浊积水道砂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测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及小层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分析肇源南地区断裂发育特征,探讨不同期次断裂对扶余油层沉积砂体的控制作用,结合油水分布特点研究肇源南地区断裂密集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肇源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由中期和长期发育断裂组成,受基底断裂控制平面上呈8条密集带分布。在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期东部断裂密集带北北西向断层复活开启,而西部断裂密集带仅边界断层复活开启。受基底断裂和长期同生断裂共同控制,西部断裂密集带与河道砂体呈高角度相交、或河道砂体在边界断层上升盘长距离延伸2种关系;而东部断裂密集带与河道砂体呈低角度相交。肇源南地区扶余油层油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中的油在浮力作用下沿被河道砂体沟通的断裂密集带长距离侧向运移至肇源南地区,在断裂密集带附近的断块、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断裂密集带上油输导方式及聚集部位受断层活动性质、及密集带与河道砂体组合关系控制:东部断裂密集带上开启性断层与河道砂体形成"输导断层-岩性"输导体系,密集带内断块、及两侧断层岩性圈闭均有油聚集;西部断裂密集带上边界断层上升盘一侧形成"边界断层-岩性"高效输导脊,由密集带2侧断层岩性圈闭向内部断块含油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5.
在大庆油田外围勘探区块中,塔南—南贝尔凹陷是一个潜在有利勘探区块.石油地质背景复杂,前期资料少,为查明研究区的油气分布,需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准确的沉积模型.根据岩芯观察,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研究区水动力学特征、构建沉积相模式,预测砂体分布范围;利用地震属性分析,预测井间砂体展布范围.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对全区南一段和南二段地层单元的沉积相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塔南—南贝尔凹陷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是研究区内最为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6.
以构造、层序和沉积研究为基础,从"层序控砂"和"微相控储"的角度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探讨松南长岭地区坳陷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旋回控制油气富集部位,重点含油层位靠近成熟烃源岩;沉积相控制有利储层发育区带,主要含油区呈环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区域,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中的油气显示较多,且含油气性较好,为有利储集相带;基底断裂带和有利油气聚集区紧密相联,含油气带主要受继承性发育的基底断裂控制与影响;油气富集与地层展布形态、圈闭类型密切相关,中部平缓区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发育带,东部构造反转区为反转上倾尖灭的岩性和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发育带,而西部斜坡区于西掉断层上升盘,可形成低幅度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以沉积岩石学与地震沉积学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物性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歧南斜坡沙一段中部砂体开展细分地层对比,探讨砂体分布规律及优质砂体主控因素;利用正演技术和反演技术,刻画优质单砂体,研究优质砂体发育区分布与演化特征。提出将沙一段中部细分为4个砂组,并确定了主力砂组;受南部埕宁隆起和Ⅲ级坡折带控制,中斜坡发育重力流水道,分布东西两支砂体带;岩性对物性控制作用明显,中细砂岩物性好。歧南斜坡区沙一段中部重力流水道优质砂体具有东西两支、三期展布、四个优质砂体发育区“左右迁移,此消彼长”的分布与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贝尔凹陷油藏形成过程及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自生伊利石Ar和K同位素测年资料,结合储层埋藏史和热史,将油藏按成藏期分为早期和晚期2种,早期油藏主要形成于伊敏组沉积晚期,剖面上主要分布在基岩、铜钵庙组和南一段,平面上贝中、苏德尔特、霍多莫尔和呼和诺仁4个油田皆有分布.晚期油藏主要形成于伊敏组沉积末期~青元岗组沉积时期,剖面上主要分布在大磨拐河组和南二段,平面上仅分布在贝中和霍多莫尔2个油田,早期油藏形成过程中油富集主要受到3个方面因素的控制:源岩区控制着早期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是早期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早期油气藏形成提供了储集空间.晚期油气藏形成过程油富集主要受到3个方面因素的控制:南一段源岩区控制着晚期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反转构造是晚期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长期发育断裂为晚期油气藏形成提供了输导通道.  相似文献   

9.
贝尔凹陷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源圈空间配置存在源内圈、源下圈正上方、源外圈侧方和源下圈侧上方4种关系。不同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类型不同:源内圈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长期发育断裂;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被断裂错断的水下扇砂体;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是早期伸展断裂构成的不整合面。油运移输导通道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源内被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沟通的洼中隆、断鼻和洼间隆是源内圈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2)源上被长期发育断裂沟通的反转构造是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3)源侧被早期伸展断裂作为不整合面沟通的洼间隆上的基岩潜山是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4)源外被断裂错断水下扇砂体沟通的断阶带是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沙南凹陷新生代断裂活动特征以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研究区主要断裂的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开展研究,并对断裂活动对烃源岩、储层、圈闭及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研究区断裂可划分为三级及上、下两套断裂系统,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期是断裂活动高峰期;高活动速率主要同沉积断层下降盘为优质烃源岩发育区,凹陷北侧不同类型断层边界决定了多种类型砂体发育模式,断裂作用控制了构造及岩性圈闭的形成,断裂及断裂砂体耦合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发育凹陷内部中央隆起区南北两侧“断控”双通道近源成藏、凹陷北侧陡坡带“断-砂耦合”阶梯状网毯输导远源成藏、凹陷斜坡下部“断控”前缘砂体源内成藏三种断裂控藏模式;凹陷北侧深层岩性圈闭、凹陷北侧陡坡带中浅部构造圈闭是后续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1.
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信洼陷古近系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频繁变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广泛,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5种类型.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部洼陷带、北部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和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带,断层-岩性油气藏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于鼻状构造带,火山岩油气藏分布于火山发育带.阳信洼陷有利的构造环境———沉积体系、充足的油气源条件、储层物性条件、断层(裂)体系的沟通或侧向遮挡、有效的直接盖层及生储盖的有机配置等优越条件是控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300条地震剖面、672口测井曲线、6口井岩心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层特征及运动期次、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探井试油和试验区动态资料分析认为,T2断层受控于基底断层具有平面密集成带、剖面"似花状"组合特征,且油气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多为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沉积微相研究表明三肇凹陷南部扶杨油层为西南保康沉积体系而非多物源交汇区,属于典型的河控浅水缓坡三角洲沉积体系,即主要储层为分流河道砂体,且主要含油目的层扶Ⅰ油层组为向上逐渐退积的演化序列.明水组末期青一段源岩达到生油高峰,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油源断层下排,首先充注断层上升盘一侧河道砂体,即断层密集带两侧上升盘为油气运聚富集区,而断层密集带内多为地堑式组合,不利于油气聚集,在成藏模式指导下刻画出47个有利圈闭,预测新增石油地质储量0.5亿t.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成藏条件优越,具备大面积含油特征,该区勘探程度低,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为明确玛东斜坡油藏富集规律,进一步深化该区油气勘探,综合运用钻井、岩芯、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古地貌恢复、沉积相刻画及含砾中-粗砂岩储层预测等技术,对达巴松扇北翼DA13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特征、主控因素及勘探领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为断层岩性油藏,主要受大型宽缓平台区、坡折、前缘有利相带及断裂共同控制,具有“构造控聚、坡折控砂、断层-岩性控藏”的成藏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成藏条件,明确了达巴松扇南翼与北翼具有类似的成藏背景与条件,通过单井相与地震相分析,指出了达巴松扇南翼坡下前缘有利相带广泛发育且发育多个断层-岩性圈闭,勘探潜力巨大,是下一步拓展玛东斜坡百口泉组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拐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成藏条件认识模糊的问题,以钻测井、地震、微观测试分析为手段,对百口泉组油藏的烃源岩、储层、盖层、运移条件以及圈闭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拐斜坡区百口泉组油藏存在多套烃源岩为其供烃,以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为主;存在物性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同百三段发育的大套泥岩形成的盖层相互匹配,组成有利储盖组合;断裂、高渗砂体、古地貌以及异常压力环境为油气运移创造条件,控制油气疏导路径;形成高部位构造-岩性圈闭以及斜坡带和低部位岩性圈闭两种圈闭类型;利用古地貌、沉积相、断裂平面图以及压力系数平面图进行叠合,划分出3个有利成藏区,为百口泉组勘探提供方向,指出成藏II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储层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牛地气田储层沉积背景 ,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石相、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 .表明 :辫状河三角洲是由湍急洪水控制的 ,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 ;分流河道砂体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 ,在垂向上构成良好的自生自储组合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峰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段的庆阳鼻褶带上,其主力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以岩心资料为主,结合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了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及粒度分布等特征,认为长8期发育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且以水下三角洲亚相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等.建立了三角洲的垂向相序,文中还探讨了沉积相与含油性的关系,为储集相带的预测及下一步的勘探奠定基础,为大规模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以大情字井油田为研究区,探求其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综合分析了岩心、录井、地震、测井等资料,运用“相-势-导三元控藏”理论,在对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沉积演化背景、沉积微相、储集层特征、压力势、流体势与输导体系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各控藏要素及其配置关系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指出“相-势-导”有利配置区,并提出以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要储集岩的富烃凹陷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规模大,储集物性好,是有利沉积相带,凹陷的斜坡带是紧邻烃源灶的流体低势区,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区内断层与层状砂岩的组合形成有利的“T”形输导体系;油气在流体势的驱动下,经“T”形输导体系运移至凹陷的斜坡带有利相带内汇聚成藏;区内油藏类型具分带特征:向斜西翼主要发育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向斜东翼主要发育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Lunnan heave had experienced denudation during late Caledonian and Hercynian movements and reconstruction during Indosinian movement. Lunnan heave and its circumference areas are located on the direction of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experienced three reservoir formation cycles that are divided by wave cycle: The first reservoir formation cycle is characterized by breakage, the second by alteration, and the third by enrichment. Three layers of dissolving-cave developed on the vertical in Lunnan area. Development degree of slit-cave system and their connectiv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control petroleum enrichment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 The area where dissolving-caves are communicated by silts and faults was a fine petroleum enrichment area, and water was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area with isolation cave while drilling because of no oil and gas origin. The top part of the faulted-horst as a leaking area is bearing water area, and the higher part of slope nearing the top part of the faulted-horst as a high seepage area is a heavy oil area due to lack of fine caprock, and the lower part of slope and the platform are light and condensate oil area. The area with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s the favorable area to explore original carbonate reservoir formed in the earlier stage. The best favorable petroleum enrichment area for carbonates is surrounding Lunnan heave along the slope down to the direction of sags. The precondition to discover petroleum in carbonates is accurately prognosticating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silts and caves, and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exploration success ratio is accurately recognizing silts and small faults.  相似文献   

19.
 变换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重要地质构造。金湖凹陷西斜坡存在崔庄变换带,为了研究崔庄变换带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分析了西斜坡构造演化历史、断层生长特征及沉积相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换带的构造分区、沉积分区作用及其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崔庄变换带是控制阜宁组油气藏的重要因素,古近纪阜宁期是崔庄变换带发育的主要时期,变换带是凹陷侧向物源的入口,控制砂体的展布方向,并且是西斜坡南北分区的界限,变换带两侧构造、沉积存在很大差异。变换带的砂体连通性好,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崔庄变换带兼具油气运移和储集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利用桑托斯盆地41口井的岩芯、薄片等资料,明确了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包括以微生物作用为主的微生物礁叠层石灰岩和以机械成因为主的生屑滩贝壳灰岩两种类型。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整体上属于孔隙型灰岩储层,孔隙度整体上属于中等-好,渗透率中等。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并受后期溶蚀改造。根据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介形虫古生物等资料分析,总结出桑托斯盆地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主要受湖水古盐度、古构造格局和沉积相带3种因素控制。其中,湖水古盐度控制储层成因类型,古构造格局控制储层宏观分布,沉积相带控制储层物性特征。预测了桑托斯盆地东部隆起带和中央拗陷带的低凸起是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有利区带,对该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