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降低有源部分容量的混合电力滤波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更经济地滤除电网中的谐波电流,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电力滤波器结构。与普通的混合滤波器相比,其有源滤波器的容量和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无源滤波器承受了电网电压,而LC构成的基波谐振支路分流了无功电流,使得有源滤波器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大大降低。在所提出控制策略的作用下,该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网谐波电压产生谐波电流并阻止负载谐波电流流入电网侧。由PSCAD/EMTDC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中的有源滤波器的容量仅为滤波器总容量的2.11%,而滤波器投入后电网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仅为4.15%。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换流站的交流侧谐波造成了电能质量下降的问题,在传统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结构——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HAPF).即将有源电力滤波器(APF)部分与基波谐振支路并联后,以一双调谐滤波器作为注入支路,同时又独立挂载一双调谐滤波器,以无源电力滤波器(PPF)滤除一部分谐波,APF部分滤除一部分谐波.从注入支路的阻抗特性、无功静补偿能力、谐波抑制特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几个方面分析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优越性,并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对所提的新结构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预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预测控制对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电流进行控制.根据预测控制的3个基本特征,即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对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电流闭环进行设计,使电网中的谐波电流得到了很好的补偿.通过对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时域分析,得到了电流预测控制的内部模型结构,并根据预测控制理论对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流控制环进行了研究和实现.电流预测控制采用实际输出与预测模型输出之间的误差进行反馈校正和滚动优化,克服了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精度和鲁棒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注入式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injection type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IHAPF)因存在基波谐振支路,使得有源部分不承受基波电压,适用于高电压、大容量配电网谐波治理的特点,对注入式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论述注入式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采用直接功率控制的可行性;根据瞬时功率理论,将检测出来的谐波功率作为参考信号,使滤波器实际输出的谐波功率跟踪参考功率,从而达到谐波治理的效果。对系统参数进行设计,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省去了谐波电流检测和复杂坐标变换,提高系统动态控制性能;所采用的直接功率控制在IHAPF谐波补偿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压配电网大功率非线性负载谐波治理问题,提出一种用于10/6.6 kV中压配电网的新型大容量混合型电力滤波器(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HAPF)。它由有源滤波器(activepower filter,APF)、基频谐振电路(undamental resonance circuit,FRC)和无源滤波器(passivefilter,PF)3部分组成。APF和FRC并联后直接和PF相连,而未使用变压器。FRC用于吸收流过PF的基波无功电流,使流入有源滤波器的电流大大降低。APF采用基于二极管中点箝位式(neutral-point-clamped,NPC)三电平结构,使有源滤波器的工作电压大大提高。对该混合型滤波器滤波原理、无源滤波器的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有源滤波器非常适用于大功率非线性负载的谐波抑制。  相似文献   

6.
先进电流检测方法和控制策略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先进电流检测方法和智能控制的混合有源滤波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谐波检测方法,针对电网电流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等特点,在传统的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系统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模糊PI控制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网电流的畸变率.通过对有源滤波器投入前后电网波形的比较可以看出所提出的智能型混合有源滤波系统大大改善了传统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对负载产生的各次谐波均具有良好的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7.
由无源滤波器(PF)和小容量的有源滤波器串联组成的并联型混合有源滤波器(PHAPF),能较好地提高PF的滤波性能,并克服单独采用有源滤波器造价高的缺点.基于系统谐波电流反馈控制方式的PHAPF能有效地补偿负荷电流的谐波分量,但会使补偿后的负荷节点电压产生较大的畸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节点电压畸变分量反馈控制的PHAPF控制策略,可以在有效补偿负荷电流谐波分量和校正负荷功率因数的同时较好地抑制负荷节点电压畸变.数字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进程的不断推进,所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负载电流中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含量高,不仅会损坏电气设备、影响电力机车正常运行,还会对电网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适用于电气化铁路谐波补偿的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本文分析有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结合电气化铁路负荷特性确定了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拓扑结构;研究了自适应谐波检测算法,利用MATLAB建立了电力机车电流源模型,并对谐波检测算法进行仿真;分析了控制策略,采用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对整个混合型APF系统进行了仿真,证明其具有良好的谐波补偿性能。  相似文献   

9.
电力有源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电力有源滤波器(APF)直流侧电压的有效控制,本文通过三段式软启动建压措施克服装置投入瞬间的冲击电流,并从主电路的拓扑结构找到直流侧电压的取值方法,提出了基于电压偏差平方值PI控制的策略降低了装置的空载电流,改善了补偿效果.样机的实际运行工况验证了系统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对电力有源滤波器的研制以及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频开关电源滤波器的基本结构,然后结合混合滤波器模型,分别设计了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并分别对各组件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算法混合有源滤波器参数的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混合有源滤波器(hybrid active pow erfilter,HAPF)参数匹配以及无源部分和有源部分容量的合理分配,提出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多目标满意优化设计方法,较为全面地考虑HAPF的容量、滤波效果、无功补偿等因素,使得多目标参数求解达到协调满意的效果。优化结果表明:有源部分容量仅为滤波器容量的6.4%,电流总畸变率降低到0.8%,同时满足系统无功功率需要,降低了HAPF系统的投资,提高性能价格比,达到HAPF实用化及谐波抑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实验发现,棒在颗粒物质中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具有准周期振荡性质. 根据颗粒物质的剪胀性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物理模型,建立了平均体积分数振荡方程和滑动摩擦力振荡变化关系式,理论计算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将直接求得的复本征值方程的解与由微扰理论得到的一级和二级近似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微扰法是相当好的近似方法 ,它们给出了与精确值符合相当好的数值结果 .同时还表明微扰法的二级近似结果对一级近似结果的修正很小 ,一级近似已可以给出足够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尿素诱导的蛋白质变性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典型蛋白质变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在蛋白质变性研究领域中普遍使用的二态模型所描述的过程,与真实蛋白质变性过程并不相符.在分析已有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反映蛋白质变性过程特征的新表示形式.这一形式表明蛋白质分子变性是一个构象渐变的过程,同时强调在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均处于相同的构象态.从尿素分子与蛋白质肽链上的相邻二肽形成双氢键的假设出发,利用吸附反应动力学方法,得到了描述蛋白质变性特征的物理量与尿素浓度关系的表示式.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说明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尿素导致的蛋白质变性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于光滑水平面上小球与均质自由杆的碰撞系统,选取碰撞时细杆的质心以及细杆和小球的质心作为两个不同的参考点,分别写出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得到的结果,证明两个结果是等价的,因而系统对任意参考点的角动量都守恒。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反射全息滤光片的性能,结果表明,反射全息滤光片不仅具有高光密度(大于4D)和窄带宽,还具有很好的调谐性能,同时,对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两种耦合液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非均匀介质耦合波理论模型更加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微扰理论和多层分析法得到了金属包层波变折射率介质波导导模的传播常数的一级和二级近似结果,同时直接求得了复本征方程的解,将两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微扰法是相当好的近似方法,它们给出了与精确值符合相当好的数值结果。分析结果还表明微扰法的二级近似结果对一级近似结果的修正很小,一级近似已可以给出足够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在摩擦理论的研究中出现的与欧拉-加仑定律相反的现象,以及多年所做实验结果。论述了研究静,动摩擦系数的关系在当今某些领域中的意义,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古典摩擦理论的适用范围与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