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选取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呼和吉林湖西有植被带分布的高大沙山(高差约420m),对其背风坡沙层进行采样和分析,探讨其粒度组成特征、沙层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所表达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高大沙山背风坡沉积物粒径较其他沙漠粗,4个4m深的剖面中部和下部出现3%~5%的较高含水量层段,植被带的发育也指示沙山较平缓处存在较高含水量层段,其中的水分会向下运移,证明该区大气降水通过入渗能够成为地下水和湖水的补给来源;上层植被带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粗,表明该物质是近期风沙活动的堆积物,指示高大沙山仍在移动,4个剖面平均粒径、各粒级含量的垂向变化也表明沙山在活动;4个剖面的粒度随深度呈现明显的粗细变化,反映风动力的强弱波动;海拔较高的剖面沉积物平均粒径由下向上呈增大趋势,反映沙山的活动有增强的趋势,海拔高的剖面细沙含量与中沙含量的比值大于海拔低的剖面,指示从长时间尺度看该区风动力由强变弱.  相似文献   

2.
风成沙波发育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元胞自动机方法,对风成地貌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得到的床面形态同实际的沙漠景观很相似.结果显示:沙纹,沙丘及沙山相互嵌套的结构是风沙系统在不同尺度上同时表现出来的具有分形几何特征的自组织行为,这说明风沙运动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24个具有年代控制的全新世剖面的孢粉记录后,得出以下主要认识:一是孢粉资料揭示出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的全新世植被类型存在差异,在基岩山地和河谷地带全新世曾发育有森林植被,而黄土塬面上和黄土/沙漠过渡地带全新世植被以草原为主,未见森林植被.二是考虑到年代误差范围,尽管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单元的全新世植被类型不同,但植被变化反映的环境演化格局基本一致,即早全新世黄土高原气候较干燥,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气候又开始变干.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长江中游发育末次冰期的风成堆积序列.彭泽红光、小学剖面为黄土状土→中细砂堆积,其间夹有4个淤泥层;沙场剖面,为厚层的中细砂,有4个砂质亚粘土和(或)湖相淤泥夹层.OSL与~(14)C_(org)测年揭示,前者对应末次冰期早、中期,后者为末次冰期中、后期的堆积.粒度与元素指标揭示,两剖面物质组成具有统一性,可能指示沙山堆积具有统一物质来源.推测这个源地是沙山上风向的长江河谷.小学剖面黄土状土是沙山发育过程中在下风向的衍生堆积.  相似文献   

5.
响沙之谜     
在内蒙古拉达特旗以南罕台州河西侧的响沙湾有座奇特的沙山,当你踏上沙面向下滑,脚下就会发出神奇的嗡嗡之声,轻则像击鼓、吹号,重则如飞机轰鸣.慕名前往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已成为有名的旅游点.传说很久前,这里有座宏伟壮丽的寺庙,一天夜里刮起狂风,沙石横飞,将寺庙埋在沙漠之中,而喇嘛们至今还在沙底下诵经、击鼓、吹号…….为了揭开响沙的秘密,我有幸前往考察,体验  相似文献   

6.
乌兰布和沙漠形成时代的初步判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和沙漠北部出露的剖面记录,初步确认了全新统风成砂沉积层的划分,并据此作14C测年分析,认为全新世风成砂至少形成于2个时期:早全新世,14C年龄为距今7255a之前;晚全新世,14C年龄为距今2255或2630a以近,两期风成砂之间则是一个湖沼广泛发育的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形成时代的初步判定,至少可以认为在人类大规模开垦的汉代之前沙漠就已形成,且已经历了风成砂一湖沼的变化过程,说明沙漠的形成仍是以自然因素为主的过程,人类活动影响只是一个叠加于其上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90 年代前内蒙古高原环境演变研究的成果,分析并总结了90 年代以来的研究新进展,认为在沙漠成因与时代、沉积环境分期、内陆湖与环境变迁、季风尾闾波动、全新世环境重建及农牧交错带环境变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内蒙古高原环境演变研究,将会围绕区域分异的边缘地带,以湖泊和沙漠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开展,将主要以中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环境重建、提高空间分辨率及加强预测研究为主要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8.
位于鄱阳湖流域的长江、赣江等河谷、河漫滩的下风方向,由于处于冬季风强烈的东亚季风区,在高频率出现的大风、强风天气情况下,受风力吹蚀作用,常形成区域性的沙山堆积.沙山纵向垄状地形发育,其上风方向,槽、沟与碟形坑等侵蚀地貌发育,其下风方向,纵向沙垄发育.通过对样品的光释光年代测试和粒度频数分析,浅析星子PBL剖面的小冰期风积地层,揭示了小冰期晚期持续近60年左右的一次冷期,这个冷期以突变开始,以渐变结束,其清晰程度在其它地质记录中是不曾发现的.研究发现鄱阳湖沙山纵向沙垄往往具有缓倾斜的前积与侧积,层理(薄层与细层)往往较稳定,对揭露冬季风气候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以其存在世界上最高的沙山以及约100个湖泊而著称.现今湖面海拔一般为1 150~1 200m,前人研究认为在过去3万年以来的某些时期存在更高的湖面.假设沙丘洼地的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可以根据现今湖泊洼地的三维形态来模拟高湖面时期的湖泊群分布特征和总面积.以90m分辨率的DEM数据为基础,对若干典型洼地等高面面积随高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可以用幂函数和多项式2种非线性方程模拟.多数情况下需要多项式,但一般只要达到3阶就可以精确拟合.对于湖泊洼地,由于很少有湖水最大深度的数据,湖底最低高程往往是未知的.利用湖面以上的等高面数据建立拟合程度最佳的非线性函数可以反推最低高程,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这一点对恢复历史上的高湖面形态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晚更新世末期东亚季风活动与陆架区沉积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距今18000年的最后冰期最盛时期到距今10000年开始的全新世海侵,全球气候发生过急剧的变化。位于亚洲东部的古季风活动也经历了盛衰变化。大量的钻孔及浅地层剖面分析资料已经证实,冰期最盛时期陆架区古季风活动加强,陆架出现了沙漠环境与黄土沉积。当冰期结束,气候转暖,冬季风减弱之际,南黄海陆架及长江三角洲一带的沙漠与黄土分布范围也随之缩小,原先的沙漠活动区变成了黄土分布区,也就是所谓硬粘土沉积区。随着古季风活动的进一步衰退和海面的不断升高,来自陆架区的东北风变为冷湿气流。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陆架上出现了有利于沼泽发育的环境,全新世海侵把泥炭层淹没。陆架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地层中出现沙层、硬粘土和泥炭层的沉积序列,即“三元沉积结构”,是古季风盛衰过程的最好记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小灶火地区黒沙山岩体的成岩环境、时代、构造环境、地区化学等特征,对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年龄等样品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认为岩体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主量元素总体显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的成分特点,具I型和S型花岗岩类特征;成岩阶段经历了强烈的结晶分异及同源岩浆演化,是海西—印支造山运动进入陆陆碰撞阶段向造山后造山带伸展崩塌阶段转折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巴丹吉林沙漠更新世古风向变化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大气环流研究旨在揭示高大沙山形成发育过程中地表风系的变化和大气环流形式。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形态、沙山地层测年、古沙丘层理结构以及区域风况等的综合研究 ,表明末次间冰期以前该区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风 ,次为西北风 ,河湖水系较发育 ;末次冰期以来该区主要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 ,地表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次为西风 ,风沙活动居主导地位。古风向变化可能是青藏高原隆升对西风环流的阻挡与对东亚季风环流强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沙漠公路自然区划分区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分区的指标体系是沙漠公路区划的核心问题.在进行中国沙漠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地貌、气候和生态等自然条件作为反映沙漠地区公路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根据公度理论建立各要素对公路工程综合影响的定量参数--沙漠综合状态指数.最终建立了以沙漠综合状态指数为主导指标,以沙丘高度、风沙强度、植被覆盖度和气温年较差为辅助指标的中国沙漠公路自然区划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中国沙漠公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沈高德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147-148,71
沙漠地带公路路基设计是整个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都分,尽可能地合理设计沙漠路基横断面形成是确保路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对S308线双双段八步沙沙漠路段路基施工应用新技术对路基进行加固,基本上解决了沙漠路基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及其补给来源是热点研究问题。沙山是联系大气降水和湖泊水的纽带,研究其水文特征可加深认识区域湖泊水循环,而植物分布对沙山水文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短穗柽柳(Tamarix laxa)所在的高大沙山背风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了短穗柽柳分布区土壤含水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对高大沙山水文特征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短穗柽柳分布区土壤剖面按其水分特征可划分为水分速变层(0~60 cm)、水分活跃层(60~120 cm)及水分相对稳定层(120~200 cm),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速变层平均含水量为1.69%,显著高于其他2层;95.83%短穗柽柳分布区含水量处于0.50%~3.00%,且观测最大值为4.88%,均小于沙山田间持水量(5.00%),说明短穗柽柳分布区难以存在重力水,指示高大沙山背风坡降水难以形成重力水快速下渗补给湖泊水;短穗柽柳的“乔木化”生长特征及其特殊的分布位置,不仅有利于其根叶繁殖,还有利于对水分的储存和保持,维持着短穗柽柳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沙山与清泉     
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极少,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人称“不毛之地”。那里的水比油还贵重,若想在茫茫沙漠中找一泓清泉,真比登天还难。奇怪的是,在甘肃省敦煌市南面一片巨大的沙山(沙漠中沙丘高大者称为沙山)之中,竟然镶嵌着一池永不干涸的月牙形清泉,这就是著名的“月牙泉和鸣沙山”。鸣沙山绵延40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对高强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进行不同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高强沙漠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实验,分析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对高强沙漠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沙漠砂替代率增加,高强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沙漠砂替代率为20%时,高强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均达到最大值;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高强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粉煤灰掺量为15%时,高强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沙漠砂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作者提出我国东部干旱地区的沙漠早在有史记载以前的第四纪地质时期就已存在.晚更新世以来沙漠几经流沙(?)半固定、固定沙丘一系列正、逆变迁过程.人类历史时期以来出现的沙漠化,只是沙漠长期演变过程最近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沙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总的看来,自然因素是第一位的.在全国干旱—半干旱区范围内沙漠的变迁和沙漠化的形成,在时间上是可以对比的,基本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和基础.沙生植物是沙漠形成后,大自然选育出的特殊植物类群是适应风沙大、雨水少、冷热多变的严酷沙漠环境的植物,明显带有沙漠的气候和环境的印记.沙生植物对于我国北部西北部荒漠化防止和治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维系沙漠植被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周芸芸等的文章《我国沙生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综述》从形态学、细胞学、生化和分子四个水平综述了我国沙生植物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野帅  任新成  田炜 《河南科学》2014,(8):1462-1466
采用一维指数型分布粗糙面模型和Monte Carlo方法模拟实际的沙漠表面,利用土壤介电常数的四成分模型计算沙土的介电常数,运用矩量法研究了沙漠表面的电磁散射特性,数值计算得出了沙漠表面电磁散射系数随散射角和入射波频率的变化曲线,讨论了电磁散射系数随沙漠土壤湿度、沙漠表面高度起伏均方根、相关长度、入射波频率的变化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沙土湿度、沙漠表面高度起伏均方根、相关长度、入射波频率对沙漠表面电磁散射系数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