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草一沉钟社同仁的文化心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青年文化的背景中开始形成,因此,其活动前期更多地表现出青年文化的心理特征:他们主要主个性主义的价值观为思想基点,重在表现自我的情绪感受,对现实社会保持了较强的界外感。1927年以后,他们先后开始步入中年时期,其文化心理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嬗变:在面对社会文化环境时,随着情感因素的弱化,理性的因素大大增加,使他们打破了前期重在“自我表现”的狭小圈子,而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以更大的热情介入到改造社会的斗争中,其文化活动在总体上也具有更为明确的目的性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商鞅与韩非子是先秦时期法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商鞅是法家学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开创了法家学派重法的传统,《商君书》是其法治思想的精华。韩非子是法家后期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商鞅法治思想的特点是重“法”,相对忽视了“术”与“势”在国家治理当中的作用。韩非在商鞅重“法”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了法治中“术”和“势”的巨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在君臣关系问题上,商鞅强调“君臣共操”,即共同治理国家,使君臣关系和谐;韩非子则提倡以“术”御臣,容易造成君臣关系紧张。从法治思想的具体运用来看,商鞅相对重视“农战”,主张农业和战争相结合,其目的是富国强兵;韩非重君权,其法治思想以君主专制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学习目的上,侧重于自我价值实现;在知识结构上,有“重理轻文”的倾向;在人才观上,有“重技能轻品德”的倾向。高职院校价值取向呈现显著的偏失,体现出实用性、功利性、多元性的特点,为此要端正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完善知识结构,坚持科学和人文教育的并重;加强以思想品德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高校肩负着培养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创能力的高质量化学专业人才的重任,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以及“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本文作者王玉忠教授长期倡导本科创新教育、深耕教学改革,牵头创建了“化学+”多维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创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体系.通过院士引领“化学+”育人模式的构建、实践及推广,探索出一条高水平化学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罗洪先思想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526-1546年为早期,因受龙溪之影响,重觉悟而轻功夫,1537年以后致力于良知践履,逐渐形成“主静无欲”的问题意识;1546-1553年为中期,受双江“归寂”说影响,其学以“收摄保聚”为特征;1553年以后为晚期,力倡动静寂感合一,其学以“知止”为要  相似文献   

6.
传统家训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都强调读书对于个人进德修业立世的重要性,并且多认为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死书;也不仅是为了博取科第功名而功利地读书;读书贵在明理践行、学以致用,最终目的是立德做人.传统家训中的读书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古代有识之士可贵的读书价值取向和家教理念,有待于我们以当代的眼光,进一步加以研究与批判继承,这对于纠正当今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过程中立足于实用功利,或贬低读书为学之价值,或重知轻行、重智轻德,忽视读书为学之内在立德做人价值的偏失有着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是我国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的重要举措,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对16所实施基础学科拔尖计划高校拔尖培养计划学生德育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道德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德育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使命教育不足、物质主义价值观流行、实践能力弱、重知轻德、唯成绩论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一体的参与式德育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为新时期加强和提升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德育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存在着重专业学习、轻价值观教育,重教育形式、轻教育成效等问题。学生公寓具有多重属性,是强化价值观教育的良好阵地。可以再认识创建文明寝室活动的目标,再造其内容,将文明寝室作为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在教育策略上,要形成创建文明寝室活动的模块化制度,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使教育成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整风反右以前,物理系教师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表现为三重三轻:重业务,轻政治;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人,轻集体。反映在科学研究上脱离生产、脱离实际,闭门读书,在文献中找问题;希望通过一篇论文达到名利双收。老教师眼高手低,不信任青年的力量。青年师生把科研看得很神秘,不敢问津。因此,几年来只有少数“专家”冷冷清清地进行了点滴的研究工作。通过整风、反右、双反、交心等一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学教育老是在“应试”的怪圈里打转。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现象相当严重,实行语文教改刻不容缓。认清“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加紧向素质教育转变,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时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一、语文“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一)重智轻德。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智轻德”、“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教学只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过分地强调工具性,偏离了语文本身,模糊了语文的本来面目。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鲜明的工具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的《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的杰姆被迫戴上白面具的过程和由此遭受的心理扭曲,是西方白人长期以来对待黑人问题的泛人性论思想的反映,刚果面具则象征了黑人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表现了黑人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和黑人改变其民族处境的优势,肯定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黑人文化有与其他文化共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管理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经营业绩的衡量就必须反映股东价值。传统的会计利润及相关指标并不能真正反映股东的价值创造,因为它们不仅忽视了权益资本成本,而且受到会计准则的制约,容易导致价值的扭曲。因此,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EVA管理模式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企业界都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运用,甚至有学者称之为“EVA革命”。本文从经济增加值的概念出发,全面分析了经济增加值的特点,从而延伸到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创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娅莉 《科技信息》2011,(3):175-175,146
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前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创设,如:创设的计划性缺乏、创设的教育性不明确、幼儿的主体性缺乏、家长的参与性不高、材料及造型的丰富性被忽视、更换的周期性较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创设应注重创设的计划性、明确创设的教育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家长的参与性、拓展材料及造型的丰富性、体现环境的动态性等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教师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而不是仅仅把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创设当成是一种点缀而忽视了它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沟通能力、树立规则意识、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增设相关课程与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团队精神方面展现新面貌,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是以人类为最高主体的价值观。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既创造物的价值,也创造人自身的价值。人创造价值的根本动因是人的需要,而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反映并推动着人的全面性发展。要全面地实现人的价值,就要推动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就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制度儒学将政治和教化融合为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孝不仅构成道德伦理的根基,更发挥着协调群体关系、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制衡等积极作用。制度儒学的核心价值是仁,起点在于孝道。由孝上升到孝治,是制度儒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为儒学在现代社会中遭遇冷漠的态度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叛国附敌“事件”的“产生”,“有无数互相交的力”。多年来,学术界忽视了道德视角这一种“力”,而它是诸力中最具周氏个性“这一个”。道德的核心观念是个人和整体(国家、民族、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周氏道德原则是“利己”第一。它以我国道法两家和西方人类学的伦理思想为渊源。由它派生的道德准则、道德控制(良知)是导致周氏叛国投敌的重要内因之一。揭示它,对未来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有现实的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百年来赢得无数的争辩,无论是其学说中的核心之处如无意识,或其学说在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运用,争辩除了学说自身的问题外,也不能忽视学科中蕴含的人文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19.
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轻视了对其进行人文教育。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了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尝试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分析和讨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人文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黄泽富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73-75,96
丁梅斯代尔、赫斯特伍德和威利.洛曼生活在美国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反映了美国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但是他们死亡的悲剧命运是相同的。在比较了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的个体性格基础上,近一步揭示了他们"死"的意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