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轴径向床中二维流动的研究:II.限定流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前文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在分流,集流流道中的变质量流动,考察了集流流道单边控制作用下限定流道时向心型轴径向床的流场,讨论了流道宽度和解媒封高度对调节流体分布的影响,提出了评价轴径向床合理设计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轴径向床中流体二维流动的研究——Ⅰ.流道静压均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流道静压均恒下,应用连续性方程和Ergen方程描述了轴径向固定床中流体的二维流动,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二维流动的流场。计论了角媒封高和长径比对流场的影响,以流体停留时间相等为原则,得出了合理的触媒封高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流体变质量流动动量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Z型流动径向反应器内流体流动规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为二阶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 Au′u″+Buu′+Cu′+Eu~2+F(1-u)~2=0其边界条件为:y=0,u=1;y=1,u=0。式中模型参数A、B、C、E、F决定于Z型流动径向反应器分布流道结构尺寸、穿孔阻力系数和床层空隙率等因素。该数学模型应用于φ600mm径向氨合成塔工况的模拟,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描述流体变质量流动的动量微分方程,建立了表征Ⅱ型径向流动反应器内流体流动规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为一特殊的二阶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Au′u″ Bu′u Cu~2=0(?)其边界条件为:y=0,u=1;y=1,u=0。式中模型参数A、B、C决定于径向流动反应器分布流道的几何尺寸、侧流穿孔阻力系数和床层空隙率等参数。本文推荐一种解析求解上述边值问题的方法。该模型应用于径向氨氧化炉操作工况的模拟,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Ergen方程在1:1比例的冷模上研究了轴径向反应器床层流体的二维流动。建立了轴径向反应器的二维流动模型。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封高度下流体分布,得出了最适宜的催化剂封高度。  相似文献   

6.
高固相浓度下多孔板分布器对淤浆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有、无进料口多孔板分布器两种结构下淤浆床中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考察。在配料固相质量分数29%条件下,实验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反应器内的轴、径向相含率及其分布,轴、径向压强脉动。实验初步揭示了分布器以及操作条件对局部流动参数的效应,结果表明,多孔板分布器加入后淤浆床内的气含率较高,这种差异在较大表观气速下尤为明显,同时床内的流动变得均匀。  相似文献   

7.
径向反应器流体流动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径向反应器流体流动行为。从动量定理出发推导出动量恢复模型,测定了主流道动量恢复系数和分流、集流情况下的穿孔阻力系数,为主流道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自搅拌管式反应器,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新型自搅拌溶出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搅拌转速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入口流速对反应器内部流体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流速下,反应器内部轴向流速整体分布均匀,但反应器入口和出口的流体,由于受到扰动作用速度偏大,且靠近出口的流速低于入口附近流速.径向靠近壁面处速度稍大,靠近搅拌轴处速度略小,说明搅拌桨叶端部对流体作用更大.入口流速为8.3 m/s时,更利于反应器内环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流道截面形状对微流体流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尺度条件下流体的流动特性是微纳零件制造与微机械装置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采用基于Navier-stokes运动方程开发的Moldflow MPI软件,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为对象,研究圆形、半圆形、梯形、矩形和正三角形5种微流道截面形状对非等温非牛顿流体流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流体在截面形态不同,长度均为50 mm微流道中的流动长度与流道截面的比表面积(截面周长与截面面积的比值)呈反比关系,比表面积越小,流动长度越大;当微流道的比表面积较小时,熔体温度与注射压力对流动长度的影响较大;当比表面积较大时,熔体温度与注射压力对流动长度的影响较小,且不论比表面积如何变化,注射压力对流动长度的影响比熔体温度对流动长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支板对大子午扩张涡轮流动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洪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1):7740-7745
大子午扩张涡轮的端壁流动损失较大,采用前掠宽弦叶型能够大大降低端壁的流动损失,但对支板的气动设计带来了较大难度。通过采用新的支板与导向器位置布局对支板进行设计,对不带支板的前掠宽弦涡轮导向器和带支板的前掠宽弦涡轮导向器进行流动和损失对比分析。探讨了支板对采用前掠宽弦叶型的大子午扩张涡轮导向器流动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支板的加入只对支板两侧流道产生影响,损失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支板吸力侧流道的支板吸力面和支板压力侧流道的叶片吸力面区域。且因径向压力梯度,涡系的径向运动剧烈。  相似文献   

11.
多孔介质内部流动模型及其数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多孔介质微元体运动分析出发,建立了动床多孔介质内部流动连续和运动方程,给出了多孔介质内部流动模型,对多孔介质内部溶质大分子中流体运动进行了三维数学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Brinkman方程的解析解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控流筛管可通过控制油井部分井段产出液流量实现水平段同时出水。以计算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分别对导流式控件和迷宫式控件流道内流体的流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两种控件的适用范围进行对比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控件由流道入口到出口的流道压力均呈线性降低;导流式控件流道中的流动近似呈平推流,涡流和湍动不显著;低黏度条件下,迷宫式控件流道内存在明显的一次、二次涡流,过流阻力显著增加,控流效果显著。过流流体黏度为25~1000 mPa·s时,导流式控件的性能较优;其他黏度范围内,迷宫式控件的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3.
离心叶轮内三维紊流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RNGk-ε模型对Ghost离心叶轮内三维紊流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在叶轮进口截面处,流体高速区位于盖侧与压力面交附近,随流体流动高速区沿轮盖逐渐向吸力面侧移动;在第三截面上,即当流体由轴向向径向转过58℃,计算结果准确预测到吸力面与轮盖交角区域内的尾迹流动;在第四、五截面上尾迹区逐渐扩大,且尾迹中心位置沿轮盖向压力面移动,这与实验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利用LDV分别测量了最优和小流量工况下矩形断面蜗壳内3个断面内的清水平均流动.实 验发现,蜗壳内部液体绝对速度的圆周分速度比径向分速度大一个数量级;蜗壳内存在螺旋运动; 蜗壳断面内流体角动量不守恒;无论在最优还是在小流量工况,蜗壳内部流动都是扩压流动;在小 流量工况,扩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单流道泵内部流动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将单流道泵叶轮和涡壳作为一个整体,利用势流理论计算了单流道泵内部流动,对流场进行初步分析,得到了叶轮转至不同角度时水对叶轮的径向力以及水功率.同时,作者还利用湍流模型对单流道泵内三维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和与实验对比以及对应用前景分析等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流变学原理,在圆形截面流道流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截面面积等效法,从理论上建立了聚合物熔体在U形截面流道中流动时剪切速率、流率和压力降之间的关系式。这些模型可用于计算机仿真U形流道充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刷式密封泄漏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求解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技术,对刷式密封内泄漏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根据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试验数据,确定了刷丝束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系数.利用所确定的渗透率系数,数值计算和分析了7种压比和5种径向间隙条件下的某轴端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和泄漏流动形态,并且与迷宫式密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比下,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小于迷宫式密封;压比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但对泄漏流动形态的影响可以忽略;径向间隙不仅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而且影响泄漏流动形态;在相同的径向间隙下,压比越大则泄漏量越大;在相同的压比条件下,径向间隙越小则泄漏量越小.研究工作可对刷式密封在汽轮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弯曲通道内气流流动状态,确定了气相流场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通道内计算流动阻力的有限差分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了流道的几何参数对阻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椭圆柱管束换热器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一种简单合理的自由表面模型深入研究了流体绕流椭圆柱管束的流动与传热问题。通过适体坐标转换方法在非规则流道截面上求解出动量与热量传递控制方程,获得了等壁温条件下的流道内的阻力系数和努塞尔数等准则数,并且和文献值进行了对比。文献值和模拟值之间的最大绝对误差小于3.5%,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流动方向、椭圆柱横截面形状、管束结构参数以及壁面边界条件对绕流椭圆柱管束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获得了等壁温和等热流密度条件下的阻力系数和平均努塞尔数。这些准则数为椭圆柱管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采用粒子图像成像技术(PIV)测定了旋转床空腔区内液滴尺寸和液体的流动速度,研究了填料厚度和转速对空腔区内液滴平均直径的影响,得到的液滴平均直径范围为0.15~0.9 mm。利用粒子图像成像技术观测了空腔区内流体流动情况,验证了旋转床内径处存在流动端效应区。对测量得到的速度进行了关联,得到了旋转床空腔区内液滴速度的关联式。最后通过引入切向相对速度差σ,得到了设计中所需最小填料径向厚度为1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