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国家需要高素质软件人才的大背景,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五年制高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通过树立CDIO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双师队伍建设,建立仿真实训环境,构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措施,形成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文章结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办学实际,阐述五年制高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情况与效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家需要高素质软件人才的大背景,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五年制高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通过树立CDIO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双师队伍建设,建立仿真实训环境,构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措施,形成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办学实际,阐述五年制高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情况与效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现了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有效衔接与平衡,从而受到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认可和赞扬.针对目前《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模式对高职《软件工程》的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借鉴CDIO教育理念确定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CDIO的能力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机制、面向产业需求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实践证明,这一系列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分析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我国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特点以及目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融合CDIO教育理念的培养机制;通过将人才培养过程与工程项目或软件产品的运行周期结合,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按照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规范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支撑当前教学改革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针对目前所采用教学模式的不足,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人才培养,以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设计基于CDIO的培养模式,给出培养流程,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生素养、标准与教学的融合五个方面,提出实现CDIO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陆鑫  傅彦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Z1):247-249,268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型专业,该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造就符合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与体系是十分关键的要素。文章在分析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要求基础上,探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给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方案。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评价手段。以期待这些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对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8.
沈桂芳  尹春娇 《科技信息》2012,(32):I0024-I0024,I0027
本文针对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在深入理解CDIO工程教育教学模式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重点阐述了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4+0"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是一种新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CDIO工程教育模式致力于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之间关系的重构,在"4+0"联合培养项目中实施CDIO工程教育对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有积极意义。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切入点,校企共同制定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互关联、互为贯通的CDIO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教师CDIO工程教育能力,实现高职本科人才系统化培养过程管理,切实提升高职本科学生CDIO工程构思、设计、运行及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目前软件行生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失衡",介绍了学院开展多模式校企合作的创新尝试:开展经常性的校企合作活动;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多种形式的什业文化交流;校企共建联培班及实践基地;暑期工程实训;CDIO培养模式等,阐明校企合作模式对软件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CDIO(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ng)的理念与模式对于探索应用型服装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指导意义,因此通过分析CDIO的教学大纲、实施标准及教育教学实践,总结CDIO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及其应用规律。以此为基础,结合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构建应用型服装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结合CDIO知识与能力指标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引入CDIO实施标准的培养方案与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校学院制教学改革体制的不断完善,学分制考核体系的推广,为CDIO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CDIO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引向深入,作为评价体系与指挥棒的考试改革提上了日程,CDIO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改革。文中源于实际工作的实践提出基于CDIO的学院制条件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改革的一些探索。目的在于坚持校内教学考试始终是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其根本作用应立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陈庆平 《科技信息》2013,(14):29-29
CDIO是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简称,是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进行学习,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本文研究了基于CDIO的汽车专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立"工学结合、课岗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和本科衔接的"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施"三方评价、量化考核"的评价体系等,为培养浙江省汽车专业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CDIO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一种经典模式.该模式强调工程教育应当关注实践,以科技为基础,将教育过程置身于产品/系统生命周期的具体情境中,以培养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为目标.本文介绍了CDIO的模式及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工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阐述了运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Ⅰ级项目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探索了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模式的转变,目前"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对"软件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因此本文探索将国际化工程教学理念CDIO应用于"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并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应本校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训是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鉴于传统实训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结合综合实训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实训模式。实践表明,新的实训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这一现状,提出要吸取CDIO"做中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树立CDIO"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新理念,从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严谨的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设计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点带面,惠及全校所有的工科专业,并希望在其他理工科院校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CDIO人才培养模式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综合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应用情况,以创意之星机器人擂台赛项目为依托,重点讨论了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问题.将CDIO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盐城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结合GQM度量方法,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逐步求精、量化分析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G-C模型,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与度量。实践表明,该模型能为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量化培养目标、改进培养过程、全面达成专业培养目标提供具体指导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借鉴CDIO教育理念构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系列作为关键域,对CDIO能力进行划分,并对CDIO二级项目(课程群项目)进行研究,设计符合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群体系.通过项目驱动、校企合作等改革措施加强实践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