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能量为165 MeV的32S束流, 通过反应118Sn(32S, 1p4n)布居了145Tb的高自旋态. 基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 首次建立了激发能高达7.4 MeV的145Tb能级纲图. 145Tb的能级结构具有球形原子核的特征, 其高自旋态是由单粒子激发形成的. 根据邻近N = 80同中子素核结构的系统性, 采用一个h11/2价质子与偶偶核芯144Gd的弱耦合很好地解释了145Tb激发能在2 MeV以下的能级结构. 利用多准粒子壳模型组态解释了激发能在2 MeV以上的晕态和部分近晕态能级.  相似文献   

2.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有机衬底PPA上低温制备出Zn-Sn-O透明导电膜, 并对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质进行了研究. 制备的薄膜为非晶结构, 薄膜与衬底有良好的附着性. 性能良好的有机衬底Zn-Sn-O透明导电膜的电阻率为1.3×10−2 Ω∙cm, 载流子浓度为4.4×1019 cm−3, Hall迁移率为12.4 cm2∙V−1∙s−1. 薄膜在可见光范围的平均透过率达到了82%.  相似文献   

3.
极轨卫星在780km高度上测得的高能粒子辐射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搭载于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上的“星内高能粒子探测器”首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在卫星780km轨道高度上所纪录到的所有高能粒子通量事件都只出现在3个地理区域,即两半球的高纬极光带和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低能档电子在这3个区域都有出现,而高能档电子和质子在太阳宁静条件下,一般只出现在南大西洋异常区。从统计结果还可看出,南极光带附近的粒子通量大于北半球极光带。而在北极光带,与南大西洋异常区大体相同的经度附近,高能粒子的通量事件有一个明显的空隙区域。另一个观测事实是,0.5—2.0MeV能档的电子通量在极光区远大于2.0MeV以上能档的电子通量,而在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两个通道的电子通量差别不大。与现有理论模型和国外大致相同轨道上的空间高能辐射环境直接观测资料对比还表明,卫星舱内的辐射与舱外的空间辐射环境是完全相关的。积累的有关资料不但是航天设计和环境应用研究所需的重要参量之一。也是空间物理基础研究特别是辐射带研究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四氯苯醌(CA)与N-甲基咪唑(NMIm)在CH2Cl2中的基态作用 ,结果表明二者反应形成CA与NMIm的摩尔比为1∶1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 ,并采用UV-Vis、IR、及NMR进行了表征。应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计算得到该CTC的平衡常数KCT=6.234× 10-2 L·mol-1,及摩尔消光系数εCT=8.442× 103(L·mol-1·cm-1)。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流脉冲高压对SO2/He(配比1:99,总压强3.0×105Pa)混合气体放电产生SO超声分子束,SO自由基由电离其前体SO2再解离而形成.发射光谱中350~500 nm波长范围的电子振动谱标识为SO(A'3→X3-)跃迁,通过对实验谱线拟合,获得了该跃迁的带源ν00 = 29524(8) cm-1,SO(A'3Δ)的光谱常数ω'e = 742(6) cm-1, ω'eχ'e = 5.9(2.0) cm-1, 以及基电子态的光谱常数ω'e = 1165(5) cm-1, ω'eχ'e = 6.4(0.5) cm-1.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显色剂偶氮氟胂-DBF,并研究了其与钍的显色反应,在3.84 mol•L-1的高氯酸介质中,钍与该显色剂形成紫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3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3×105 L•mol-1•cm-1, 钍含量在每25 mL 0~40 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海产品中微量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低温下对高氯酸银-苯配合物AgClO4&;#8226;C6H6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重新测定,晶体属斜方晶系,空间群Cmcm(#63).晶胞参数:a=8.154 0(6)×10-10 m, b=7.918(4)×10-10 m, c=11.717(1)×10-10 m,V=756.4(4)×10-30m3, Z = 4, 精度偏离因子R=0.023, Rw =0.050.根据该配合物晶体结构特征和从头计算的研究结果, 与前人报道的结构数据进行了对比, 指出两次测定在结构上的差异.据此, 提出了目前在中外教科书中有关苯在与银离子配位时发生严重变形的描述有待更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GaAs multi quantum well solar cells (MQWSCs) has been studied using 2 MeV proton irradiation with fluences from 3×109 to 2×1013 p/cm2.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spectral response of MQWSCs clearly reduces in the short wavelength side after the proton irradiation,and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absolute ΔVoc loss was found to be a good match to a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e absolute ΔVoc. The cells are seen to display good irradiation tolerance for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Pmax under the irradiation with a high fluence of 3×1011 p/cm2 being only 25%.  相似文献   

9.
电泳法制备YBCO超导厚膜的研究屡见报道, 然而其临界电流密度较低. 通过引入不同比例的Y2BaCuO5(Y211)粒子作为磁通钉扎中心, 将顶部籽晶技术和熔融织构工艺相结合, 并且采用高压氧处理调节氧含量的均匀性, 制备出织构的YBCO超导厚膜, 有效改善了晶界弱连接, 提高了临界电流密度. 实验证明, 在YBa2Cu3O7−δ (Y123)电泳粉末中掺入40 mol%Y211, 制备出YBCO超导厚膜的临界电流密度达到7.008×103 A/cm2 (77 K), 高于当前报道用电泳法制备的厚膜最高临界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0.
小丸内靶可配备近4π立体角的探测器, 是在兰州储存环主环上进行强子物理实验的主要内靶之一. 通过模拟氢小丸内靶从液滴演化到固体小丸的整个热力学过程, 给出了氢微球的温度和质量的变化趋势. 计算表明: 在兰州储存环主环上运用氢小丸内靶进行实验时, 实验亮度最大可达到1×1033 /(cm2·s).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ZnO:Al薄膜的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铝掺杂氧化锌(ZnO:Al)透明导电薄膜, 并对其退火前后的结构和光电性质进行了研究. 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均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六角多晶结构. 光致发光谱由较强的紫外发光和弱深能级缺陷发光组成. 薄膜具有较高的透射率、电导率和载流子浓度. Hall效应测试结果表明薄膜为简并n型半导体, 室温电阻率为6.7×10−4 Ω∙cm, 载流子浓度在1020 cm−3量级. 研究了其导电机理及载流子的输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温熔体实时观察装置观察并研究了外加横向磁场对NaBi(WO4)2熔体中振荡态热毛细对流的影响. 当施加60 mt横向磁场时, 振荡态对流的振幅和频率均显著减小, 并且小温度梯度下的振荡态对流在磁场作用下趋于稳定. 这种磁场对振荡态对流的抑制效应可以归结为熔体中运动离子和磁场之间Lorentz力的作用. 对高温氧化物中离子电导率进行了测量, 固体中离子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而熔体的离子电导率约为2.0×10−4·Ω−1·cm−1. 这表明熔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带电离子, 外加磁场对这些运动离子施加的Lorentz力使对流有序化, 从而抑制了熔体中的振荡态对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南海北部浮游植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海洋环境响应关系,采用1997-2002年开展的“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所取得的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景观分析模型,对南海北部浮游植物时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区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0.03(4 179×104 个/m3,总平均为87.2×104 个/m3,夏冬春秋四季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由高至低。南海北部浮游植物总体近海高于远海,且在近海海域呈斑块状分布格局,斑块一般出现在北部湾中北部上升流区、粤东遮浪上升流区、台湾浅滩上升流区和粤西沿岸电白-阳江上升流区等南海北部几个重要上升流区内。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值斑块一般随着季风和沿岸流的季节转换而交替向东或向西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漂移。  相似文献   

14.
研究Au@SiO2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细胞色素c (Cyt c)的电催化行为.Cyt c在该修饰电极上表现出一对氧化还原峰,且在1.0×10-7~2.0×10-5 mol/L浓度范围内,Cyt c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0×10-8 mol/L (S/N=3).还应用紫外可见光谱考察了Au@SiO2复合纳米材料的生物兼容性,结果表明,Au@SiO2材料为Cyt c提供了一个“近水”的微环境,使其在该修饰电极表面不易变性,因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山梨酸钾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荧光和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RLS)对山梨酸钾(PSA)与牛血清蛋白(BSA)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SA对BSA荧光和共振光散射猝灭的机理,测定了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在288和293 K时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2.23×103和2.74×103 L·mol-1,其相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2和0.99。利用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性质,作用过程是自发的,作用力主要是电子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对蛋白质构象有一定的影响。基于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估算了山梨酸钾与蛋白质之间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16.
以衡阳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点,采用生态模型法和价值当量法测算空气净化、气候调节、休闲娱乐和水源涵养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分析其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空气净化、气候调节、休闲娱乐和水源涵养供给能力分别为21.75×106元、167.01×108元、50.42×106元和288.83×106元,空间上总体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特点。2)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分别为73.77×103元、2 076.71×108元、2 532.94×106元和630.27×108元,其空间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特征。3)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空气净化(0.51)、气候调节(-0.57)、休闲娱乐(-0.66)和水源涵养(-0.68),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空气净化匹配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区域,其他三项生态服务高值区则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悬浮液滴振荡法和落滴式量热法研究了Ni-5%Sn合金熔体的表面张力和比热. 在1464~1931 K温度范围内测定出其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6.43×10-4 N·m-1·K-1, 最大过冷度达237 K. 在1461~1986 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焓变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获得其平均比热为43.03 J-1·K-1, 最大过冷度达240 K. 根据实验数据进一步导出了黏度、溶质扩散系数、密度、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等相关热物理性质. 在此基础上, 计算了快速凝固过程中a-Ni枝晶中溶质截留与过冷度的关系, 发现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W51巨分子云的大尺度的CO(J=1-0)成图, 大小为15′×15′, 覆盖了W51巨分子云区域中恒星形成最活跃的部分, 同时还给出了W51巨分子云区域内以W51IRS1为中心的小范围(2′×2′)的高空间分辨率8.″7×6.″1的HCO+ (J=1-0)成图. 从观测结果分析得到了W51巨分子云的结构模型, 认为分子云内有许多小的云核结构, 它们各自向着自己的中心塌缩, 这些小的分子云核结构是由于W51巨分子云与速度为60~73 km·s−1的前景云发生碰撞而形成的. 通过对HCO+ (J=1-0)成图观测新发现了16个分子云核.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障女性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需要对其空间辐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护建议.文中建立了符合中国女性航天员体征特点的空间辐射剂量计算模型.利用Monte Carlo方法,分别计算了0 g/cm2和5 g/cm2铝屏蔽条件下,不同能量的质子、碳离子和铁离子在女性各组织器官中的剂量分布情况.结合空间辐射环境能谱,对不同飞行任务期间女性航天员的空间辐射防护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长期飞行、载人登月以及深空探索等任务,应针对女性的性器官做相应的局部防护,同时加强空间辐射防护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无人机系统级电磁兼容测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实际电磁环境对无人机的影响,得到对无人机造成伤害的电磁环境场强极限值在0.1~ 8×103 MHz频段中为60~200 V/m。根据无人机中存在的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的共性特征,得到无人机系统级电磁辐射极限场强在0.1~2×103 MHz频段中为10~60 V/m。由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无人机电磁兼容测试法。依照军标GJB3567-99以及在实际飞行场地中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通过该测试的无人机各机载设备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