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有一个隐含命题即"自由是最大的功利".由于忽视这一命题,罗尔斯指责功利主义会导致多数人暴政,即多数人对少数人自由权利的剥夺.为同功利主义划清界限,罗尔斯在他的两个正义原则中强调"最少受惠者"的利益.然而在哈桑伊看来,罗尔斯在"无知之幕"的原始状态下通过"极大极小规则"得出的正义论本质上也属于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是可以相容的,密尔同时主张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展现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事实上,在防止多数人暴政和主张平等的自由这两方面,罗尔斯与密尔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近代洋务思想的集中表述,有其丰富的内涵。它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形成、发展、变异的过程。"中体西用"思想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从酝酿到变异的过程无不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形成的"实用理性"的影响,相反它又反作用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瓦解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使其不断向世界文明靠拢。  相似文献   

3.
优秀儒家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传承儒家文化之"意",而不必拘泥于"形"。本文分别从思想理念层面、教育内容层面以及主客体层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儒家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20多年来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症侯"的各种表现入手,指出写作教学面临的危机,借鉴北京大学对功利主义的消解策略,提出审美化写作和审美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余英时的文化史观大体可以分为儒家文化史观、政治文化史观以及人类文化史观三个方面。就儒家文化史观来说,"哲学的突破"、"士"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心"乃价值之源等构成了余英时先秦儒家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明清儒学思想基调的转换与晚清儒学的内在批判构成了余英时明清儒家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儒学非正统、反传统成分以及"整理国故"运动则构成了余英时五四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就政治文化史观来说,通过"士志于道"、"人皆可以为尧舜"等名言警句,余英时论述了中国古代民主政治思想的支撑点。就人类文化史观来说,余英时对人文与科学的新研究与新思考充分展现了其博大人类情怀。纵观余英时文化史观,我们不难发现其儒家文化史观具有理性、政治文化史观具有理想性、人类文化史观具有独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6,(1):34-36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郑板桥向来以自树旗帜、标新立异著称,并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楹联留存于世。他曾经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且很早就痴迷于戏剧艺术。郑板桥痴迷戏剧却又贬低戏剧,源于他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也源于他对戏剧作品中异端思想的排斥。郑板桥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文化训练,并且将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教化思想融入了血液。郑板桥鄙视"文衣康乐"之"淫哇",崇尚"仪凤箫韶"之"节奏",根本目的还是希望戏剧能够"有功于世",其思想来源还是儒家所强调的"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为了论证其正义理论体系的合理性,批判了功利主义理论的不足,主张用两个正义原则来取代功利原则;金里卡区分了功利主义的两种形态,提倡一种平等的功利主义,反驳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不管是反对还是赞成功利主义,两人都较好地阐释了一种平等理论.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一位激进的、尖锐的、另类的思想家,他反对封建礼教的"吃人",勇于背负沉重的责任,敢于为中国社会进步摇旗呐喊;同时,受出身、教育及儒家文化的影响,鲁迅在反封建时又不时表现出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守护,矛盾地彷徨着。  相似文献   

9.
儒家话语的革命转述——“十七年”小说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小说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与革命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在外显的意识层面,儒家文化被视作封建思想的代表而遭到批判与疏离,但其核心话语价值均获得了立足革命意识形态的巧妙转述,并参与了特定时代社会价值的建构。对于"十七年"小说文化内涵复杂性的考察,进一步阐明了只有深入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逻辑,才能真正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道德现状的分析、评价入手,对道德建设的几种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以儒家文化传统建构新道德已不可行;简单地回到过去的优良传统也不可能。进而提出以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法治为起点,建立集体主义原则与合理的功利主义原则相结合、以三个“有利于”为新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富含时代内涵的社会主义新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