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2.
庄子"知"论包括庄子对知识的看法和对认识活动的看法。认识活动可以分为理性探究活动和观道体道活动两种。理性探究活动的结果是关于物的知识。庄子批评理性探究活动和关于物的知识,也怀疑关于物的知识的真理性。观道体道活动的主体是真人。真人对道的直观是心观,又是静观。但这种静观不是死寂的,而是不断生成的,也即是体道、游心于道。真人观道体道的结果是真知。真知是不知之知,并相关于人的生命和生存。  相似文献   

3.
<庄子>中的万物是自然物而非道德物,"自然"构成了对万物本性的规定,同时也成为"道"的法则.作为"自然"的万物,是"无用"的而非"有用"的,因为"有用性"的要求对于物恰恰是牢笼.<庄子>因此主张"观"物而否定以"判、析、察"的方式看待万物;因为"观"物时,人的心灵如明镜,而"判"物时,人的心灵因成心而生区别.对万物如能行之以"观",必能造就出"万物一体"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4.
"温故而知新",从方法论的角度去认识,把"温故"作为过程意义去理解,"知新"作为盘升飞跃的意义去认识;"温故"是方法,"知新"是目的。任何新知和创新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由研究已知的基础上,去探讨未知所得来的,是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9,(12)
圣人之教现存最早的中医典藉《黄帝内经》是以"圣人之教"为张本的:"是故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圣人之教"以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究心于天人之间,以一种整体的、联系的、有机的信念来观察和理解宇宙与人类。《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天地人是按一个统一的"大道"来运动的,人类是由"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因此人生也只是"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即使是圣人也只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疾病则只是生命"浮沉"的偏离状态而已。  相似文献   

6.
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念,主人公福贵以生拒死,用"活着"对抗死亡。同时他的一生也启示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要好好地"活着",活得精彩些。  相似文献   

7.
生、死、苦、乐乃人生之大题,屈原以自身的知、情、言、行来昭示着对其的理解。在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中,更是发愤以抒情,将情感与思想熔铸于其中,《离骚》不仅是一曲爱国的颂歌,诗人因爱生怨从而使之具有了批判的力量,而且对生死苦乐之诠释也力透纸背,使后人读之不由引发生命之思。  相似文献   

8.
知讷是高丽时期禅宗佛教的代表,是韩国曹溪宗的创始人。他的禅学思想,在理论上以“真心”说为基础会通禅教,提出禅教一致观;在修行上提倡“顿悟渐修”和“定慧双修”。同时,他引导了韩国佛教净化自身的定慧结社运动,给消沉的高丽禅宗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后期的韩国佛教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作为一个国学大师,其文化天杰的生命精神特质崇高而伟岸,从"知与情的悖反"、"深刻的忧郁"、"修‘天爵’的求索者"、"真"与"真理"的精神"掐架"和"先行到死,向死而生"四个方面进行深度探示,从而揭橥王国维在天才与自杀之间"死"之本真文化心质。  相似文献   

10.
知网(英文名称HowNet)是一个以汉语和英语的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为描述对象,以揭示概念与概念之间以及概念所具有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常识知识库,本论文以知网中的知识词典为资源,以两篇真实文本为示例,研究基于知网的文本标注,以探讨知网知识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流观”论、“游观”论和“物观”论等构成的中国古代审美“观”论体系包含深刻的生态美学智慧,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考察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时空观、生命观特征,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古代中国人在“天—人—地”生存网络中的谛视方式,以及在这一谛视方式主宰下古代中国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安顿自我生命等重要理论问题。这些生态美学智慧中的合理成份,可以为当今艺术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孔孟仁孝观与二程知医为孝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孟的仁孝观体现了古代人道主义。它强调孝为仁的根本和实质,而仁则为孝的直接与具体的体现。同时,孔孟还将治病救命的医学知识也包含在其仁孝观念中。作为理学的奠基人,二程在复兴新儒学的过程中援医人儒,提出了“知医为孝”说,这是对孔孟仁孝观念的继承和发扬,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生活的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组织融知渠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知 ,即知识获取 ,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组织可能的融知渠道有很多 ,本文通过对组织进行调研和分析 ,归纳出六类组织的主要融知渠道 :知识学习、知识引进、知识挖掘、人才引进、知识继承、知识创新。为了进一步了解组织融知渠道 ,本文从与组织融合度、融知成本、知识量、时间效率、显性程度等六个方面对上述六类融知渠道进行了特性分析。最后 ,本文列举了上述融知渠道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知网专门为期刊界提供了网络信息的新模式"知网节"、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系统、期刊编辑部个性化网站、期刊采编投稿平台等信息服务。编辑人员只需通过简单有效的检索查阅,就能及时获得最新最齐全的有关信息资料,随时了解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与学术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国知网提供的各项服务,能为期刊编辑工作带来极大的助益。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提供的数据,对《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9年《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总下载量为255238次,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主要读者群在中国大陆高校,在同类石油高校受到关注.从学科传播情况看,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及信息科技3个一级学科的下载量占总下载量的95.92%,浏览量占总浏览量的95.65%.从二级学科看,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下载量和浏览量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过程可能各不相同但结局是一样的,那就是死。死如期而至地等在每一个生命的前方,消解人的一切,将生之意义碾碎,使人恐惧,疑惑。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要活着?生存的意义何在?本文就将对此加以思考,并试图用过程哲学的思想去解释生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亭>悲剧主人公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殉情而死的曲折情感经历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加以实施并蕴藉着关爱"至情"的体认着浪漫主义特质的叙事表征.可以说,汤显祖以神奇笔触演绎的人鬼之恋、起死回生、神异梦幻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对人生伤痛的一种自我安慰,更是对生命挚爱的某种执著求索,从而使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始终笼罩着虚幻的、慰籍的、凄凉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8.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在隋唐时被突出,到了宋代以至明清,更成了哲学讨论的重点,王夫之对以前的知行观,尤其是朱熹和王阳明的知行观进行了批判和总结,达到了古代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结合,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权威,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并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着对此历程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9.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系辞》开篇就讲到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将远近、上下的位置关系明确开列出来,到这一章,一路贯通下来,再度申明主旨。无论是"崇"还是"尊",都暗含着人的敬意;因为高、远,人类便充满了向往。而"卑"为低、为近,人便感觉亲近、实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对"天"与"地"的感知,"天行健",是人最应该仿效的对象;"地势坤",是人最应该具有的  相似文献   

20.
马太效应、"知沟"以及优势富集,都着重立足于"富集"这个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生质变,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个质变发生的时候就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在这个节点上,一旦有领先者突显出来,就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富集效应的主导者。整个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是非等值分布。这就是马太效应、"知沟"和优势富集理论想要向我们展示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