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吉林省蛟河市为研究区,以该地区多源数据为基础,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进行综合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运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层次分析法(AHP)评价了区域泥石流灾害综合风险,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蛟河市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当地极端降雨条件有密切联系;泥石流灾害风险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蛟河市区中部及西南部的天岗、庆岭、松江三镇为泥石流高风险区,而东北部的前进乡和西北部的天北镇风险较低,南部的漂河镇具有较高潜在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为蛟河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并加强了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之一,该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生态风险因素较多,主要有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酸雨、人为干扰等.本文采用生态风险因子等级评价的方法,应用ArcGIS和Erdas分析工具,依据生态风险源风险等级,对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风险极高的地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地区中南部、湖南省湘西地区大部以及贵州省铜仁东部局部地区.主要生态风险特点为存在一定人为干扰,天然植被较少,酸雨发生可能性大.因此发展过程中应当予以重视和保护生态风险高的地区,降低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概率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客观合理评价泥石流危险性,选取泥石流(可能)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段长度比、24 h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概率方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对8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模糊概率方法在继承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思想和优点的同时,克服了在实际应用中其评价因子权重取值的不确定性,从而为进行有效的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研究泥石流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海子沟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受到松散堆积物、坡度、降水、地质、植被等因素影响.据此,建立起泥石流爆发危险性评价数据库、知识库和危险性评价数字环境模型.在ArcGIS的支持下对所选取因子进行详细分析,得到海子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图,为海子沟流域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泥石流堆积区的形态特征出发,选取喀斯特地区穿洞村沟泥石流流域为典型实例,深入分析了在喀斯特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下,土壤侵蚀为泥石流过程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源条件.笔者结合遥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堆积区进行了危险区划分,并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和赋值,从生命和财产损失两方面得到研究区的易损性评价结果.通过叠加分析,最终完成了研究区的泥石流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中、高风险区占总面积的71%,且均为人口房屋的密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一致,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喀斯特地区泥石流风险评价,也为该地区的泥石流防治与减灾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权和模糊评判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泥石流形成的多种因素分析,根据大、小型泥石流沟的实际特征,对大型泥石流沟选取了主沟长度、流域面积等9个评价指标,对小型泥石流沟选取了沟床平均宽度、主沟纵坡降等8个评价指标,利用熵权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单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小型泥石流沟对应于轻度、中度、高度、极高度危险等级,模糊评判结果所占比例分别为40.0%,26.7%,26.7%,6.7%,熵权评判结果所占比例分别为33.3%,46.7%,20%,0,两种评价结果一致率达到80%;大型泥石流沟两种评价结果一致率达到78%,因此两种评价结果的吻合程度较高.对于存在差异的泥石流沟进行野外实地查勘和历年灾情分析,表明基于模糊评判法对于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结果更为真实可靠,能够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导致震区泥石流沟的活动性增强,使得泥石流的危险性发生了变化.泥石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系统,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龙池的8条泥石流沟进行危险度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科学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亦如火如荼的展开,山区开发建设已成为常态。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孕灾条件,而泥石流是最主要的灾害类型之一,该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构建较为精确的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极为迫切。本文基于舟曲县泥石流形成条件及特征并参照问卷调查结果,选取10个指标作为泥石流风险评价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构建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获得了各沟泥石流危险度;运用受威胁财产和人口构建评价模型,进而得到了各沟易损度值;通过危险度与易损度乘积建立风险度模型,得出各泥石流风险度结果,其中极高风险区占比27.27%、高风险区占比36.36%、中风险区占比18.18%、极低风险区占比18.18%。将计算结果和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可靠实用,能够准确反映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风险,为该类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评估对于公路选线和安全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准确的泥石流评价和预测体系亟待研究。通过现场勘测和无人机解译,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和基于学习优化算法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TLOA-ANFIS)对泥石流沟进行敏感性评价,并对沙尕沟进行区域划分,结果显示沙尕沟沟口3.5 km范围内泥石流的敏感性评价等级最高。为了更加清楚的研究该范围泥石流的运移堆积情况,对沟内泥石流冲出范围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降雨频率P=1%的条件下,沙尕沟泥石流流深可达8.76 m,对公路安全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治理。同时,提供的敏感性制图评价与泥石流危害范围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可以为国内外相似案例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沟危险度的模糊评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泥石流危害对象特征,提出了六大评价指标;同时考虑到模糊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危险度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泥石流的危险度模糊评价模型,最后用成功的泥石流研究实例对模型进行了运算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进行评价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它对实际泥石流的灾害特征认识、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奎林  陈兴长  陈慧  唐勤  冯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9):12406-12415
摘 要:单沟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对泥石流滩地合理开发利用和灾害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大多从孕灾环境入手,更像是易发性评价,且无法对泥石流危害范围进行危险性分区。本文在泥石流危害方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力过程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泥石流的危害能力主要与泥深(H)和流速(V)密切相关,进而提出了以泥深(H)和动量(HV)为分区指标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根据分区指标,将单沟泥石流的危险区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高危险区泥深H ≥ 1.5 m或动量HV ≥ 6 m2/s,低危险区泥深H < 0.5 m且动量HV < 1 m2/s,其它危险区均为中等危险区。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对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云南怒江地区多次暴发大规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章选取矿产和水电资源丰富的兰坪县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结合已有调查成果,明晰兰坪县泥石流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从地质驱动力、水动力和重力驱动力3方面构建基于关键驱动力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开展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兰坪县境内79条泥石流沟中,处于高危险性的有20条,中危险性30条,澜沧江右岸和左岸分别为高危险性和中危险性泥石流沟的集中区.进一步分析表明,兰坪县泥石流危险性高低受降水影响较大,从澜沧江右岸到左岸再到通甸河,降水逐渐减少,泥石流的危险性也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可对兰坪县大型工程建设及保障运营安全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计算分析四川省九龙县踏卡河流域乌拉溪沟的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并结合实地调查,探讨其再次暴发的危险性。研究表明:乌拉溪沟泥石流属于低频稀性泥石流,二十年一遇泥石流的流速为4.35m/s,峰值流量达221.09m3/s,一次冲出固体物质总量为4.18×104m3;流域内物源丰富,总量为527.85×104 m3,多为坡面侵蚀物源,占总量的89.32%;短历时强降雨是该沟爆发泥石流的关键因素,当降雨强度大于32.76mm/h时(二十年一遇),乌拉溪沟泥石流暴发可能性较大,并且会堵塞踏卡河,属于高危险性泥石流。沟道内两处堵溃点及丰富的物源是泥石流危险性放大的主要因素,在防灾减灾中需及时疏通沟道,避免发生堵溃。  相似文献   

14.
泸定县寨子沟泥石流是一条老泥石流沟,为科学评价其发展趋势及危险性,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动力学特征及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寨子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充分,属中度危险泥石流沟,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危险范围预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西沟尾矿泥石流的孕灾环境地质背景,基于泥石流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评价,得出基于泥石流模型实验建立的预测模型适合于尾矿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构建了灰色系统灾变预测模型,并对近期泥石流灾害的灾变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为尾矿泥石流灾害评价及防治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工布江达县公路沿线泥石流频发,对公路交通安全和县内各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地区暴雨型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特征和潜在危险性,同时探索基于FLO-2D模型模拟泥石流的方法在高寒、高海拔、强地质构造地区的适用性,本文运用FLO-2D软件,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典型公路泥石流——结底岗村泥石流为例,模拟泥石流泥深、流速等方面的冲淤特征,确定泥石流强度并划定危险性分区评价泥石流危险性。以公路沿线典型泥石流沟危险性的“点评价”为基础,通过分析公路泥石流危险分区以及与受威胁路段之间的拓扑关系,定量评估泥石流危险性,可以合理的预测公路泥石流的影响区域和危害程度,为工布江达县公路泥石流灾害分析、预警以及建设设计和公众疏散计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对泥石流制定合理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以中巴公路奥依塔克至布伦口公路段沿线的26条降雨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解译,选取平均比降、工程地质岩组、最大24 h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堆积扇面积、距断裂带距离、坡度、相对高差8项指标作为基本评价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和权重的确定,并通过灰色系统进行关联度计算,构建适合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沿线降雨型泥石流沟多处于中高度危险等级,极高危险占11.54%,高度危险占19.23%,中度危险占57.69%,轻度危险占11.54%。研究成果与实际灾情基本吻合,说明该评价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可为中巴公路及其附近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估和选线定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开展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泥石流信息具有多元、多源的大数据特性,以及泥石流系统的时空变异性、不确定性、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性。总结了泥石流评价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方法等内容,指出了目前泥石流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解决方法。指出了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传输,采用多元信息融合技术,运用复杂性科学系统理论与人工智能方法,对泥石流的时间、空间和规模进行高精度、高时效的评价和预报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