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美娟 《华东科技》2023,(7):117-119
<正>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事业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及高校特别重视“双创型”人才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既能够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又能为人才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此同时,在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迎来了发展契机。因此,本文在对协同育人理念及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开展的意义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现状,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为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双创的生力军,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增强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高校肩负着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使命,必然要明晰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基于学界素质模型,形成新的模块化双创型人才素质模型,并围绕此模型提出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即加强双创课程体系建设、双创师资队伍体系建设、双创实践平台体系建设和双创教育组织环境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旅游本科教育"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旅游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人才,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本文在21世纪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双创”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并从旅游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个方面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基础和人才保障.井冈山大学化学类专业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课程教育-实验实训-学科竞赛-条件保障""四位一体"的学生科创能力培养体系,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内化根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创新创业人才的大本营,如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由于大学生“双创”能力涉及面比较广,各地区高校办学理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模式。基于OBE教育理念内涵,针对当前高校“双创”能力培养现状,多维度提出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校工科专业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与"卓越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其发展特色分析七个关键问题,从"四大方面、五种层次、六类实践"深度剖析创新教育的开展,建立自主创新工程实践教育的平台,构建创新实践教育的体系,提出创新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解决符合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6,(6):110-112
作为集培训、孵化、服务三位于一体的综合性孵化器,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该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使之成为双创教育实践工作的重要平台以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平台。地方应用型高校有其自身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责任,在发展众创空间的过程中要实现双创工作的实践、教育和孵化化解的协调配合和有机融合。通过自身特色建设、服务能力提升以及与区域发展需求的有机对接,在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实际运营不断学习、改进和提升,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双创工作方针落实落地的重要抓手,成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平台,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来源。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高等院校如何强化双创教育,培养双创人才是当今高校教改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该文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高校双创教育现状,分析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高校双创教育迎来的机遇,探索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高校双创教育的现实需求,以供参考。唯有学生们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加强,才可通过创业推动就业,从本质上解决毕业生就业窘境,从而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大学是主阵地,实力较强的地方高校也可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本文针对我校应用型"卓越班"和学术型"挂榜班"运作模式,对地方高校拔尖创新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反思,以期为我校及同类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18,(12):56-58
随着高校双创教育的积极开展,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双创教师队伍的优化、实践基地建设的加强、课程体系的重建等相关方面的改革,在现代学徒制中融入双创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创新能力的指标来看,我国的创新能力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采用DSGE方法分析了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企业、政府和大学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行为。根据我国知识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和提出合理的改进方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对我国的知识创新研究起到了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鄢志丹  王宇红  廖明燕 《实验室科学》2013,16(4):98-100,10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本体功能和伟大使命。当前各个大学都在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及实践改革模式。在简要介绍近几年方兴未艾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及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之上,我系立足于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创新实验室建设状况。基于优化资源配置,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和完善制度建设的工作思路,借以创建生动活波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科学研究气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创新实验室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管理研究》2016,(2):42-45
我国传统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障碍。我国船舶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以较低的成本和劳动力资源为主要优势,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和不同产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传统的船舶制造业必须通过全球产融结合、转型升级,开创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基于船舶制造业的创新现状,从构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两个新模式的角度,分别分析研究产业创新模式,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创造的产品创新动态模型及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构建了产品创新的知识获取平台,接着建立了基于知识创造的产品创新动态模型,并具体分析了其中的各个环节。最后阐述了实施基于知识创造的产品创新组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科学管理研究》2015,(5):63-66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的区域创新系统,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区域创新系统,提出了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动力模型,从国家法规完善、企业自身建设、社会保险结合的方式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管理研究》2017,(4):117-120
超级计算机是一种超大型电子计算机,用于国家高端技术和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是一国科技能力的重要体现。梳理了世界超级计算机研制的历程,分析了超级计算机发展的现况、展望超级计算机技术创新的未来趋势,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事业发展与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占仓 《河南科学》2001,19(4):433-439
面对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浪潮 ,结合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近些年走过的道路 ,认为转变观念 ,强化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地理学事业发展的关键。地理学未来发展急需探讨的主要问题有 :技术创新问题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问题 ,资产管理的改革 ,企业化发展和分配制度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与机制创新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娜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2M):96-97
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大学生党建工作要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变化,需要在理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大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形成科学化工作模式,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努力开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科学管理研究》2017,(6):78-81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问题。如何把民营企业原有的优势发挥到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上,成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归纳了民营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对其各影响因素与企业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归纳出我国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上存在的问题关键所在,并据此总结出提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再论技术创新及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创新的内涵,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基本思路及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具体措施,从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调节机制和完善国家政策体系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需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主导产业群,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