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针对目前淮河水环境现状及问题,2014—2017年先后7次采集淮河干流(正阳关—老子山)19个断面的上覆水样和沉积物泥样,对上覆水和沉积物中关键污染物指标总磷(TP)及主要重金属(As、Cu、Pb、Zn)含量进行分析,探究淮河干流TP和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各污染物的环境影响效应作出评价。结果表明:11月各污染物含量明显低于6月,水动力过程影响比较大;各污染物质量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TP和As下降最明显;污染物来源分析显示,沉积物中TP主要受到面源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受点源污染影响;监测区间内淮河沉积物TP和4种重金属含量不具有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水体和沉积物中总磷(TP)、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沿程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于2014—2017年采集淮河干流(正阳关—洪泽湖)19个断面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各采样时段干流各断面水样和沉积物中TP、沉积物中重金属砷(As)、铜(Cu)、铅(Pb)、锌(Zn)、镉(Cd)等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探讨河道流量、温度等因素对水体及沉积物中TP、重金属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沉积物中TP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汛前大于汛后;水体中各形态磷浓度汛中沿程分布较汛前、汛后更均匀;流量、温度是影响TP和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深水湖库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运用沉积物磷形态标准分析法SMT,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对长潭水库库区5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TP和各形态磷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潭水库沉积物处于还原状态,有利于Fe/Al-P的还原溶解,其中中下游还原性比上游强,夏季还原性最强。沉积物含水率和TOC质量比上游较低,中下游较高;春季和夏季沉积物中TOC质量比较高。长潭水库TP质量比平均值在0.56~0.79mg/g之间,其空间分布特征是中游较高,上游和下游较低。其中,Fe/Al-P在TP中占27%~48%,平均为41%,Ca-P在TP中占16%~25%,平均为19%,OP在TP中占35%~52%,平均为40%。可见,各形态磷中Fe/Al-P所占百分比最大,有利于水体中藻类吸收利用。长潭水库沉积物磷污染主要来源为上覆水体中磷的沉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污染情况,于2021年12月在钦州湾海域采集20个表层沉积物,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重金属(Cu、Pb、Zn、Cd、Cr、Hg、As)含量,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限值。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Cd为中等生态危害,其余重金属为轻微生态危害。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u、Pb、Zn、Cr、Hg和As污染程度为无污染,Cd介于无污染与中污染之间,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As>Pb>Cu>Cr>Zn>Hg。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等级,在博斯腾湖大湖区采集沉积物样品15个,分析Cu、Pb、Zn、Cr、Ni、Cd和Mn 7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I_(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的评价法,对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沉积物中重金属Cu、Ni、Mn和Cr的含量都未超出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Zn、Cd和Pb呈现明显的累积性,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2. 1、5. 1和2. 6倍;该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有一定的特征性,重金属在博斯腾湖西部富集程度较高;地累积指数评估显示,7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清洁至中度污染,Cd污染最为严重; 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大小依次为:CdPbCuNiZnMnCr,Cd是主要的生态危害因子,40%的采样点处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等级,60%的采样点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等级。  相似文献   

6.
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对取自三门湾的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Cr、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Cr、As等重金属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7种重金属中,以Cr的污染程度最高,平均污染系数为1.30,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r>Zn>Cu>Pb>As>Hg>Cd;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Cu>Pb>Cr>Zn,对三门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河口地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杭州湾河口地区南北岸及钱塘江杭州河段15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u,Cr,Pb,Zn及Cd含量范围分别为17.0~48.6,24.4~44.1,23.0~55.8,186.8~324.4,0.07~0.60mg/kg.各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Zn>Cr>Pb>Cu>Cd.与国内外典型的河口和滨岸带比较,该地区Cu,Cr,Pb及Cd的平均含量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Zn的污染较为严重.重金属含量沿程分布特征呈现多峰值变化,表明原因较为复杂,受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一致,大多数采样点的Zn处于中度污染水平,Cd及Cu处于轻度污染,Pb及Cr处于轻度污染或较为清洁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Zn>Cd>Cu>Pb>Cr.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总体处于低度生态风险等级,其中Cu,Cr,Pb及Zn均为低生态风险等级,而Cd为中度或较重生态风险等级.生态危害程度的排序为Cd>Cu>Pb>Zn>Cr.  相似文献   

8.
对玛纳斯湖沉积物重金属(Cu、Pb、Zn、Ni、Cr、Cd)采用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重金属含量,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分布特性,判断了污染物的来源,并结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染因子进行了评价。通过实验,结论显示:(1)玛纳斯湖沉积物中Cu、Pb、Zn、Ni和Cr的平均含量较低,Cd的含量超过新疆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值的67%,Zn和Pb的变异系数较高;(2)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以M1、M4、M5、M6、M7五个采样点的重金属浓度较高,M2、M3、M8、M9、M10这5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较低;(3)根据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Cr和Zn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有着相同的污染来源;Cd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相关,说明与其他元素的来源并不相同;(4)通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得到污染因子的不同污染程度,Cd为主要污染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1.27,玛纳斯湖沉积物已属于轻度污染。由此可知,本研究结果将为玛纳斯湖环境质量监控提供科学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三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晓峰  唐志平  尹丽  武和胜  陈瑶 《江西科学》2007,25(6):784-787,800
在乐安江、昌江、饶河三江河段布设采样点,采取河流表层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流域都不同程度受Cu、Zn、Pb、Cd的污染.从总体污染程度分析,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为:Cu>Zn>Pb>Cd.各采样点污染程度排序为:蔡家湾2号点>鄱阳镇>赵家湾>饶河口>昌江>蔡家湾1号点>尧山刘家.从各采样点潜在生态污染程度分析,各污染物对鄱阳湖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影响程度排列次序为:Zn>Pb>Cd>Cu.  相似文献   

10.
对江苏南部沿海鸻鹬类迁徙停息地潮间带18个样点的36份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及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ZnPbAsCuCrCdHg,其中As、Hg的含量在两季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u、Zn的含量在各潮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d在各断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强到弱为:春季CdPbAsCuZnCrHg,秋季CdAsPbCuZnHg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分析表明:As、Pb、Cu、Hg、Zn、Cr均处于低生态危害等级,Cd整体上处于较重生态危害等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工业排污、周边地区机动车尾气及当地渔港船舶污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南河为研究对象,采集4个断面的沉积物柱状样(0~120 cm)分析其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及重金属(Cr、Ni、Cu、As、Cd、Hg、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黑臭河道底泥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河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呈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北部河段TN、TP和OM的含量明显高于南部;深度方向上,TN和TP均随深度先增加后减少,且在40~80 cm深度处含量最高。南河的南部和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其中南部的Ni、Cd和Pb及北部的Cu、Hg和Zn的含量均为中部的2倍以上;深度方向上,除Hg和Zn外,各重金属含量在60 cm以内呈现随深度逐渐增加的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各断面Hg和Cd均达到极强生态危害,其次是Ni和Zn,而As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中Cu与TP、TN和OM呈极显著相关,Ni和Cr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Zn呈显著正相关,Cd、Pb、As和Zn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南河底泥重金属及营养元素污染较严重,且存在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温州市牛桥底河为研究对象,对河道疏浚前、中、后底泥中理化指标、重金属含量进行跟踪分析,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元素Cd、Cr、Cu、Zn、Mn、Ni、Pb、Hg、As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牛桥底河底泥疏浚工程实施后,表层底泥的TP、TOC和重金属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疏浚后1到3个月内底泥重金属含量最低.虽然疏浚工程可以暂时地显著削减河道中污染物的总量,但其对河道水质和底泥的改善效果仅能维持3~9个月.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疏浚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牛桥底河底泥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选取美舍河上、中、下游底泥进行取样,测试底泥样品的物理参数(pH、容重、比重、含水率)、营养参数(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污染物(苯并α芘、总氰化物;锌、铜、镍、镉、总铬、铅、汞、砷)。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测试底泥中Cd<8,RI<150,属于无污染水平,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在上中下游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上游底泥中金属镉和铜、中下游中锌和镉高于其它重金属。综合分析底泥物性参数、营养参数和污染物水平,美舍河底泥可做种植土壤利用,底泥浸液白菜种子三天发芽率为84%,86%和80%,与种植土壤浸液发芽率相当(84%)。  相似文献   

14.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检索, 分析深圳近海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采用WQI污染指数法、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分别对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得到以下结果。1) 深圳近海海域中, 西部水体中重金属Hg, Cu, Pb和Cd的含量高于东部, 可能与西部开发力度大、接纳污染多和深圳湾水体交换不畅等因素有关。2) 基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WQI>1, 表明深圳近海无清洁水体; 近海海水重金属生态风险多处于高风险和中风险水平, 排序为Cu>Hg>Cd>Pb。3) 深圳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 Cu, Zn, Pb和Cr含量由珠江口西北部上游向东南部海域递减; Hg和As污染集中于深圳湾和东部海域,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频繁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且与海水中相应重金属的分布趋势一致。4) 深圳近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极高, 其中Cd生态风险最高, Cu和Hg次之。  相似文献   

16.
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福建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采用单因子超标率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呈极强污染水平,其次为Cu,而Zn,Pb,Cr,Ni呈中等或轻微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晋江感潮河段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属于生态危害性极强的重污染水平,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7.
茅洲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茅洲河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程度,在茅洲干流和支流中共采集34个底泥样品,测试分析As,Cd,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其污染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茅洲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Pb,Cd,Cr,Cu,Zn,Ni含量较高,均值均超过中国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值,其中Cr,Cu,Zn和Ni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Ⅲ类标准值.7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u,Ni~Zn~Cd~Cr,Pb,As,污染负荷指数从大小到依次为Cu,Ni~Zn,Cd~Cr,Pb,As,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Cu,Ni,Cr~Zn,As~Pb,这说明沉积物主要受到Cu,Zn,Ni,Cd和Cr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