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崔龙  陈楚 《科技资讯》2014,(6):46-47
广义上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是位于地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地铁车站、地下商场、娱乐、餐饮等供公众使用或活动的地下空间。在天津地铁建设的背景下,本文以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形象,而后分别探讨了通道系统设计、边界设计、节点空间设计、区域系统设计、标志物设计及标示系统设计的相关思路,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核心部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研究,提出符合城市地下空间自身技术、环境、空间特点的人性化的设计办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核心部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研究,提出符合城市地下空间自身技术、环境、空间特点的人性化的设计办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地下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以北京市丰台科技园三期地下空间规划为例,详细探讨了精细化地下空间规划的设计要点。从如何促进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引出地下空间设计导则的编制,以城市设计导则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从人的角度和活动入手,为营造"近人尺度"的地下空间环境提出引导性建议,同时又从城市层面,深入研究地下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场、道路、绿地、城市市政工程及商业开发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刚性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地下空间设计导则被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节,成为地块出让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初步构建了控规和地下空间设计导则共同控制地区建设的精细化编制体系,以期为建立成熟的城市立体化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邬蒙 《科技资讯》2011,(6):85-86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形象,而后分别探讨了通道系统设计、边界设计、节点空间设计、区域系统设计、标志物设计及标示系统设计的相关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婿 《科技资讯》2013,(26):64-65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形象,而后分别探讨了通道系统设计、边界设计、节点空间设计、区域系统设计、标志物设计及标示系统设计的相关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下与地上一体化设计——地下空间有效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双重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特征、类型与作用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地面是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根源,并从空间形态和整合模式2个方面探讨了地下与地上空间一体化的设计对策,提出了实现地下与地上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环境设施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竖立城市形象和个性的有力手段.在当前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人们正逐步向休闲社会迈进,相应的人们对公共休闲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也包括其间的设施设计.本文通过对公共休闲设施的考察,运用环境行为学、设计心理学、工业设计、城市设计等相关理论,对影响公共体闲空间设施设计的相关要素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下公共空间较为封闭,人员较为密集,其安全疏散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地下空间出入口作为安全疏散的关键节点,其设置方式直接影响地下空间人员的疏散效率。采用防火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对3种常见的出入口布置方式的疏散效果进行模拟比较,量化其疏散作用,分析其疏散效率,并结合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总结出不同出入口布置方式的优缺点,以期为地下公共空间的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生态保护的规划设计要求,并为国家标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中生态保护章节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依托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核心地下空间规划,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保护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对济南市及其地下空间开发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关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构成要素,结合案例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地质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环境振动、植被的影响等。据此,进一步论述了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核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生态保护的具体要求,包括地下水保护、大气环境治理、环境振动与噪音控制以及城市的绿化建设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超 《科技资讯》2007,(29):71-7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交通拥挤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展造成生态空间和生存空间在用地上的矛盾,探索新的生存空间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地下空间因自身特点,对空间设计,尤其是公共空间的设计有特殊的要求.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城市地下空间逐渐得到开发利用。而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必须考虑人性化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以及文化情感需求。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人的各种需求,分析人的需求与行为、环境的关系,在设计师注重细节以及情感的传达,实现人、空间、城市三者的结合。本文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人的需求、行为与环境三者的关系,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应如何体现人性化,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资源和城镇化用地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将改变地下三相介质(固-液-气)的平衡状态,造成一系列工程、环境及生态问题.地下水是地质体中能量传输和物质迁移的载体,是引起岩土体性质、地下水化学组分及水动力条件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地下水为主线,总结并阐述了8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与地下水相关的工程、环境及生态问题:地下水水压、浮力、地表变形及沉降、特殊岩土体性能劣化、地下结构腐蚀、地震震害、地下水污染及城市热岛效应.由于目前研究地下水与城市地下空间(特别是深部地下空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实际案例很少,导致对地下水系统变化造成的相关问题的机理认识有限.提出了5个方面的研究建议: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体系化监测;研究地下水系统变化对岩土体物性影响;研究地下水系统变化对地层中有毒元素由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机理;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及长期影响;研究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基础抗浮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住区内居民私家车的拥有量在大幅度攀升,使得城市住区停车空间呈现出紧张与无序的状况.文章针对以上情况总结出几项与住区地下停车空间紧密相关的依存要素,并对其环境设计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环境设计中声景相关的艺术和技术问题,从历史文化视角对声景的内涵进行挖掘,从技术角度研究声环境中声音、环境、人的关系和声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文章探讨了自然声景与文化内涵、都市声景与城市意境和声景设计中的环境特性,提出在城市设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和环境设计中可融入声音景观这一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风生水起。然而,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对环境评估的重视却十分不够,且我国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评价体系是缺失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环境评价标准的缺失。国家层面我国现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评价标准缺失,地方立法活跃。当前,应当确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评价标准,明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评价标准的制定基调环境评价标准,以便于事前预测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实现地下空间开发中环境评价标准与环境评价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德国杜伊斯堡市内港成功的旧工业区更新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城市设计中空间形态、功能、交通、环境、公共空间、建筑方面更新措施的阐述,归纳出其城市设计更新的经验:保持空间形态完整;功能规划混合多样;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环境;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倡导绿色交通;延续原有建筑文脉;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8.
江海涛 《科技信息》2009,(29):170-170,169
只有了解空间,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公共环境雕塑,才能更好的理解公共环境雕塑的视觉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公共环境雕塑与建筑的综合性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人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对郑州市的工程地质相关资料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工程地质特点,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认为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敏感工程地质因子主要有淤泥质土、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钙核富集层。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为了研究工程地质敏感因子可能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对淤泥质土、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钙核富集层的分布范围进行精确刻画,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在地下车库光环境中快速识别他人行为并做出反应,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与安全感,针对目前车库照明标准中评价指标的不足,采用实测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对重庆大学B区地下车库光环境进行了调研。对实测数据与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运用Facereader软件进行验证,参考国内外室外照明相关标准值,从辨识行人效果的角度,提出了半柱面照度是评价车库照明质量的重要指标,完善了立体感评价指标的适用范围,建议地下车库设计中应考虑半柱面照度与立体感指标,且半柱面照度应不小于6.5 lx,立体感指标应不小于0.75的标准值,以达到基于舒适感与安全感的防侵犯照明。该研究成果也对类似的昏暗室内公共空间的照明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