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滩涂开发利用成为开辟新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本工程就是对潮下带滩涂湿地,采取先促淤后圈围吹砂成陆,分期实施,形成宝贵土地。在本工程实施过程中,龙口工程的构筑和保护及安全合龙成为整个大堤施工的关键和难点。本文结合工程的工况及水文气象条件,重点分析龙口合龙的施工技术,以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杭州湾上海奉贤岸段边滩遵循其自然演化趋势和规律。对潮下带高程-2m线滩涂湿地资源,坚持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原则。采取先促淤使低滩露出低平潮;后圈围吹砂成陆,分期实施形成宝贵土地。重点叙述当今圈围工程设计、施工特点以及闭气合龙施工技术。可供同类工程借鉴,亦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围涂工程是充分利用长江口岸、长江口三岛滩地、江心滩和杭州湾沿岸滩涂资源,围涂促淤,扩大陆地面积,以解决上海市因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与建设用地紧缺的矛盾。本工程地处长江口,为上海市南汇东潍第四期促淤圈围工程4个围区之一。该围区总面积约5.04km^2,龙口底宽208m,上口宽度240m,一次一个围区面积及龙口宽度之大就全国圈围工程来讲也为数不多。龙口虽是临时工程,但龙口合拢是围堤工程建设的关键进度节点,能否按时合拢决定着圈围工程的成败。本围区于2003年9月开始龙口构筑,2004年3月29日顺利断流,为围涂造地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张泉  范苇 《科技资讯》2009,(32):36-36
长江滩涂圈围造地是缓解上海用地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崇明北沿滩涂圈围工程,该工程位于崇明岛北部。工程包括高滩圈围大堤4126m,夹泓围堤1468.08m,夹泓围堤上设置一个龙口。龙口设置的合理性及龙口顺利合龙是保证圈围工程实施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崇明北沿圈围工程施工中龙口严重涮深的原因及其应该吸取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
辐射沙洲滩涂促淤试验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岸外辐射沙洲的条子泥滩涂开发前景广阔。为了能够尽快利用这片土地后备资源,进行促淤并陆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条子泥促淤试验工程就是此研究中的重要一项,作者对条子泥促淤试验工程的方式、坝田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坝田结构的促淤效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工程时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海陆域面积现约7 000 km2,其中约65%是近6 000年由长江人海泥沙堆积而形成,约17.5%为1949年以来通过围涂新增的土地,后者极大缓解了上海市尖锐的人地矛盾关系.近几十年来,尤其是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年均人海泥沙已大幅减少,由1951-1968年间的4.97亿t降低至2003-2008年间的1.54亿t,今后随着流域内更多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完成将进一步降低.长江人海泥沙是建造滩涂的物质基础,随着人海泥沙大幅减少,河口滩涂自然淤涨速率趋于减缓,未来整个三角洲的冲淤演化趋势备受关注.以2005年为基准年,Delft3d模型预测结果认为长江口主要浅滩今后20年将继续向海淤涨,但速度减缓.综合分析认为,上海市今后20年可通过工程促淤770 km2,圈围485 km2,但滩涂资源利用一定要兼顾河口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滩涂圈围的一个及其重要工序就是龙口合龙,合龙作为滩涂圈围的关键工序,尤为重要,不但关系到工程的成败,更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效益、政治影响以及人身安全等多个方面,所以应从组织落实、计划安排、技术分析、后备方案的确定等进行周密分析、论证和落实。  相似文献   

8.
在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六期)工程中,3#、4#围区龙口保护期滩地保护采用底部铺设混合软体排。结合横沙东滩促淤工程的工况条件,分析砂肋软体排与砼联锁块软体排混合软体排的施工特点和难点,介绍混合软体排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和质量保证措施。结果表明,混合软体排在龙口滩地保护的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深水航道及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对滞流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滞流点位置的变化对河口拦门沙的形成和泥沙淤积具有极大的影响.基于MIKE3软件建立长江口水动力和盐度输运三维数学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潮位、流速、流向和盐度进行验证.运用验证好的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及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对河口滞流点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应用改进的近底层平均单宽通量计算公式确定滞流点的位置,验证结果良好,可以用该公式确定滞流点的位置;(2)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增大了水深和涨落潮流速,各汊道内落潮流量的增加明显高于涨潮流量的增加,且滞流点均向下游移动;(3)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建成后,北港滞流点向下游移动约5km,北槽和南槽的滞流点则向上游移动约1km.  相似文献   

10.
受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海岸带的格局易发生快速演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上海市南汇东滩的海岸带为典型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海图数字化、野外现场调查等方法获取海岸带格局的时空分布数据,分析了近20年(2000—2020年)海岸带空间格局变化及其演变规律,并重点分析了海岸工程(圈围工程和促淤工程)和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海岸带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2000年以来,受海岸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汇东滩海岸带的土地利用类型逐渐增加,从以近海与海岸湿地为主的简单格局逐渐转变为近海与海岸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农田和建设用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共存的复杂格局.(2) 2000—2005年的海岸圈围工程导致南汇东滩海岸带近海海岸湿地面积减少11 894.7 hm2,被圈围的近海海岸湿地转变为水稻田、库塘、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圈围初期淤泥质海滩(0 m以上)和潮间盐水沼泽出现淤涨和发育(淤涨速率分别为320.5 hm2/a和110.9 hm...  相似文献   

11.
泥沙数学模型在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口为例,通过与已建典型围填海工程实际促淤效果的对比分析,以及对长江口近期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的合理性分析,研究泥沙数学模型在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中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的平面淤积形态、断面淤积形态、促淤区淤积量均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在近期围填海工程中的促淤效果预报较合理,表明该泥沙数学模型适用于长江口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施工船机快速向超大型发展,围海造地的圈围规模也越来越大。10 km2左右的圈围开始出现,而随着规模的迅速增大,圈围合龙的难度大幅提高,流速高,水深大,基床冲刷严重。该文以某工程为例对此方案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应用卫星遥感资料调查杭州湾北岸滩涂为例,介绍了滩涂及冲淤变化调查的一种新方法即遥感定量法.以实测滩涂光谱反射率为基础.并进行适当地潮位订正,经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识别分类,便可获得具有一定精度的滩涂现状图,叠加多时相滩涂现状分析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14.
舟山群岛区岱山北部海区是典型岛礁海岸,水深多在10~20m,最深超过40m,实测最大流速超过2m/s,含沙量年平均约0.6kg/m~3、最大超过2kg/m~3,泥沙运动受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该海区近期海床冲淤变化主要由围垦活动引起.为认识该海区促淤工程的动力地貌响应特征,针对该海区岛礁众多岸线曲折、水深大水下地形复杂、潮流强、悬沙含量高且受波浪影响大以及海床演变特点,建立了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2007年和2012年夏季大小潮验证表明,计算潮位、流速、流向、悬沙含量与实测过程吻合良好,计算的泥沙冲淤量和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接近.结果表明,促淤工程实施后,海床冲淤变化主要在岱山岛附近,对大范围滩槽稳定影响不大;促淤堤东西侧均淤积且以西侧淤积为主,拟促淤范围内平均淤厚约5.2m;堤头形成扇形冲刷,岱山西南侧和西侧冲刷较大.促淤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导致较大的泥沙冲淤.研究结果可为岛礁海岸开发利用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赣榆县海洋开发区滩涂匡围区位于兴庄河口南侧的淤长型淤泥质海岸,南北长为3000米,距已达标老海堤1200米,匡围总面积5000亩。通过采取抛石挤淤法实施围海筑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薛明星  金洪雷 《科技信息》2013,(11):365-365
在滨海滩涂路基加固中引用了爆破挤淤筑堤技术,尤其在道路路基下为吹填淤泥和原状淤泥的滩涂区域,爆破挤淤筑堤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造价低,沉降量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海岸滩涂和浅水海域风电场建设及运行维护工程保障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工程保障方案,主要包括:适应于潮上带滩涂风电场的系列道路构筑方案、适应于潮间带滩涂风电场的承压浮箱及浮箱栈桥保障方案、适应于潮下带5 m以上水深风电场的浅吃水自升式海上风电场工程平台以及风电场运行维护期间的两栖进入方案,并对这些方案的适应性、可行性及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提出的系列工程保障方案针对潮上带、潮间带至潮下带不同滩涂区域对施工工程技术的不同要求,以系列技术保障措施分段保障,较好地解决了海岸滩涂及浅水海域风电场建设的工程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崔青轴 《科技信息》2012,(28):406-406
鉴于滩涂区域淤陷和测量人员进入现场的危险性,本文介绍了采用风动力式气垫船为载体,安装GPSRTK进行连续测量的新的技术方法。多次现场实践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在滩涂区域测量中的优越性,解决了滩涂区域测量中常规测量方法无法实现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了滩涂可提供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滩涂开发利用对海岸带水动力条件、泥沙冲淤环境、滩槽稳定性、海岸带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他海洋资源等造成的主要影响。滩涂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主要有:生态-经济模型、多指标层次分析模型、DPSIR模型。根据滩涂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中一些较突出的方面,概括了在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需要关注的方面,针对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围垦区块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准确掌握浙江省滩涂资源的分布现状,正确判断滩涂资源的自然淤涨速率,实现滩涂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通过系统、全面的水下地形测绘与实地调查,建立了高准确度、高度权威的滩涂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浙江省滩涂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AutoCAD.NET和ArcEngine实现了水下地形数据从CAD文件到Geodatabase数据库的无损转换,使用Skyline和ArcGIS Server对滩涂资源成果数据进行二三维一体化显示。系统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浙江省滩涂资源数据的有效管理,建成的滩涂资源专题数据库为滩涂资源保护、滩涂资源动态预报以及泥沙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