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管道球阀在长距离输送管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管道球阀的常见故障,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管道输送超临界CO2过程中,受含汽量条件影响而形成的CO2固体水合物颗粒会对管壁造成冲蚀.研究水合物颗粒在不同条件下对弯管管壁的冲蚀规律对CO2的安全输送有重要意义.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超临界CO2输送管道的弯管段的固液两相流的流场规律,研究不同流速、不同粒径、不同弯曲角度下固体水合物对管壁的冲蚀规律.结果 表明,流动速度和粒子粒径的增加会使固体水合物对管壁的冲蚀更严重,使冲蚀区域的分布位置往弯管外侧管壁集中;弯管角度发生变化时,碰撞时粒子的入射方向与壁面的夹角发生改变,造成了冲蚀区域和程度的不同,直角弯管更易受到水合物粒子的冲蚀破坏.  相似文献   

3.
我国石油资源现在多依靠新疆、甘肃等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石油产量,这些石油产地距离炼油厂、用户等都具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石油管道是远距离陆上输送的不二选择,在陆地上建设这一长距离的输送管道,需要经过不同的地域,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地质地貌,因此,如何做好长距离管道的建设工作是摆在管道建设者面前的难题。本文将以石油管道在山区复杂地形的建设工作为例,介绍如何在山区复杂地形进行石油管道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管道参数对管道磨损的影响,并对管道参数进行优化,运用响应面法(RSM)开展含粗骨料膏体充填管道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基于RSM试验结果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耦合对管道磨损的影响,并运用MATLAB对管道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影响因素下,管道参数对最大磨损速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管径、弯径比、弯管角度,而多因素交互影响下管径和弯径比的交互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最优管道参数如下:管径为198.05 mm,弯管角度为84.50°,弯径比为4.57。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在我国发展长距离管道输煤的必要性,根据我国国情,以管道输送中浓度煤浆为例分析了管道输煤、管线设置及实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距离浆体管道输送过程中存在着输送稳定性的问题,分析了管道输送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述了颗粒级配对浆体输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输送选用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是非常关键的,它的优化将影响一系列管道输送参数,优化浆体的粒度组合,可减小粗颗粒的沉降速度,以制止其分选沉降,从而提高浆体的输送稳定性.因此,选用合理的颗粒级配作为浆体的输送粒级是可行的,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寇睫敏  廖泽辉 《科技信息》2011,(12):367-368
天然气长输管道一般输送压力较高,环境温度较低,因此管道内极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水合物可能导致管道、仪表和分离设备的堵塞,对长距离的输送是有害的。本文简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预防、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油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原油、石油和天然气在长距离管道输送过程中,会产生油气管道泄露、选线不当等安全问题。因此在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输的前提下,需要制定管道传输路线、传输口径、抗腐蚀与稳压等措施,以尽可能的减少油气传输的事故风险,最大程度保证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探讨油气长距离输送管道安全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油气长距离传输的安全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确定一定条件下天然气在管道内的最大流速u_(■az),对于输气管道的设计与生产都是必要的。作者编制的天然气输送管道流量计算程序,不仅可用于一般工艺计算,也可对天然气在输送管道内能够达到的最大流速进行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管道与成品油管道同沟敷设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油气管道敷设实践在这一问题上的有关做法,探讨油气长距离输送管道通过经济发达、建(构)筑物密集、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同沟敷设的可能性,研究从提高管道自身强度的角度如何确保管道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加压粉煤气力输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加压粉体气力输送试验系统并进行加压粉煤气力输送试验,重点考察了表征气速、输送背压和粉体流量对管道压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输送背压和粉煤流量下,粉煤加速压降、垂直到水平弯管、水平到垂直弯管和水平弯管压损与粉体流量Gs和表征气速Ug的乘积呈近似线性关系,其中水平到垂直弯管压损随GsUg变化最大;水平、垂直和倾斜管段附加压损随着表征气速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粉煤流量比输送背压对附加压损影响更大;附合压损系数是Re、Fr和气固比μ的函数,通过拟合得到的附加压损公式和总压损公式的预测值也与试验值吻合均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充填管道在输送过程中的冲蚀磨损机理, 基于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及颗粒输送力学模型, 引入离散颗粒轨道模型、塑性冲蚀磨损模型, 对某矿山复杂充填管路条件下浆体特性对管道冲蚀磨损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浆体流速、黏度以及颗粒尺寸对管道冲蚀磨损影响显著, 颗粒形状影响较弱。高流速下, 弯管磨损最为严重, 直管段磨损较轻且分布较为均匀, 流速降低, 主要磨损部位偏向弯管出口部位;弯管部位最大磨损值在15°~30°以及60°~75°之间;此外, 粒径较小时, 磨损严重程度随粒径增加而增大, 粒径达到600 μm 后, 最大磨损值随粒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距离矿浆管道输送存在的雷击灾害,提出了一种基于长距离浆体输送管道的拒雷控制系统,其系统包括浆体钢管、机电设备、综合有源+无源等离子拒雷装置和多个电涌保护器.在浆体钢管与机电设备之间的绝缘段的两侧分别安装第一电涌保护器和第二电涌保护器,采用瞬态接地的方式来实现等电位接地,克服了强制电流式阴极保护的矿浆钢管道不能直接接地的缺陷,同时防止了雷电侵入波对设备铁精矿管道的危害.实际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管道机器人弯管运动转体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避免管道机器人弯管内运行时发生转体现象而影响管内任务的执行,对机器人转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建立的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的位姿模型为基础,对机器人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机器人过弯时的转体力矩模型.通过对转体力矩的分析,揭示了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时发生转体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了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的最佳姿态角.理论计算表明:当机器人以最佳姿态角运行时,机器人转体力矩几乎为0,不发生转体;当机器人以其他姿态角运行时,将出现一个不为0的转体力矩,该力矩使机器人向平衡姿态角方向转体,直至机器人姿态稳定为止.在实际应用时,使机器人在平衡姿态角运行为最佳.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该研究为人弯管内的姿态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球床反应堆采用气力输送的方式,完成每天数千个燃料元件的堆芯内外循环。该文建立了"近等径球流管路气力输送"动力学模型,用以描述球床反应堆燃料元件输送过程。以此模型为基础,研究了输送管路的结构参数对燃料元件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球直径比和管道倾斜角增大,燃料球的轴向加速时间缩短,末速度提高;碰撞恢复系数越大,燃料球与管道内壁的碰撞越剧烈;燃料球平衡速度低于气体流速,并随管球直径比的增大而显著升高;减小管球直径比和管道弯曲半径可以限制整个气力输送过程燃料球的最终速度,降低燃料球对堆芯的冲击。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得较好。该文为球床反应堆燃料循环系统管路结构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采用管道输送油气的方式成为首选的技术方案。由于管道运输具有安全、经济等许多优点,近年来国内外油气输送管道的建设飞速发展。而现场焊接是油气输送管道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主要对油气输送管道焊接技术的相关问题与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相信对当前油气输送管道施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用弹性基础梁理论导出水平L形弯管在地震时的内力计算公式,并结合我国地震地区的实际情况,运用本文公式对震区管道强度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铺设在地震烈度9度地区的埋地管道不会发生损坏,若管道铺设区的地震烈度达到11度时,埋地管道将发生损坏。这与本文的理论分析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8.
空间管道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化工等工程,在管道设计中,常常需要一种矩形弯管光滑连接两轴线交错管道。探讨了这种弯管的连接特点和设计规律,得出了条件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在倾斜管道顺序输送中 ,输送油品的物性差异在重力作用下影响混油的形成。分析了油品物性对混油过程的影响 ,利用与混油区的物质分布相关的轴向有效分散系数 ,建立了管道顺序输送高差混油模型。同时考虑了粘度和密度的变化 ,采用Crank Nicholson型隐式格式构造差分方程 ,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利用计算实例对雷诺数、倾角和输送长度等混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倾角对混油的影响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和雷诺数的提高逐渐减小 ,特别是在大于临界雷诺数的高度湍流和长距离输送时 ,倾角对混油的影响相当小  相似文献   

20.
成品油管道输送高差混油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倾斜管道顺序输送中,输送油品的物性差异在重力作用下影响混油的形成。分析了油品物性对混油过程的影响,利用与混油区的物质分布相关的轴向有效分散系数,建立了管道顺序输送高差混油模型。同时考虑了粘度和密度的变化,采用Crank-Ncholson型隐式格式构造差分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利用计算实例对雷诺数、倾角和输送长度等混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倾角对混油的影响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和雷诺数的提高逐渐减小,特别是在大于临界雷诺数的高度湍流和长距离输送时,倾角对混油的影响相当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