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查香卡地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受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岩浆、热液活动强烈,具备良好的铀成矿背景。为研究该区铀、钍异常及矿化分布特征,查明隐伏铀矿体,采用地面伽马能谱探测方法进行铀异常测量,并结合地质构造条件,分析了放射性异常特征与铀成矿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着明显的铀、钍异常,异常场呈北西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断裂构造发育,F_4为主控矿构造,为铀元素迁移、富集提供了通道。成矿物质富集于韧性剪切带上部韧-脆性转换部位,且多期次热液蚀变活动成为铀成矿良好的物质来源,使得铀、钍元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采用矿石薄片鉴定、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检测、电子探针分析对光石沟铀矿床铀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石沟铀矿床铀矿物主要为晶质铀矿,铀石、钍石、钍铀矿、含铀独居石含量很低。晶质铀矿主要呈稀疏浸染状分布在脉石矿物粒间,与钾长石连生密切,其次与黑云母连生,常见锆石和石英包体。铀石主要与方解石、黄铁矿(白铁矿)连生,组成细小环边断续分布于部分晶质铀矿周边。钍铀矿、钍石呈包裹体赋存于独居石中,独居石呈星散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根据铀矿物的赋存状态,光石沟铀矿床成矿期可划分为岩浆期和热液期两个成矿期次,其中岩浆期的矿物组合为晶质铀矿、钾长石和黑云母,热液期的矿物组合为铀石、方解石和黄铁矿(白铁矿)。  相似文献   

3.
华阳川矿床地处华北板块南缘小秦岭地区的西段,是一个以铀、铌、铅为主,并伴生有稀土元素及银、铋、镉等贵金属元素的超大型综合矿床。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为铌钛铀矿,次为晶质铀矿;铌矿物主要为铌钛铀矿,次为含铀褐钇铌矿;铅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少量氧化为白铅矿、铅矾、铅丹;钍矿物主要为钍石,次为钍铀矿;稀土矿物主要为独居石和褐帘石,次为含铀褐钇铌矿和氟碳铈镧矿。铌钛铀矿主要以粒状、不规则团块状、细脉状分布于矿物颗粒之间,与方解石、钾长石、霓辉石、天青石等矿物密切共存;方铅矿主要与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方解石等共伴生;铀铌矿化与铅矿化分别属于伟晶岩、早期碳酸岩成矿作用和晚期碳酸岩及硫化物热液成矿作用。不同矿石样品中铀、铌矿物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代表了铀、铌成矿过程中成矿环境的变化、动荡或存在多次的铀成矿作用;铀、铌矿物部分或普遍含稀土元素,铀铌矿物和稀土矿物形成阶段的一致性说明了在伟晶岩和早期碳酸岩阶段铀、铌成矿过程中也伴随了稀土成矿。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富铀地质体与成矿铀源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分析了铀在不同地质作用下的迁移行为以及铀发生迁移的主要受控因素,认为富铀地质体对铀的氧化-还原成矿提供了成矿的重要铀来源;但热液成矿中铀的主要来源是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及之后岩石圈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作用期间,受深部各种热及特殊流体的共同作用驱使下引起的从高热场向低热场发生的铀迁移,而非来自低热场的成矿周边富铀地质体。分析认为富铀地质体是伴随铀成矿作用形成的产物,在物质成分组成上与成矿必然具有相似性或继承性,也是内生铀矿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5.
岫岩老虎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东北侧的辽东铀成矿带内。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地球化学对研究区的铀矿化(异常)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异常)点的分布主要受不整合面,以及后期脉岩和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具有范围较小,强度大的特征,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铌钛铀矿和钍石,主要呈脉状或星点状,与金红石、锆石、赤铁矿等矿物共生。矿化特征和成矿作用分析表明,该区域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的多次活化提供了动力和热液,不整合面、断裂和构造破碎带等薄弱的位置,是热液流动的优良通道,为成矿热液的沉淀富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进一步改进关键性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快速淬火高压釜系统成功地完成了四个系列的含水卤化物介质-花岗质岩浆体系中钨锡的流-熔分配实验。确定了一批钨锡流-熔分配系数;并建立了它们与卤化物摩尔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分析了氯、钠、氟、钾对钨锡流-熔分配的影响;指出传统的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值得修正。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浙江西部深部和外围铀矿找矿,拓展新的找矿方向,以大洲地区重点铀矿床为对象,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区内铀矿体主体形态为层状,沿断裂构造有少量的脉状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少量为铀石,呈显微浸染状和团块状,铀矿石年龄分布在110.0~67.1 Ma,铀成矿具多阶段性。铀矿床(体)明显受构造、地层、热液蚀变联合控制,多期次、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控制了铀矿床(体),多期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层状流纹岩为铀成矿准备了围岩条件,热液蚀变多样,成矿期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和萤石化,其中水云母化蚀变的"绿色层"与铀矿体赋存关系密切,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下地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阶段深部铀成矿模式,指出在深部找矿的重点为(1)九里坪组第四、第五层流纹岩层控制的层状矿体,(2)九里坪组层状矿体之下的深部脉状矿体,这些认识可供本区铀矿找矿新突破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首山成矿带是我国著名的铀成矿带,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依据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龙首山成矿带水文地质分区和放射性水化学特征,重点对水中各类离子、放射性元素含量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放射性水异常点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床为例,分析放射性水文地质特征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地下水中Na~+和Ca~(2+)含量所呈的负相关关系与铀成矿过程中的去硅去钙富钠作用相一致,串珠状分布的地表水点与深部构造的走向一致,串珠状分布的放射性水异常点与深部控矿构造和铀矿化的走向一致的特点。将放射性水文地质特征与热液铀成矿理论相结合,对深部铀矿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相山矿田居隆庵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相山矿田居隆庵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背景。方法应用岩石化学及铷、锶、硫、氧等同位素地质及包裹体研究方法。结果含矿主岩碎斑熔岩岩石形成的初始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混染并重熔了地壳组分;成矿热液起源于深部岩浆热液,在沿构造上升过程中混合了浅部地下水溶液,形成了一种混合热液。结论成矿热液物理化学性质为弱酸、弱还原性的中低温热液,成岩成矿物质既来源于深部(上地幔),又有浅部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10.
新井铀矿点是北大山地区已发现的重要铀矿点之一。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从新井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新井地区含铀建造、区域构造、围岩蚀变、矿体及矿石特征等,认为铀矿化位于断裂构造交叉部位的地层弧形拐弯地段,多期次、长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对铀成矿有利;古元古代浅变质片岩为有利的含铀建造,在浅变质片岩与富铀的伟晶状花岗岩接触带上矿化显示好;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呈多期次产出,铀偏向于最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酸性伟晶状花岗岩中富集成矿,多期、多次性岩浆活动对铀成矿有利;区内后期热液蚀变改造类型多样,蚀变较强部位铀矿化显示好。综合分析认为,区域性断裂带、古元古代浅变质片岩与富铀的伟晶状花岗岩接触带及热液蚀变带是新井地区铀成矿的有利空间,同时指明了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3075铀矿床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75铀矿床进行了区域和矿床地质若干个剖面详细观察描述、镜下鉴定,取样分析等研究工作。进一步认识到辽河群浪子山组促进了3075矿床铀预富集:多阶段铀富集,铀硅分离使铀致富等起到关键性作用。证明太古宙偏碱性钾质花岗岩可视为铀源体,古元古代灰色硅质泥质含铀沉积为成岩预富集。基底花岗岩边缘混合岩化,1 920 Ma经历高温碱质流体作用,1 897和1 891 Ma形成碱交代型铀矿体,1 829 Ma形成脉型富矿化的铀成矿过程。"碱交代"在成矿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它们普遍存在于中国大中型热液矿床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前人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本单位在芙蓉地区历史铀矿勘探资料,归纳分析该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其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表明,芙蓉地区隶属于雪峰山-摩天岭铀成矿带雪峰山铀成矿亚带;发育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黑色岩系、碳酸盐岩、硅质岩及砂岩等富铀岩石组合,是中南地区最重要的富铀层位;该区印支晚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强烈,趋向于钾质富集、白云母化较发育,岩体铀含量高;存在大规模的基底断裂构造,具有控岩、控盆和控矿作用,构造活动持续较长时间、具多方向性,低序次低级别构造发育;以往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探明了一些铀矿产,发现了大量铀矿化(异常)点带,放射性物探和水化学异常发育。该地区与鹿井铀矿田在区域地质背景、铀成矿地质条件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成矿期含金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南小尧金矿矿床成因。黄铁矿S/Fe、Fe/(S+As)、Au/Ag比值显示南小尧金矿形成于中深部的中低温环境;黄铁矿Co-Ni与CoNi-As图解表明南小尧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后期可能经历了结晶后热液改造,成矿热液主要为火山与次火山热液;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值介于-3.2‰~2.9‰,显示硫的深源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中生代熔融的岩浆以及火山与次火山热液沿沂沭断裂带上涌,为金矿的形成带来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在中深部的成矿环境中随成矿条件的改变使Au在适宜的构造位置富集并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4.
XW铀矿床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成矿热液中水、铀和∑CO_2的来源,铀迁移沉淀的微观机理,以及矿岩时差的实质等问题。研究表明,由晚期花岗岩浆分异出的初始热液,是一种贫铀贫∑CO_2的热液。成矿热液中的铀主要是在煌斑岩浆贯入并为原来的贫∑CO_2热液提供了大量∑CO_2之后,从已固结的花岗岩中浸取而来。由于形成铀含量较高的成矿热液,有赖于因煌斑岩贯入所发生的加气作用,故铀矿床的形成不是紧接着花岗岩成岩之后,而是在煌斑岩贯入之后。  相似文献   

15.
对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围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基底片岩∑REE平均值与火山岩系岩石∑REE平均值大致相当,自围岩、普通矿石到富矿石,∑REE不断增高。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火山岩系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彼此平行一致,火山岩系具同源性,是同一岩浆房脉动事件的产物。火山岩系围岩及矿石Eu亏损明显,结合稀土组分比值特征及岩、矿石轻、中、重稀土三角图解和LREE/HREE-(Eu/∑REE)×100图解特征,表明火山岩浆在通向地表途中受到高度分馏结晶作用,U及REE富集于岩浆期后热液,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矿区火山岩系成岩事件与铀成矿事件均是受制于火山岩浆活动的地质事件。成矿流体富含F,Cl,CO2等挥发分,在还原环境下成矿物质卸载,成矿温度可能不大于250℃,富矿石成因更为复杂,可能经历了多期次成矿叠加。  相似文献   

16.
鹅公山火山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鹩公山火山盆地是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多金属矿产较丰富的火山盆地.在整理前人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铀、金、银成矿地质特征,从火山盆地成矿元素聚集、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隐爆作用及幔源物质等方面对火山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及其作用,为火山盆地火山-潜火山热液型铀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文章建议加强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及幔源物质参与成矿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同一时代不同类型侵入体的铀、钍、钾含量不同 ;不同时代同种侵入体的铀、钍、钾含量也不同 ,而且有侵入时代由早到晚 ,含量由低到高而变化的规律。该文讨论用 γ能谱法现场测量铀、钍、钾含量 ,确定侵入体相对时代的原理 ,并给出研究区花岗岩和闪长岩侵入时代的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相山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产有一定钍储量的铀钍共生矿田。在现场观察、取样和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初步讨论区域和矿床地质背景与钍成矿的关系,构造、蚀变对钍成矿的控制作用,钍矿床产出地质特征,钍源及钍矿化形成机制;进而总结出钍矿化岩石类型,构造、岩性和蚀变等对钍矿化的控制作用。无疑,这对相山矿田乃至全国钍资源的开发以及钍成矿规律的认识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南岭岩体分析数据,根据花岗岩热液成矿原理,初步提出成矿专属性因子团指标体系,利用遥感信息模型原理,建立产铀、产钨锡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在建立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过程中,根据花岗岩热液成矿过程中岩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在岩浆演化中的行为,将成矿专属性影响因子大致分为不同功能因子团,然后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模型,初步分析了一些因子团之间的空间及内在关系,据此对因子团进行了组合筛选,使其更符合地质成矿机理和地球化学原理。在以上基础上,建立了成矿专属性判别标准,对待判岩体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基本相吻合,同时也提出了模型在地质成矿研究中的实际作用,这些都表明所建立的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具客观性和操作性,实现了对成矿专属性的定量化评价,为进一步判别成矿岩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的野外槽探和钻探研究,结合显微镜分析,查明辽宁省黄沟铀矿田矿化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硫化物化和碳酸盐化.铀矿化形成典型蚀变矿物组合:绿泥石+石英;绿泥石+水云母+石英;绿泥石+钠黝帘石+石英;绿泥石+水云母+赤铁矿+石英.水云母化应早于铀成矿期,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为成矿期蚀变;富矿主要与赤铁矿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等密切相关,其中赤铁矿化与绿泥石化叠加在一起对铀矿化作用显著,且近矿围岩蚀变强度越大、种类越多、叠加越多,则铀矿化越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