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缢蛏对对虾池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5月 ̄9月在山东省海阳黄海水产集团公司养虾场,结合缢蛏和中国对虾混养实验,探讨了缢蛏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主要滤食2 ̄5μm的无鞭毛藻类,从而使隐灌等鞭毛灌类成为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缢蛏滤食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动物和大型浮游动物的幼体,并且通过食物竞争来影响大型浮游动物,使浮游动物群落以捕食性和繁殖力强的剑水蚤及其无节幼体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放养量对盐酸水微型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放养不同密度的尼罗罗非鱼(orecohromis niloticus)对微型生态系统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我罗非鱼的放养量为5个水平(0~8.12kg.m^-3)。结果表明,随着罗非鱼放养量的增大,蓝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量、pH、和TN:TP比值下降;相反,绿藻、硅藻、原生动物、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浊度、总碱度、电导率、TN和TP均增加;而在生物量上小型硅和绿藻占优势使浮游植物小型  相似文献   

3.
海口地区养鱼池中浮游植物分隶于7门57属84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大多在20—100mg/L 之间,以绿藻门的种类为主,蓝藻、硅藻、裸藻次之,金藻最少。浮游动物分隶于37属48种,浮游动物生物量多在3.0—13.5mg/L之间,以轮虫为主。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仅是浮游植物的1/14—1/9.5。  相似文献   

4.
为了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评估模型的建立,采用模拟现场流水系统和生物沉积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虾夷扇贝在不同季节的滤水率(CR)、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并探讨了温度与滤水率的关系.通过断面生物量调查,获得该海域虾夷扇贝的壳高频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5月份虾夷扇贝的滤水率最大.其它3个月份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差异不显著,10月份的吸收效率最低.温度(T)与滤水率(CR)呈抛物线的关系,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虾夷扇贝摄食的最适温度为10 ℃.滤水率与壳高呈典型的幂函数关系.根据滤水率与壳高的关系、獐子岛海域养殖虾夷扇贝的壳高频率分布情况以及总生物量,推算出不同月份的群体滤水能力,结合獐子岛的潮差、水面面积等数据,计算出其在该海域的食物限制性指标--清滤效率.结果显示:目前獐子岛养殖虾夷扇贝的清滤效率平均为0.054<1,虾夷扇贝的养殖量低于养殖容量,在养殖密度和规模上,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7月、9月采取现场调查和采样监测的方法对七里海湿地浮游生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动态以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共有浮游植物6门44种,其中蓝藻门11种,绿藻门18种,硅藻门8种,裸藻门4种,甲藻门1种,隐藻门2种。浮游动物13属22种,其中桡足类4属4种,枝角类2属2种,轮虫7属16种。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9月7月5月,而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5月9月7月。5月、7月、9月湿地浮游植物种类均较丰富;5月湿地浮游动物种类贫乏,7月、9月浮游动物种类一般。这一结果可能与湿地水质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也表现为5月7月9月。  相似文献   

6.
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东湖3个采样点的TN和T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东湖Ⅰ、Ⅱ站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Ⅲ站生物量的最高值则出现在夏季。相对于东湖较高的营养盐含量,其浮游植物生物量相对较低。这一方面是因为东湖较高密度的滤食性鲢鳙鱼的摄食作用抑制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升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东湖较低的透明度使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光照的限制。由于受到滤食性鱼类摄食、较高的营养水平以及较低的透明度的影响,东湖的浮游植物主要由隐藻、真蓝裸甲藻、小环藻和直链藻以及小型的绿球藻和蓝藻所组成。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大中型水库浮游生物研究—Ⅰ.浮游动物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989~1990年山东省30多个大中型代表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种类频级、优势类群。主要种和生物量;统计分析掠食性与植食性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生物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及浮游动物与代表水库营养状态指标的总磷,透明度和深度的关系。提出浮游动物个体越小,其生物量与水库营养水平关系越密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秦皇岛贝类养殖区滤食性贝类饵料来源和摄食选择性特点,于2019年5月对该海域的海水和4种贝类(紫贻贝、海湾扇贝、长牡蛎、栉孔扇贝)进行采样调查。利用显微镜检法和光合色素液相色谱法(HPLC)对海水和贝类胃容物中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甲藻、隐藻组成,硅藻在丰度上占有绝对优势。光合色素HPLC检出水体中特征色素主要为硅藻、青绿藻和甲藻,而贝类胃容物中主要为甲藻和硅藻,少量青绿藻检出。四种贝类摄食选择性相似且不受水体中优势藻种的影响,主要以甲藻、硅藻中不占优势的藻种为食,对部分占优势藻种表现出避食性(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微微型浮游植物(青绿藻)对4种贝类的饵料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2—1983年调查资料,阐述了舟山群岛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类群组成和主要种类,共有藻类162′属,动物256种。舟山群岛淡水浮游生物具有以下特点:各水体周年的生物量都较高,藻类中咸淡水种类较多,原生动物的砂壳纤毛虫种类多,且数量大。6—11月在水库、溪流水体普遍出现胶鞘轮虫。迈氏三肢轮虫是优势种群。轮虫是决定水体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两个水体渔产潜力估算,提出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虾池生态系浮游生物亚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TELLAII建立虾池生态系浮游生物亚模型,模拟虾池生态系中浮游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生物量变化。模型中的生物状态变量是浮游植物的浮游动物,表达为能量单位kJ/m^2。,光和温度为强制函数,该模型模拟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和DIP在6月份到9月份4个月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变化趋势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青岛市即黑金口养虾场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计算了虾病暴发前年(1994年5月-7月)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9.53-480.00mgCm^-3,生产量的变化范围为1.16-23.73mgC/m^2d,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一致,两个虾池的生物量虽然相差较大,但有着相近的生产量,生物量是评价浮游动物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18年来珊珀湖在人工施肥投饵条件下的浮游生物及氮、磷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6-10月浮游植物生物量各采样点平均值为4.903 73×107L-1,最高峰出现在7月和9月两个月,优势种群为蓝藻门、绿藻门,全年藻量各门生物量所占百分比为:蓝藻门85.2%,绿藻门8.37%,黄藻门1.07%,硅藻门2.66%,甲藻门0.03%,裸藻门0.16%,隐藻门2.54%,金藻门0.19%;浮游动物生物量各采样点平均值为1.312 088×104L-1,最高峰出现在7月和9月,优势种群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其中原生动物18.09%,轮虫动物77.39%,桡足类3.43%,枝角类1.08%.与1986年相比,浮游生物增加了近10倍.同时,优势种群结构发生改变,氮、磷含量随人工投入量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养殖池塘溶氧量周日最低值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研究了施肥和投饵养殖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xO.Niloticus)、施肥混养台湾红罗非鱼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及投饵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海水池塘周日溶氧最低值的预报.实验在胜利油田水产公司养虾场(1994年)和黄海水产集团公司养虾场(1995年)进行.实验中定期测定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水柱呼吸耗氧量和底泥呼吸耗氧量,并根据前人的资料推算鱼、虾呼吸耗氧量,根据Schroeder的表格估计大气扩散作用引起的溶氧变化.比较了3种周日溶氧最低值预报方法的效果.结果证明,对数直线外推法和简易WPRD法是简便而有效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9月期间,对卡拉白鱼、泥鳅和鲢鱼混养池塘的水质及浮游生物组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池塘水型为CM61水质,属于高pH碱性水体,各项指标均符合水产养殖的水质标准;(2)浮游植物有5门11种,蓝藻门在数量上占优势,生物量则是硅藻门占优势;(3)浮游动物有4门10种,轮虫在数量上占优势,生物量则是桡足类占优势;(4)卡拉白鱼与泥鳅、鲢鱼鱼种混养的产量分别为46.5、52.7和9.2 kg/(100 m2),效益增值6.84元/m2;(5)水质和浮游植物指示物表明卡拉白鱼混养塘为重富营养化水体.  相似文献   

15.
舟山地区水产研究所,在海水中进行鱼、虾、贝混养试验。根据鱼虾贝的不同食性和占据不同水体空间,综合利用水体和饵料,改善水质环境,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去年四月下旬,在岙山养殖场五点六亩的对虾塘里进行鲻鱼、对虾、牡蛎混养。十月底起捕,共捕对虾三千三百另八斤,鲻鱼六百三十五斤,平均亩产对虾五百九十点七斤,平均亩产鲻鱼一百一十三点四斤,平均鱼虾亩产七百零四点一斤,牡蛎暂未收上,创国内先进水平。经过六个多月的混养试验,探索到鱼虾  相似文献   

16.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培育水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龙虾叶状幼体培育的新路子,采用经沙-活性炭过滤海水与投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金藻(Dicrateria sp.),漂白粉和孔雀石绿消毒海水与投扁藻和金藻,对虾全封闭养殖池水和底泥等多种培育水质,分别于水缸和玻璃缸进行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叶状幼体培育对比试验.投喂卤虫(Artemia salina)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卵巢.5 d投1次25×108 cfu/m光合细菌.用窗帘控制光照度为1 000 lx~1 500 lx.发现采用对虾养殖池水与加铺1 cm厚对虾池底泥的培育水中有种类繁多,生物量丰富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利用光合细菌和调节光照保持浮游植物处于正常生长相,使水中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叶状幼体处于生态平衡并相对稳定状态,取得较好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演替,对虾池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由小球藻(Chlorella sp.)、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小环藻(Cyclostella sp.)、新月拟菱形藻(N.closterium sp.)、角毛藻(C.mueeleri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组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8~1.89,平均值为1.36±0.25,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0~0.98,平均值为0.51±0.26.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许水蚤(Schmackeria.sp)和臂尾轮虫(Brachionus.sp),其中,水体中许水蚤无节幼体的数量呈规律性波动,波动周期为15d.  相似文献   

18.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罗非鱼控制对虾病害的生物防控方法。该发明方法是通过在对虾养殖区内投放罗非鱼,从而实现对虾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提高对虾的存活率。通过该发明方法可以避免虾病在健康虾群中传播流行,减少了人工清楚病虾、死虾的工作量,提高了清除效率和养殖成功率,给养殖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四种滤食性贝类滤食器官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4种滤食性养殖贝类的滤食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1、4种贝类的鳃纤毛是极其发达的,鳃丝内侧分布大量的粘液细胞;2、海湾扇贝、栉孔扇贝鳃丝的侧纤毛不如太平洋牡蛎和菲律宾蛤仔的发达,太平洋牡蛎鳃丝内侧纤毛很发达;3、4种贝类鳃线之间的距离都大于20μ,鳃丝间距排序为菲律宾蛤仔〈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从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围隔实验的方法研究滤食性鲢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鲢鱼生物量水平;0(无鱼),116(低密度)、176(中等密度),316(高密度)g/m^2。枝角类和剑水蚤的生物量在无鱼围隔中显著较高,而哲水蚤的生物量在低密度围隔中显著较高,研究表明:滤食性鲢鱼的捕食,能有效抑制技角类和剑水蚤的生长;哲水蚤具有较强的逃避滤食性鱼类捕食的能力,但在高水平的捕食压力下,滤食性链鱼仍然能够有效抑制哲水蚤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