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黔西南、安顺、毕节三地区布依族、苗族、回族和汉族中ABO血型分布的规律,以及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血型分布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调查稀有少数民族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了解该地区各民族起源,为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临夏州中心血站2015-2017年无偿献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对5个民族ABO血型的观察值和期望值经吻合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发现东乡族与保安族,东乡族与汉族的距离较为接近,从而提示东乡族的起源可能与保安族、汉族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黔南贵阳地区布依族汉族ABO血型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分析了黔南、贵阳地区布依族和汉族中ABO血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云南怒族八种红细胞血型抗原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怒族ABO、Rh、MN、P、GPC、GPA、KeLL、Wrb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 ,为解决临床输血及人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怒族自然村采用随机抽样调查128人 ,进行血清学检测定型的方法。结果 :云南怒族ABO血型系统中表现型A>O>B>AB ;基因频率r>p>q。Rh血型系统中Rh( -D)阴性率占4 69 % ,d基因频率为0 2165 ,分布较高于我国各民族(除新疆维吾尔族外) ,该民族表现型CCDee居多 ,占31 25% ,其分布特征为CCDee>CcDee>CcDE>ccDE>ccdee>ccDee。MN血型系统中表现型M>MN>N ;基因频率m>n,该系统中的Mur抗原阳性率特别高为22 65%(29/128) ,与上海汉族阳性率为0 66%(6/900)相比 ,怒族Mur抗原分布明显高于汉族Mur抗原。P血型系统中基因频率P2(0 7552)>P1(0 2448) ;GPC、GPA、KeLL、Wrb血型皆为阳性。结论 :不同民族的血型抗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怒族的血型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云南阿昌族AB0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分布状况,为促进云南血型参比工作的发展及填补资料。方法:对德宏州,梁河县,九保乡,芒科寨的阿昌族自然村应用随机抽样调查。血型检测采用玻片法,结果:阿昌族AB0血型系统表现型为A〉B〉O〉AB;基因频率r〉p〉q。结论:通过与其它民族的比较。阿昌旋ABO血型表现型分布与云南汉族,白族,瓦族,怒族相同。  相似文献   

6.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7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DNA的ABO血型基因型,并通过统计学分析,与255例海南汉族正常人群DNA的ABO血型基因型作对比分析,以探讨新生儿黄疸与ABO血型基因DNA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海南籍汉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ABO等位基因中以A等位基因多见、O等位基因少见,在海南籍汉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ABO血型基因型中以AO1基因型和BO1基因型多见、BB基因型和O1O1基因型少见,与海南籍汉族正常人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可能与ABO血型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于1991~1993年间.调查了福建省籍城乡居民汉族14988、畲族641人和回族459人的ABO血型分布。统计分析了三个民族ABO血型的民族指数、表现型、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为我国的血型研究、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贵州某医高专学生ABO血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检测 3434名医学生的ABO血型,对6个专业学生和人数大于50的民族的ABO血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布依、侗、苗、土家、彝和仡佬族等7个民族和6个专业学生的ABO血型分布特点为O>A>B>AB,基因频率分布特点是r>p>q.均具有较高的O型频率.[结论]结果提示:(1)该校学生ABO血型具有南方人的血型分布特征; (2)可能与他们的性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程烜 《甘肃科技》1998,14(5):31-31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在我国约1.2亿人。为了更好地预防乙型肝炎地传播,了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与ABO血型的关系,笔者调查了92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ABO血型,并与兰州地区1456例正常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做了初步的对照研究。l一般资料1.1检测组920例均为我院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男性484例,女性436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75岁,平均43岁,汉族,其中A型291例,B型311例,O型194例,AB型124例。12对照组均为兰州地区部分单位体检者,无家族遗传病史,GIT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均正常者。男性、女性分别…  相似文献   

10.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证明:人的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具有符合孟德尔定律的遗传特征。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他族的混合,其后代血型的比例可长久不变。至于一个人的血型,从出生直到老死,不论在任何环境下,一般都不会发生改变,在人的一生中,各种血型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血型是一种非常稳定的遗传性状。人的血型是多种多样的,有许多血型系统,除主型外,还有亚型。其中ABO血型系统是最早发现的一个血型系统,也是国际公认的而且是主要的血型系统。关于ABO血型在我国各省、民族、性别之间的分布曾经有过详尽的统计分析资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湟源县日月藏族乡藏族ABO血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青海省湟源县日月藏族乡的300名藏族人群进行了ABO血型的随机抽样,其中男女各半,试图了解青海这一藏区的ABO血型分布情况和藏族族源.调查结果为:(1)藏族的ABO血型分布为A型占20.67%、B型占22.33%、O型占48.33%、AB型占8.67%|,特征是:O>B>A>AB,基因频率是p=0.1575、q=0.1673、r=0.6752,特征为r>q>p.(2)藏族ABO血型分布的民族指数为0.9991.此次调查青海省湟源县日月藏族乡的藏族人群具有较高的O基因频率,具有典型的南方人群结构特征,说明藏族与南方诸多民族有着族源关系.调查结果基本上与以往的文献资料相符,且符合我国省区血型频数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门巴族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门巴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与其他17个族群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玻片法检测并分析了西藏100名门巴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应用网络生物信息资源,收集了西藏昌都、林芝、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藏族,青海贵南、黄南、西宁藏族,甘肃藏族,云南丽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宁夏回族,陕西、河南、山东汉族等17个族群的相应资料,计算了他们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门巴族ABO血型系统的表型频率为O>B>A>AB(-A=0.2128,-B=0.2523,-O=0.4681,AB=0.0638),基因频率r>q>p(r=0.6770,q=0.1742,p=0.1488),符合我国ABO血型系统分布规律;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门巴族与珞巴族距离较近(0.0851),其次为云南丽江藏族(0.0943)和西藏、青海其他地区藏族,最后是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汉、回、蒙古族.聚类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门巴族在遗传上与藏族的关系近于其他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临汾地区近一年来参加无偿献血的14999名汉族的人ABO血型进行检测统计,结果表明:B基因较高;表型特征为B〉O〉A〉AB,与山西省ABO血型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侗族“矮脚楼”的产生模式一般被认为是侗族典型干栏式建筑“高脚楼”受汉文化影响变化的结果。本文中以湖南会同高椅村为例,分析其村落布局及单体建筑从南方天井式民居到侗族“矮脚楼”的演变过程,并以此作为侗族“矮脚楼”产生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湖南苗族、侗族不对称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湖南苗族、侗族共648(苗321,侗327)例正常人的8种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多数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右型出现率过半;(2)叠腿和利足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P〈0.05或P〈0.01);背握手和利眼(苗族)的出现率在同民族男女间差异显著(P〈0.05);(3)利手、叠腿和利足三者彼此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特征的4种组合中以右-右型居多.  相似文献   

16.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湘西桑植白族718人ABO血型的调查资料.结果表明:其表现型频率的次序为A>O>B>AB,基因频率的次序是O>A>AB;人群中ABO血型各型的表型频率分布分别是A 35.24%、B 25.63%、O 30.91%、AB 8.22%;基因频率为P_(0.2492) q_(0.1875)r_(0.5634);Hardy-Weiberg测验x~2=1.6.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湖南湘西汉、土家和苗族学生4695(男2940,女1755)人的发旋资料;探讨了左、右利手与发旋方向之间的关系;并与广西壮和瑶族的发旋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