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相矛盾”通常是形式逻辑所不能允许的,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具有矛盾关系和区对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如果违区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这几周的军训是多么紧张呀,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普通逻辑》认为这句话有自相矛盾的毛病,一般逻辑教科书也持同一观点.理由是断定了A与O(或E与I)同真.这显然违反了矛盾规律的要求。然而,我们应看到语言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它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无不与语境、…  相似文献   

2.
桥梁的合拢段施工属于预应力连续梁体系转换与施工之中重要的环节,会对桥梁的结构安全、耐久性以及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在合拢施工中选定施工方案、安装模板、安装劲性骨架、施加顶推力、合拢段的配重、施工的控制等环节的技术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兰新第二双线兰州枢纽引入工程1标段南山路立交特大桥37#-41#墩(40+2X64+37)m连续梁详细分析了施工方案选择及体系转换,论述了现浇梁支架施工施工工艺以及合拢段的施工工艺,提出了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图用布洛的美学审美原则——心理距离说来赏析英语中的矛盾修辞格.矛盾修辞法用两种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来形容同一项事物.通过运用“心理距离说”的审美原则审视矛盾修辞格,发现正是这两种对立成分的巧妙结合与读者大脑沉淀下来的逻辑产生距离,激发了读者进一步在矛盾中寻求哲理的欲望,达到奇警隽永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在“叠韵”问题上,或主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说,或主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相近说,或主两个音节“韵”相同说。作者以适量例证,辨析了各种主张同语言事实的矛盾,论证了“叠韵”乃两个音节为同一韵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台湾女作家席慕蓉诗歌与散表达内容相互矛盾这一个案分析,论述了诗与散这两种体的本质区别。诗从本质上是诗人站在审美立场上,表达人类对理想彼岸探求的体,品散则是作站在现实立场上,表达具体、真实的现实感受的体。因此才会出现同一作家、同一题材,但在诗与散中却出现旨趣不同,甚至矛盾对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封丹 《科技智囊》2008,(10):38-47
和谐与矛盾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与化解社会矛盾,也可理解为同一事情的两个不同视角,构建和谐社会,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愿望与价值理念,展示人们奋斗的理想图景;化解社会矛盾则着眼当下人们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和谐因素,采取有效手段将之化解,而达到持续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氏文通》字类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通》以义定类:一字一义,则一字一类;一字数义,则一字数类。后者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字的兼类。且《文通》的最小运用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因而一字数义的兼类现象就多了起来。而当某个字的甲义临时引申为乙义时,该字则由甲类字“假借”为乙类字。可见,《文通》的字类理论自戍体系,其“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并没有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8.
许会增 《青年科学》2013,(12):62-62
如今城市下水道排污成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郑州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的张冬和他的团队设计出了一款智能、轻便、高效的清理装置——智能下水道清理装置。它宛如“工兵”一般,勇往直前排出障碍。  相似文献   

9.
陈江 《镇江高专学报》2008,21(3):F0002-F0002
漫天的礼花渲染的是高专人满心的喜悦和自豪,五彩的气球升腾的是学校“两提升一实现”的发展目标,自由翱翔的希望鸽展现的是学校进入新的发展空间后的英姿,响彻云霄的鞭炮昭示的是高专人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斗志。2008年6月16日,对每一个高专人来说,都是节日。困扰高专师生多年的“门面”问题彻底解决了,几代高专人梦寐以求的新大门终于启用了,镇江高专终于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镇江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10.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之一 ,其发行量居同类教材之首。然而白璧微瑕 ,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 ,文章从“解说欠妥”、“体例不一”、“自相矛盾”、“其他失误”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任何两种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互通互译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的不可译现象.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差异、音韵差异及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和同”观念对濒危语言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大面积的消亡正逐渐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趋势,对濒危语言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中国古代“和同”观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是保持矛盾对立面存在的和谐统一,是有原则的和谐;“同”则是否认矛盾对立面存在的差异,强调绝对的同一。故要“和而不同”。这对我们解决濒危语言的保护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形式与辩证的“矛盾观”──兼评黄展骥的“可此可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矛盾问题可说是逻辑学者与辩证法学者所关心的“永恒的主题”,但两者的着眼点却截然不同.形式逻辑学者视“(不)矛盾律”为命根子,不遗余力地排除自相矛盾;相反,辩证法学者却从对辩证矛盾的分析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因为把握住“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就等于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这两种观点真是势不两立的吗?一、一个共识:并行不博说从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大陆的学者(尤以辩证逻辑学者为代表,因为他们同时关心辩证在与逻辑,更甚于其他学者)通过长时期的操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以及相应的辩证逻辑)都是正…  相似文献   

14.
一过去和现在,在《西游记》研究中始终有“两个故事”和“两个主题”的说法。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保护唐僧取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在这两个故事的矛盾发展过程中,孙悟空所处的矛盾的地位和矛盾的对象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叛逆英雄反抗天廷统治者,后者则“转化”为同各种阻挠取经事业的妖魔之间的斗争。前者的主题是:“通过神话式的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封  相似文献   

15.
1.引言一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这种现象被称为歧义现象。歧义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这种语言现象中 ,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不是一一对应 ,而是一种形式与多个内容的对应 ,或相同的表层结构具有不同的深层内容与之对应 ,因此而产生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矛盾。例如 :这位同志连主席都不认识。对这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既可以说“这位同志不认识主席”,也可以说“主席不认识这位同志”。对于这种形式和意义相矛盾且又不能相互统一的结构或句子 ,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他们特定的语境 ,势必造成歧义或误会。英语中也有这种特…  相似文献   

16.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在“叠韵”问题上,或主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说,或主两个音节的母相同相近说,或主两个音节“韵”相同说。作者以适量例证,辨析了各种主张同语言事实的矛盾,论证了“叠韵”乃两个音节为同一韵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电路过程是电磁场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所以,“场”与“路”关系相当密切,一般教科书习惯地把“场”和“路”分成两部分讲述,忽略它们的关联,使学生认为“路”和“场”是孤立的两种现象,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8.
"习惯法"与法的概念的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和概念的原理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能予以否定。然而,近年来法学界却流行在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之外还存在所谓“民间法”、“习惯法”、“非官方法”等法的概念泛化现象。法的概念泛化有多方面的原因,其影响是消极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它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原理相矛盾,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相冲突。这个理论误区必须澄清。  相似文献   

19.
周一杨 《科技潮》2003,(5):48-49
今年是北京市实施“新北京、新奥运城市绿化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加紧实施以绿色通道工程、“五河十路”工程、五环路新绿化工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几大工程为主的首都绿化改造。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字国,学术界将其拆分为“ 、九、殳”三部分而释为“ ”,认为它是殷商之傩。这种解释不能解决同一甲骨文献中,既有以武力驱逐,又有用牺牲献祭以祈神、媚神这一温和的方式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将此甲骨文拆为两部分即“ 、 ”或“一、役”,字形释如“”,这个矛盾可迎刃而解。甲骨文中有“伇”字,其字形与国字下方的字形相同,其义有三种,笔者倾向于“疾患”的释义,则喻之义可释为“室中人患病”。那么,国就不必释读为寓而释为殷商之傩。至于其与“寝”字连用,可释为于寝庙中祭祖,以借先祖之力消除疾患,而不必用周代傩之索室驱疫来附会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