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Nafion修饰碳纤维纳米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该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裸碳纤维电极上均能发生电化学反应,两氧化峰重叠.修饰电极对带负电的抗坏血酸有良好的屏蔽作用,可在1.0mmol/L高浓度抗坏血酸的共存下选择性测定多巴胺,峰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在1.0×10-7~1.0×10-4mol/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法有望用于检测活体中多巴胺浓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Nation修饰碳纤维纳米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该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裸碳纤维电极上均能发生电化学反应,两氧化峰重叠.修饰电极对带负电的抗坏血酸有良好的屏蔽作用,可在1.0mmol/L高浓度抗坏血酸的共存下选择性测定多巴胺,峰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在1.0×10-7~1.0×10-4mol/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法有望用于检测活体中多巴胺浓度.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色氨酸的高灵敏电化学检测方法, 研究了聚茜素红(PAR)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制备,优化了聚合条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扫伏安法研究了色氨酸(Try)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富集时间、富集电位、测定pH等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该膜修饰电极对色氨酸有良好的富集作用,其氧化峰峰电流明显大于裸玻碳电极.在最佳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色氨酸浓度在9.0×10-8~9.0×10-7 mol/L、1.0×10-6 ~1.0×10-5 mol/L之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7、0.997 6, 检出限为8.0×10-8 mol/L.将此法用于口服液中色氨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制备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并研究秋水仙碱在该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发现多壁碳纳米管能显著提高秋水仙碱的氧化峰电流.通过选择和优化各项参数,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秋水仙碱的电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7~1.0×10-5mol/L,开路富集2m in后检出限为8.5×10-8mol/L.5.0×10-6mol/L秋水仙碱平行测定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并成功应用于秋水仙碱片剂中秋水仙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茜素红-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1.01的0.2mol/L盐酸底液中,尿酸在修饰电极上出现一不可逆的氧化峰,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6-1.0×10-4moI/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Ip=4.94×10-7 0.248c,相关系数R=0.9957,检出限为1.0×10-6mol/L,人尿样品中尿酸测定的回收率为101.3%-106.5%.  相似文献   

6.
将聚谷氨酸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扑热息痛测定.研究了扑热息痛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7.0),修饰电极显著提高了扑热息痛电化学响应信号.在2.0×10-76.0×10-5mol/L浓度范围内扑热息痛的浓度在该电极上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2.0×10-8mol/L.将该方法用于药品中扑热息痛的测定,回收率为92.4%6.0×10-5mol/L浓度范围内扑热息痛的浓度在该电极上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2.0×10-8mol/L.将该方法用于药品中扑热息痛的测定,回收率为92.4%103.1%.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纳米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菌灵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多菌灵在1.08 V处出现了一个不可逆氧化峰,该氧化过程受扩散控制.在1.0×10-6 mol/L~1.0×10-4 mol/L范围内,脉冲伏安法的氧化峰电流与多菌灵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复合物修饰电极可快速、方便、灵敏地检测溶液中多菌灵含量.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纳米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菌灵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多菌灵在1.08V处出现了一个不可逆氧化峰,该氧化过程受扩散控制.在1.0×10-6 mol/L~1.0×10-4 mol/L范围内,脉冲伏安法的氧化峰电流与多菌灵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复合物修饰电极可快速、方便、灵敏地检测溶液中多菌灵含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CeO2纳米棒, 并对其进行XRD和TEM表征,将制备的CeO 2纳米棒修饰到玻碳电极上,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考察,同时研究了芦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芦丁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芦丁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在1.0×10 -6 -5.0×10 -4 mol/L之间芦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i pa 与其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 p(μA)=0.2263+0.3307c(μmol/L),相关系数r=0.9949.检测限为1.0×10 -7 mol/L.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苯胺分散铂修饰电极及其电分析性能,并用于肾上腺素的电化学测定.在1.0mol/L的盐酸氯化钾溶液中,氧化峰电流与肾上腺素的浓度在0.9×10-5~2.5×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6×10-6mol/L.可用于实际样品中肾上腺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C/C和C/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及烧蚀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液相浸渍.裂解聚硅烷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对比了C/C与C/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及烧蚀性能,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氧化与烧蚀前后的微观结构及物相变化.结果表明:C/C-SiC复合材料使C/C复合材料的氧化起始温度从500℃提高到700℃;在600℃和700℃恒温氧化条件下,C/C-SiC复合材料比C/C复合材料的氧化速率分别降低38%和47%,失重率分别降低35%和47%;C/C-SiC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优于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碳排放量及碳源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碳源-碳汇的发展现状、增减趋势以及产业-行业层面的碳源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的碳排放量在15年内增加了将近2.54倍,且相对于碳源的快速增加而言,上海的碳汇数量很少;工业与交通运输领域是当前上海市的主导碳源,产生了80%以上的碳排放量,且交通运输领域将可能成为上海市潜在的第一碳源;制造业是工业领域的最大碳源,且其碳排放量高度集中在冶金、石油和化工领域;上海市有必要在碳源等级管理和碳生产率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very initial deposition stages of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with ferrocene (Fe(CsH5)2) and xylene (C8H10) for growing carbon nanotubes, and made clear that the mechanism for the self-organization behaviors of nanotube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by this approach. For instance, the organization of nanotubes into flower-like structures at prolonged deposition is developed from the crystal-like structures formed at early growth stages, both of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nd determined by the very initial deposition stages of this CVD approach. Based on this approach, way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build up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of carbon nanotubes, by controlling the initial deposition stages of the CVD process, with which we have realized the selective growth of self-organized carbon nanotube structur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growing carbon nanotube architectures by CVD.  相似文献   

14.
Carbon copies     
Marris E 《Nature》2007,445(7128):584-585
  相似文献   

15.
Carbon omissions     
《Nature》2006,441(7092):384
  相似文献   

16.
Carbon fixation     
Gillon J 《Nature》2000,405(6785):412
  相似文献   

17.
刘俊婉 《科学观察》2010,5(1):45-50
碳循环是自然界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指碳元素在地球生物圈、地圈、水圈和大气中交换,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重新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的过程。由于碳是构成生物有机体最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8.
以井式气体渗碳炉中的碳黑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处理法制备了纳米碳洋葱。首先,对原料进行了XRD和HRTEM表征,并对其各种成分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不同的温度(1100~1900℃)对原料进行热处理,得到了单体碳洋葱和内包金属碳洋葱。结果表明,在高温时碳洋葱生成量较多,且石墨化程度高;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生成碳洋葱产量高,结构缺陷较少。最后,结合本实验现象,对碳洋葱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色素炭黑为碳源,Fe及其氧化物分别为催化剂,经由电弧放电法制备碳纳米管。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含量对碳纳米管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EM、TEM、TG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炭黑为碳源电弧放电法制备碳纳米管是可行的,且与以往的以石墨为碳源相比,该反应在常压下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经过表征,发现产物中碳纳米管的产量较高,但是在碳纳米管的管壁上发现较多的小颗粒。同时对炭黑为碳源生长碳纳米管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Tollefson J 《Nature》2008,451(7179):612-6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