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骨穿一步法,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意义.18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穿一步法取抽吸一活检双标本,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取材合格的情况下,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穿刺涂片.病态造血组织学的检出率,活检切片高于穿刺涂片;病态造血形态学的检出率,穿刺涂片高于活检切片.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的观察,活检切片明显优于穿刺涂片.骨穿一步法证明先抽吸后环钻取材,并不影响活检结果;穿刺涂片和活检切片同步分析比单一穿刺涂片形态学观察更有利于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及残留白血病细胞分析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常规髂后上嵴骨髓穿刺涂片,用环钻法获取骨髓组织制成印片,印片与涂片同时进行染色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观察。结果:在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白血病细胞分布和数量的观察上,骨髓印片优于涂片检查。结论:骨髓涂片与印片同步观察是判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增生程度及白血病细胞残留情况分析的有效方法,骨髓组织印片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以弥补涂片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骨髓核素显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进行全身骨髓显像的血液病患者共63例,分为再障组(n=24例)和非再障组(n=39例),以临床表现、血象、骨髓涂片和(或)骨髓活检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骨髓显像对再障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全身骨髓显像结果以骨髓活性2级作为正常;再障诊断的灵敏度为83 3%(其中重型再障90 0%,慢性再障78 6%),特异性为61 5%。结论:全身骨髓核素显像是一种无创、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对了解再障的全身功能性骨髓分布及各部位骨髓造血功能有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4.
骨髓不仅是各种血细胞的发源地,骨髓也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也是许多有毒物质毒性作用的敏感靶器官。但是,在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限制了对骨髓毒性的研究,为此,改进了传统的大鼠骨髓涂片法,能够更加容易地观察细胞形态及分类计数的变化,促进了对骨髓毒性的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患者骨髓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学方法以应用于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及分型。[方法]在对骨髓涂片中观察增生异常的病态细胞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细胞染色方法(POX、NAE、NCE、PAS、AKP积分等)帮助鉴别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结果]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FAB分型中M1—M7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及染色体检查异常现象均有本质的区别。[结论]骨髓象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非常有效的依据。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为重新全面认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对12例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MDS患者外周血象中两系或三系减少,血象中有明显形态异常,骨髓像中必有两系或三系病态造血,特别是见到: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PeLger-Huet异常、多核红细胞、巨大红细胞、微巨核细胞、巨血小板更具有诊断意义,有力证实了骨髓增生异常是MDS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和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患者的预后、合并症和年龄是决定治疗策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治疗策略经常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造血细胞生成因子、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以及抗感染治疗。另外诱导分化、免疫抑制治疗、刺激造血、靶向治疗、化疗、异基因骨髓移植等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应用。我们明确提出“气阴两虚,血瘀内阻”的中医复合证候为MDS临床主证,以“益气养阴活血”为治疗大法,制成“益髓颗粒剂”,进行了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得了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红系造血岛(erythroblastic islands,EI)在急性白血病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形态学方法观察138例骨髓涂片的EI,并且计数阳性率及判定成熟度.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前(除M6外)均未见到EI,而M6的EI都是早期EI.但在治疗后随着疾病缓解,晚期EI出现率增加,化疗后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的出现率分别为23.9%和44.0%.结论:EI在急性白血病疗效的判断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方法:对RA和MA患者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A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比MA明显,呈现多相性.MA三系血细胞的巨变程度比RA明显,以核染色质疏松网状变化为主要特点,其程度和范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细胞形态学对RA和MA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两者鉴别困难的病例,可辅以染色体、PCR的检查,有助于两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骨髓血细胞的自动识别, 构建了骨髓红系细胞和粒系细胞数据集, 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技术提出了 CellNet 网络模型。 该模型通过加入残差模块增加了网络的深度, 利用卷积残差块使网络模型更容易训练, 并结合 U鄄Net 的裁剪操作为分割提供更精细的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对骨髓红系细胞和粒系细胞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 93. 65% 、95. 25% , 为骨髓血细胞自动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IRM_2近交系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血液生理指标、G_显带核型及自发畸变率、γ射线半数致死剂量(LD50 )、造血功能三项指标的测定和肿瘤易感性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自动光电血球计数仪计数、小鼠骨髓制备和G显带法 ,对1 37Csγ射线的LD50 测定及小鼠经 4 0Gy1 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期骨髓的有核细胞总数、脾指数、脾结节的变化 ;采用肿瘤的瘤块及悬液接种。结果 IRM_2小鼠血液生理指标稳定 ,个体间差异较小 ;G显带核型结构畸变分析 ,断裂占 0 33% ;无着丝粒畸变和不平衡易位均为 0 0 8% ,自发畸变率低。LD50 雄性为 7 17Gy,雌性为7 5Gy ,与ICR和 6 15小鼠比较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对电离辐射具有更强的耐受性。造血功能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ICR和 6 15小鼠 ,CFU_S数比ICR和 6 15小鼠分别高出一倍和三倍。接种恶性淋巴瘤连续传 15 2代、移植乳腺癌瘤株75代、肺腺癌瘤株 5代 ,成瘤率均为 10 0 %。自发性恶性淋巴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选择3年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涂片标本,进行免疫球蛋白 Ig H 和 T 细胞受体r 链基因重排的检测.其结果18 例初诊病例的骨髓涂片标本中, Ig H 阳性率72 .2 % ,与初诊骨髓液标本的 Ig H 阳性率73 .7 % 对比基本一致[1] .说明骨髓涂片能进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这对于临床考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和预测其早期复发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骨营养素作为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方法依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通过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对骨营养素进行检测。结果小鼠经口LD50>21.5 g/kg,属无毒级物质;致突变试验结果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表明,各剂量组体重增长、食物利用率、脏体比、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病理检查,主要脏器未发现与实验有关的病变。结论骨营养素为无毒、无致突变作用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弥散型硬化性骨髓炎(DSO)表现为受累下颌骨反复发作的肿痛伴张口受限,X片表现为弥漫性骨硬化伴骨溶解;组织学改变主要为骨硬化伴不规则骨增生、骨髓由纤维组织取代、骨内可见典型的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其病因的假说有(1)下颌骨的炎症、(2)SAPHO综合征的局部表现、(3)慢性肌腱膜炎等。主要治疗手段有(1)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准确地安装交锁髓内钉锁钉.方法:将1994来安装交锁髓内钉的经验加以总结,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结果:在本组病历中,外力干扰交锁髓内钉的主钉和瞄准器,及与冠状面垂直的限位杆与主钉未接触,成为交锁髓内钉锁钉安装困难或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在安装交锁髓内钉时,尽量在术中做到无外力干扰交锁髓内钉主钉与瞄准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和外周血等器官涂片或印片观察来探讨中华鳖红细胞的产生器官、发育场所和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骨髓是中华鳖红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脾脏是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和脾脏中亦可见少量未成熟或正在有丝分裂的红细胞,红细胞发育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等三个阶段,着重描述了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能考试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实验教学与计算机技能考试已是各大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两大主要任务,如何解决教学系统和计算机考试系统之间的矛盾,消除考试中的不安全因素,是搞好计算机实验教学与组织好计算机技能考试的主要问题,根据作者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分析总结了计算机技能考试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技能考试中的安全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可靠易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对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AS)在生物体中的抗诱变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剂量与微核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随AS剂量的增加,微核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