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许世荣先生《杜诗〈黄草〉系年考》将杜甫《黄草》诗系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并认定此诗非夔州诗而是作于涪洲.针对许文,本文从三个方面辨析了其论之误.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明涪洲之"赤甲戌"并非夔州之"赤甲山";从史料角度,说明《黄草》诗应作于大历元年秋杜甫客居夔州时,而不可能作于永泰元年五月杜甫途径涪洲时;从文学创作角度,说明诗人把不同时空人事捏和在一起的合理性.由此得出了杜甫《黄草》诗确实是大历元年秋作于夔州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杜甫《又呈吴郎》诗的“吴郎”为何许人,历来鲜有其辨者。根据杜甫夔州诗中三首写“吴郎”的诗篇,考辨了“吴郎”为杜甫之女婿。  相似文献   

3.
读夔州诗,人们也许会感到,在那忧愤沉郁的诗情中,隐含着一种生命凋零的深切哀恸;在那雄浑悲壮的诗境背后,飘荡着一片死亡临近的森冷阴影.诗人强烈的求生欲发为浩茫的人世感慨;对死的预感化作痛切的自悼自怜.这种真切的生命体验在夔州诗中体现得如此深沉感人,几使人鼻酸泪流,心碎肠断.然而,夔州诗的这一特征虽曾有人提及,但却鲜为论者评说.传统诗学往往只重视杜甫诗歌中那些儒家社会政治理想方面的内容,而对作为现实生活中一个真实的人的情感生活,尤其是深层心态,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诚然,关注现实,追怀历史,指陈时事,心忧民生,仍然是夔州诗的主要题旨.但是,病老迟暮的杜甫,已不复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的少年郎,他挣扎在生死之间,苟活于乱世之中,生与死的尖锐冲突形成夔州诗的深层结构,赋予它一种生命体验的独特色彩.现实与历史、时事与民生都和杜甫个人的生命感受结合在一起.揭示夔州诗中蕴含的恋生情态和畏死情结,无疑将深化人们对夔州诗的认识,特别是对杜甫晚年诗风的成因将有所启迪,从而以一个新的视角来评论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为了探讨夔属大昌县的情况,趁大昌严明府来夔州的机会,三次约请严明府去西阁同宿。每次约请,明府都答应“能来”。可是最终一次也未到。因此杜甫写下这首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叙事诗。文章分析了杜甫如此等候的原因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南宋乾道元年(1165)王十朋知夔州,勤政爱民,兴利除弊,深受民众爱戴。在夔期间作诗315首,表现了他对夔州的深厚情感,讴歌了夔州的山川人文,反映了他治理夔州的一系列德政;表达了对诸葛亮、杜甫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仰慕之情,以及通过歌咏夔州"十贤"以建构本土诗教文化体系的愿景。王十朋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夔州诗的内涵,还充分调动地方行政资源,弘扬夔州诗传统,巩固夔州诗城地位,并将其官方意识形态化。可以说,夔州诗城的基础是由杜甫奠定的,而夔州诗城的传统文化建构和维护,王十朋则无愧第一功。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夔州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非现实意象”与“意象化的现实情怀”的完美结合。杜甫通过两大类“非现实意象”表现了他日益深厚广博的现实情怀,同时这种深厚广博的现实情怀又是“非现实意象”得以确立的依据。这种“非现实意象”与“意象化的现实情怀”的完美结合,使杜甫的夔州诗达到了“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杜甫《石砚》诗开篇所称之平公,乃是一位奉朝廷之命出使三峡的殿中侍御史,所得峡江石砚,与宋人米芾所论“夔州黟石砚”的特质相似。诗人以冠比砚美其砚石之正,同时亦取其正直之质,借砚以美平公。杜甫与平侍御史、蔡十四著作郎虽然皆为旧时相识,但与蔡十四之间的交情却要深厚得多,其重要原因在于二人皆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故而杜甫在《别蔡十四著作》一诗中,述说到自己的忧危之心和峡江民情,并托蔡转奏皇上,望能体恤百姓疾苦,安抚民心,早见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8.
民国夔州诗是夔州诗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在它身上既有社会转型时期的深刻烙印,也携带着历史文化传统的脐血。它把山水情怀与历史反思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它把杜诗情结与人文关怀融为一炉,继承发扬了杜甫夔州诗现实主义精神;民国夔州诗中燃烧着抗战烽烟,辉耀着民族之魂,在大后方抗战文学中独树一帜;它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文化人格和诗艺品格;创造了风采灿然的诗歌意象,表现了独具魅力的峡江风情;民国夔州诗既不乏名人之作,也涌现了不少乡土诗人,形成了一个颇有实力的本土诗群;它受新诗崛起及“文学革命”的影响甚微,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生态,保持了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诗美风采。  相似文献   

9.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当前,许多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不少的孩子娇惯,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这类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1.
杜甫旅居成都期间,作有《漫兴》、《漫成》等诗,诗中颇见作者的散漫之态。这些挥笔立就的“漫作”,与杜甫前期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他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些看似闲散的诗歌,在内容上是有寄寓的,并非前人所述的“慵懒”之作。就表达手法而言,这些“散漫”而成之作,恰是杜诗艺术上日臻成熟,老成浑厚,运笔挥洒自由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王尚絅曾有十年官宦生涯,有出色的从政才能。由于朝政颓败,辞官归里读书隐居长达十九年。他和"前七子"领袖人物交往过从,同样反对"台阁体"诗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他在文学观点上反对刻意模仿古人,力倡变革创造精神。他是个关心社会民生民瘼的诗人,写出大量的政治诗、山水诗和反映农民普遍破产、农村纷纷凋蔽的农村生活的诗。他的诗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明代诗史上一支清潋的溪流。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现代诗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在新诗坛由“革命期”向“建设期”过渡的时期开始现代诗写作。他的现代诗大多以“我”为主,更多地触及个体的城市生存体验。虽然他的诗在诗艺上略显简单,但他的这些诗歌为我们打开了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师的另一面风景。在大量的情诗之外,他还写了不少抒发个人命运感受、讴歌自然与生命、批判都市生活以及记录自己病中思情的诗歌。  相似文献   

14.
:锡麒有经世之志而盛年退隐 ,且未能在诗中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这些都与当时高压政治有关。闲雅悠逸、工丽柔美 ,为其诗主要特色。好铺叙点染 ,增繁富华美 ,然或失拖沓 ;好锤炼雕琢 ,增精巧工致 ,然或入纤弱。这些 ,又与他长期担任清高闲散之职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元祐体是指苏轼文人集团于元祐年间以京城为主的唱和活动所形成的诗歌风格,突出表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受此风气影响,秦观元祐诗也有较明显的元祐体特征,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也残留着元祐体的一些弊端。但总体而言,秦观此期具有明显元祐体特征的诗歌并不多,成就上也无法与苏黄比肩,故世人谓其诗不似宋诗,但秦诗也规避了宋诗过于追求奇字、险韵、僻典等缺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张祜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佛类诗歌,这些诗是张祜试图化解仕途失意的产物。他在诗中抒发了自我的苦闷之情,但他虽向往佛门,却始终心恋尘世。张祜重视历史传统,有着相当的历史意识,他的佛类诗倾入了自我的身世之感,带有一定的咏史倾向。  相似文献   

17.
宋代诗人曾几以其对江西诗派的继承和发展而享誉诗坛。其前期学江西诗派,字句工整,韵律平稳;后期接受吕本中“活泼”诗法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加以完善,创作了大量清新、恬淡、风格活泼的作品,开一代诗风。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将诗、酒与人生三者广泛结缘的第一位文化巨匠。他以归鸟、白云、孤松、秋菊等诸多自然物象入诗,象征自己的人格及人生追求,构成了朴厚传神的艺术境界。同时又以酒将诗与人生密切关联起来,在创造艺术人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现实人生与社会的诸多超越。因此,陶渊明这位文学家的作品与人生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9.
商盘,是乾隆时期扬州地域以马日瑁、马日璐兄弟的“小玲珑山馆”为集会中心的“韩江雅集”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商盘两次游历扬州,描写“韩江胜事”的诗歌,共有7首,对于马氏兄弟“小玲珑山馆”为中心的诗人群体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